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組織] 橋隧301連

[複製連結]
bt 發表於 2006-4-28 02:1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35486|回覆: 39
「其實以現況來看,橋隧班哨現在的軍事敏感度可以說是不存在了,至少跟海防相較是如此。如果從歷史與文化保存的觀點來看,是有瞭解與保存的意義。」∼由舊山線看橋隧班哨遺址∼感謝 G192 的釋疑解惑.。
3 a- W; p0 O) {: x" C
1 K/ \6 h' q' x4 R在網站上遊走瀏覽時,會看到對文章保密的善意提醒,心理上難免有些瞻前顧後,於是表達的常是既婉轉又間接,想必學長們看的是有些迷惘吧。
4 \1 a2 j$ n- s3 t/ C! Y( e* p6 o, F: _' k' ^
自然變遷,有的海防班哨早已沈入海底;社會進步,有些區段鐵路地下化,原路線及橋隧班哨營舍也遭拆除。蒼海桑田,與時遷化,若再不提或不能提,恐怕以後也沒得提了。
; S" C+ E1 A1 A. r
4 a9 J4 ?* q9 P0 \! f& K# _1 H3 \保密工作,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這裡想說的是「保密的弔詭」。保密工作的目的是不為外人所知,但以部隊的經驗來說,執行的結果常是部隊人員搞不太清楚,而部隊以外的人員倒是知道的不少。比如,連上進行裁撤作業時,起初嚴令連部人員封口,避免消息擴散造成人心浮動,凡透露者一律禁閉侍候,結果是市場菜販一清二楚,採買回班的弟兄把消息帶回,面對班哨眾弟兄圍繞下的求證提問,內心實在有點煎熬。
& E9 Q7 @' n: F# Y. @! P3 _4 l/ L: [% \
把印象中的橋隧301連各班哨,整理如下:(參考 jackylee 長官的寶貴資料,再行整理,如有出入,請長官們指正)1 ~* o  J; o: s/ }* M, n

- o3 A) [( C7 Y2 ]' }$ N9 v+ |《第一排》
' o: w% p4 Q( h5 v/ a* p第 一  班:臺東大橋班…公路橋(臺東大橋)
0 O, c/ a5 v" c: d; p$ O& c第 二  班:山里南口班…鐵路隧道(山里隧道)……排部
) h8 y9 l* H# Q( Z6 S# Z第 三  班:山里北口班…鐵路隧道(山里隧道)1 f/ @& |$ q# D& ^
《第二排》(註:對第二排不太熟,有待連上同袍確認。)
4 ?, }9 S0 d+ V( h; o$ \; f第 四  班:中   興   班…鐵路橋(鹿野溪?)
( M5 ]) L  Y) M6 f/ n* S% S第 五  班:初   來   班…公路橋(初來大橋)……排部
8 I+ ~: L& |+ t& |9 t8 W; d第 六  班:池   上   班…公路橋(池上大橋); p8 P/ ?0 T- H$ H
第 七  班:海   端   班…鐵路橋(新武呂溪?). W2 `# J+ _* R' @
《第三排》# D: L0 f6 H: J) y& {+ ?
第 八  班:玉   里   班…鐵路橋(秀姑巒溪)5 J0 P4 o( [9 V5 R6 ~% y
第 九  班:大   禹   班…鐵路橋(豐坪溪)
" r$ H6 A. n" a) l" F8 F第 十  班:三   民   班…鐵路隧道(自強隧道)……排部1 R6 d7 e9 A5 @9 u" T9 f1 j
第十一班:舞   鶴   班…鐵路隧道(自強隧道)" ^! [  |2 W8 Z0 l4 A. h
《第四排》
3 p( u+ H' T! W0 T8 h第十二班:光復南口班……鐵路隧道(光復河底隧道)……排部, Q1 I/ a" n  C, X3 T- z) ^. _
第十三班:光復北口班……鐵路隧道(光復河底隧道)
/ P: W  X( n  F' i7 E% t' S
, }4 S  i9 X( N; X; q! T* z排部是由排長駐點的班哨,其餘班哨均有士官長駐點,再細分就是艱苦克難班哨。
& _5 x% E. w% s1 {- X4 d
  [& s! x8 l9 P" E2 i: m4 a連部的縱貫位置介於中興班與初來班之間,說的精確一點,是在可俯瞰關山車站的山腰上。' B# @6 v0 X  ^/ X

