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中華民國憲兵服制演變

[複製連結]
王奇 發表於 2006-8-26 19:28:03 | 顯示全部樓層
報告老潘及DDS兩位學長,那不是白邊,正卻的說,應該是粉紅色及粉紅邊;
5 E: D: e8 {7 u我是指那三位北伐時期憲兵的制服在帽筒,領章底布及馬褲的穗邊部份.- _+ l6 m9 i5 w- t% ^- @2 r" i
根據英國方面的資料,早期的中國憲兵兵科色(軍閥混戰及北伐時期);是粉紅色.
) @+ y) b* _: X7 `# k, e不過有趣的是,民國25年的"陸軍服制條例"裡,規定的憲兵兵科色,也是粉紅色;
: E7 ^3 T6 J" t7 I$ Z但實際使用時,都是和步兵兵科相同的紅色,可真是怪事也.
( ^3 }$ V  y/ z5 C; q其實國軍的被服裝具在展示時,會發生解說的謬誤;
% e! S$ }4 p. C9 y* F# h" }軍方不重視史料的保存(實物,文獻及照片)而導致後人考證的錯誤,是很大的致命傷.......
 樓主| 老潘 發表於 2006-8-26 19:45:22 | 顯示全部樓層
歷史照片中的馬褲好像有滾白邊耶!!

+ I) p! l8 N$ |8 ?9 w/ h) F. z應該是倣自德國的軍官禮褲樣式,式樣有:  一條和二條; 還有兩條中間一小條。同學要不要參考一下二戰前日軍的禮.常服,搞不好一樣哦?  如大陸時期的奉軍(東北軍),服制基本上都跟日軍一模一樣,肩膀上多了豎式肩章。
8 f% j4 Z, `( z; N
1 ~2 r7 a4 B4 R( H
看過很多比較早期的照片,有一點小弟有些不解!古時候的憲兵(軍人)都要揹大刀嗎?大刀的功能是要砍人頭用的還是當子彈打完的時候拿來殺敵用的?
6 {+ t  x# B' K* T7 m# N5 ]
大陸時期非嫡系部隊撥補是很差勁的! 不要說子彈了,3個人甚至5個人共用一把槍的情形很普遍! 沒有現代武器當然只能用"冷兵器"。非嫡系部隊用大刀較有名氣的當然是西北軍(小砍刀五式法)。
9 T, f& u$ w- P1 h# p; R, b圖片中的是原北伐軍第六軍在武漢成立的憲三團,前身是湖南攻鄂軍