# F7 |2 T- w, I; Q; K- K79年底第一階段裁撤時,除第十三班光復北口班併入橋隧302連外,其餘十二個班哨及連部裁撤,人員打散分發東警部所屬單位,橋隧301連走入歷史。
7 O. U  }7 e3 y, S* L7 S
( u' D, ^% J* ~, L6 B1 @[ 本帖最後由 bt 於 2007-10-4 22:47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3貢獻 +23 收起 理由
Infantry + 10 bt,你還窩藏什麼寶貝,全部交出來。^_^ ..
byronliao + 3 精品文章
G192 + 10 精品文章

檢視全部評分

byronliao 發表於 2006-4-28 02:26:3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18 bt 的帖子

學弟目前見過最密集的班哨在宜蘭一帶,& Y) }5 N. o+ A% a3 p4 s3 i
從台灣最長的鐵路隧道 (宜蘭石城隧道) 開始, 一直到宜蘭北關附近,
0 S+ c8 h0 ]' r: y) n請問學長那附近隧道多, 是不是班哨也多 ?. u4 V% S" F. L  q$ o+ @5 B

; z) X4 R" c3 @9 I$ Y$ r3 ~學長介紹以前的橋隧哨幾乎都位於人煙稀少地帶,& z% r2 H( ~. K! x& U* ?+ j
宜蘭石城橋隧哨可能剛好在車站附近, 班哨蓋在民宅旁邊~
Infantry 發表於 2006-4-28 02:35: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t 於 2006-4-28 02:13 發表
6 ~1 `+ F+ W; h0 N; A排部是由排長駐點的班哨,其餘班哨均有士官長駐點
# x. x/ y+ i8 l' A: `
bt,一個小問題。真有那麼多士官長嗎?還是,只是佔士官長缺的下士班長?
 樓主| bt 發表於 2006-4-28 03:46:31 | 顯示全部樓層
早期有很多資深士官(隨部隊來臺的那一種),多到副排長的缺不夠,反而佔班長缺。慢慢的新陳代謝,連上也有常士及領士駐點班哨。
; _7 [! v! ]0 h- f" J! i
& P, z; U% R* g1 |) k3 b士官長駐點班哨不是平均分派的,臺東大橋班就有二個一等士官長,以班哨編制來說,一個是副排長,另一個是班長,而我(擔任班長職務)和擔任副班長的學長,都是佔副班長缺。
2 L6 c' |, O9 {) o1 u4 M8 r
& \% j: ^+ _% {  S# I9 {* f只有預士擔任班長及副班長的班哨應該不多,因為派駐在外的獨立班哨其實滿危險的,能夠放一些志願役士官,是比較好。後期,資深士官不多,但常士及領士在班哨駐點,偶爾會有出狀況調回連部看管的,所以,只有預士擔任班長及副班長的班哨也是有的。
G192 發表於 2006-4-28 13:33: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t 於 2006-4-28 03:46 發表5 P7 X; I5 ^6 Q
早期有很多資深士官(隨部隊來臺的那一種),多到副排長的缺不夠,反而佔班長缺。慢慢的新陳代謝,連上也有常士及領士駐點班哨。
8 M' G+ v; T9 @- U4 z
; W3 Q. f1 `+ s  a' d& V
原來如此。
  I1 u' m- w/ ?2 m: o3 p! H難怪當初看您的自我介紹時會一頭霧水:占副班長缺的班長。
  y  i. s& b) f原來是因為有占班長缺的士官長.....
 樓主| bt 發表於 2006-4-28 17:53:1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則上,副排長是以士官長來擔任,而連部業務士多以士兵擔任,所以佔連部士官缺的士官,多派往排長及士官長駐點以外的班哨作為強化。不過,風水輪流轉,有一陣子連部集中了一堆從班哨調回來看管的士官,多到士官也要站大門衛兵。
2 F0 o2 j7 D2 d2 B7 ~  F8 }( u% b9 ~
其實,也是有佔班長缺的機會啦,諸如,有佔班長缺的學長退伍啦,或者佔班長缺的預士班長調整為副班長或直接調回連部看管等等,但是缺要連動調整很麻煩,而且把學長調下來也不好意思,再者,佔副班長缺的班長可能不少人,論資排輩的話也有得等,所以有次文書就找我懇談,大意是若要報的話,很難調,所以不調為宜。既然文書都這麼說了,就這樣啦。
* O( `; C* M5 L* @! T1 F! B/ K5 T, H+ _  W8 j6 I
到了花團,待退人員算是編制外的,所以也不會有什麼缺的問題,倒是一等兵的學弟們可麻煩了,要升上等兵可得佔花團勤務排的缺才行,而據說是沒那麼多上兵缺,怎麼辦呢?不知道!因為等到發生時,我已經退伍很久了。
ddg925teyang 發表於 2007-9-28 00: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老潘 於 2007-9-27 23:45 發表$ _2 Z& ?" x: p! k/ z" b
7 _4 E; V: I. v8 m
報告學長:
2 G" |' j6 w  Y! e3 i9 r4 F3 e那太好了,您說的話讓我流了一滴口水,小弟對廢棄軍遺工事也小有興趣~
1 }- [( B  C9 F; Y. G; }3 u上次在屏東鐵橋旁邊看到一個雜草叢生的伏地堡,一時衝動想從槍眼鑽進去,但可能裡面會有大拉牙之類的昆蟲,就自動後退好幾步 。 ...
! q& d' c( O) a5 l: v6 s
5 ~+ R. D9 \2 m% M1 y
報告學長5 w& P0 W: E2 v
學弟現在就來試貼幾張7 [( g, M5 k/ P) N) @4 A7 B0 h
" ~. @! X& e( u+ g
1.山里北口照片+ C- R+ ]3 J( R  b0 l! K
+ S# x* a( p# X9 w% u8 i
2.台東大橋的地堡( g/ x1 M# b' X0 @0 }! |' ?

( l' ^- z( O6 Q, s6 K* c$ i3.舞鶴車站旁疑似橋隧連的房舍
/ g! j, b2 s: v7 t* O5 @& z( u) g, }, D$ H9 H# g
最後-自強隧道北口旁的橋隧連~應該就是連長夜襲之地.......
3 Z. _: G( r3 L6 p學弟以後還會去多拍些照片
& Z- T8 _5 g8 |% W2 V8 QPS.學弟之前探舊掃叭隧道南北口時~北口居民跟南口的原住民對隧道的印象都有橋隧連的阿兵哥6 [  c+ t$ T6 A
可見學長你們多偉大呀~(可惜北口沒看到營舍;南口行失敗所以都沒營舍照片....可惜)
6 \7 v* q4 ?, w$ G" U9 `) X' e/ b" e以上作品請多多包涵
2 y6 g6 b. K) t* L% s0 g謝謝諸位學長1 m- r( {. v" r8 b

* N4 g: T. F9 t$ k[ 本帖最後由 Infantry 於 2007-10-7 03:38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5貢獻 +9 人氣指數 +4 收起 理由
sharka + 2 + 1 感謝您提供難得一見的好照片!!
wenrin + 2 + 1 感謝您提供難得一見的好照片!!
bt + 1 感謝您提供難得一見的好照片!!
Infantry + 3 感謝您提供難得一見的好照片!!
老潘 + 2 感謝您提供難得一見的好照片!!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bt 發表於 2007-9-28 22:07:01 | 顯示全部樓層
拍的真好,謝謝 ddg925teyang 的興趣及用心。
, K( ]1 _5 w8 E( b. t; i7 n2 d- h' Y) g! K
看到這些場景,真是令人懷念,不過與腦海中的印象相較,反而有點搞不清楚班哨到底是在隧道口的左邊?還是右邊?記憶還真是不太可靠咧。
) s4 j6 F1 t! z
) y' N; m6 f" P6 I9 ?自強隧道兩端的班哨是舞鶴班及三民班,那個舞鶴車站旁的房舍大概跟車站較有關係。舞鶴班的出入較為方便,三民班的出入則非常不方便,而且該班屬於艱苦克難班,還在想要走怎樣的路線才能潛入。2 F" ]. T, G2 F7 n
5 z: ^; K7 ^8 ?/ m
這些閒置的班哨營舍建物,可以進入一探究竟嗎?有沒有被封鎖或禁止進入?
ddg925teyang 發表於 2007-9-29 00:53:1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t 於 2007-9-28 22:07 發表
5 b9 `5 B) ?$ X& }2 A7 Y拍的真好,謝謝 ddg925teyang 的興趣及用心。
4 u/ M2 F. {% Y: b1 G2 ^* K
% \6 m) t/ Q! r( K6 S看到這些場景,真是令人懷念,不過與腦海中的印象相較,反而有點搞不清楚班哨到底是在隧道口的左邊?還是右邊?記憶還真是不太可靠咧。
7 B* `6 w* x2 S$ o2 k0 |
0 q* ^2 A4 f$ e  H3 X. Z* o自強隧道兩端的班哨是 ...

( R/ W8 q, E* p9 R" `* Z  F# d學長誇獎啦/ h8 _3 J, _8 U5 q- Z- L" O
自強隧道南口~學弟以前也去過3 A" y, \6 F0 L- C: l, S
可是沒有看到橋隧連的蹤跡6 X% Z! }" h3 Q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舊東線的斷橋~就在自強隧道不遠處
& R1 y9 H- i2 t8 t' h想當年學弟就是徒步從三民站出發走鐵道到自強隧道南口的
# j+ j+ d3 {% u$ E4 q( E  A: \完全沒有印象看到橋隧連
( Q# y& x  H1 r/ Y* O/ F6 M/ ?# R反而是從隧道旁經過一大片乾芒草5 W  [* v" Y3 N
來到田邊小徑~直直走就會遇到舊東線的遺跡' y* d) \3 N2 |7 K) T* P4 F1 x
在小徑的盡頭~兩個收玉米的老原住民3 ~5 p# B3 K5 y) a# L
跟我說~隧道就在不遠處還有獨木橋跟"阿兵哥"-可惜最終敗興而歸& h/ x( _# i* @1 g
自強隧道北口的照片~是我沿以前的舊線遺跡(小石子路)拍的
3 a" K6 S& Z0 ?) x# T. U營區應該是有辦法去的~可能要用些辦法爬進去~看起來還不會很荒涼) q" O. }. ^5 L+ L  ?7 y
我所在的小路直直走(遇岔路要靠右會有上下坡)會到一座民宅
( G, o' F3 y$ Y3 f  y5 G0 W: K民宅旁就是舊東線的掃叭隧道北口~聽當地住戶說~以前也有橋隧連
8 k$ }9 G+ S5 R7 r" ~: H6 I可惜到達當地時已經黃昏
3 X) B6 c4 G5 B不然應該會去探探險尋跡吧(去尋找民國71年左右廢棄的橋隧連)
ddg925teyang 發表於 2007-9-29 01:23: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t 於 2007-9-28 22:07 發表/ s  a" |2 }& Q+ s* j; T
拍的真好,謝謝 ddg925teyang 的興趣及用心。" I5 o0 f9 R7 a' N2 z0 ?( S) g" n
' d" ]8 ^7 ]9 u" L
看到這些場景,真是令人懷念,不過與腦海中的印象相較,反而有點搞不清楚班哨到底是在隧道口的左邊?還是右邊?記憶還真是不太可靠咧。+ M' z' y% P' j! }/ l- h( X
. x5 Z0 P( N3 {4 \
自強隧道兩端的班哨是 ...
- l" k: X+ {& ?& ~$ {  I! n
' C5 h% x# v8 `$ `. R7 Q
還有報告學長
* i' ^! A9 c4 I" Y以上四張是學弟運用今年暑假去拍的
! @! Z, N* ~7 x; P1 v4 T其中台東大橋~地堡的對面還有一個哨亭
4 p6 h) F* Y4 L8 Y4 ]: m1 V) y! d2 N哨亭旁邊有一棵大樹還有一些建築(好像有樓梯)
! M5 y  l: G" [' |* w過橋還有一座大崗哨: u0 z: r  I8 L; l2 F
學弟後來沿著東195縣道騎單車  M& V! r1 x+ e1 e8 V
接下來一路都沒遇到橋隧遺跡(鹿野-關山-池上)! `/ q; Y  ~* N
第二天一直到舞鶴台地才有見到橋隧連
  n7 I0 Z6 y! M% r+ @  a' c0 i學長說的玉里-大禹間的橋好像有改線
; u% h& Q* `$ m6 D5 }0 y9 D4 A1 D以前搭車經過有看過暸望哨. e) s8 o2 s) h1 K4 V3 ]
這次沒印象' [% }! j2 @8 `% }$ d
以下再放幾張拙作希望學長能喚起多些回憶,與大家分享. n. S, N) `* i% C( H* E4 o
1.台東大橋~從地堡方向向市區拍的/ V/ {; m& m- K1 R& b9 y  Q3 \

4 D! |! g0 V! B5 i% d( s& o  f2.進關山鎮前的一座大橋~不知以前有沒有橋隧連# W. h+ c' {! f  i2 O2 W# ?

6 r5 \! e" u8 }9 w! J. ]" e9 G3.在橋上拍的火車: w! Y) N/ y* ]' O9 B  b  l+ z1 {

' I9 t4 V' z: z2 V! j4.關山車站
) u: Q9 _' g. `4 g; c# K( }
0 G% r) W  H) A) k% I0 h0 s5.廢棄的大禹站
0 J! ?2 S7 i1 f! K9 _( b) p: X' w; l4 B" q0 B! i
最後再補充,學長說的山里南班應該就是山里隧道群出來左邊那吧
# f$ V7 g) F: _7 d可以從台東車站沿著台東機務段的鐵軌一路回朔就可以到了
: T: g3 ]0 G8 l% m8 S% t. `8 \學弟來不及拍所以沒照片
+ O& N2 y9 d& W5 v( O其他的橋隧連照片~以前是不敢拍~
; R0 d1 W8 a7 i: Z2 L) M理由-也沒有理由啦
  _5 j* {  C- |/ P  |+ A3 y1 r. P2 Q% s現在能拍盡量去拍
) Y4 K, |* C4 i/ f8 T5 Y+ p* L9 _- ^8 D8 R以史蹟保存的心態去看待7 y+ t" g: V# v8 ?6 {# b" r
希望獻上微薄之力~5 Z, H+ p/ i" r# |3 E- P8 o
另外感謝眾學長還有這個園地...; D; E  j1 _. p
加入這之前-橋隧連=神秘且沒有辦法接近的未知
( Q/ C& f- S) J現在已逐漸明朗...., H1 U4 }6 s, F, h% M- {* x8 s2 v
謝謝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3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sharka + 3 + 1 感謝您提供難得一見的好照片!!

檢視全部評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5-1 15:12 , Processed in 0.04433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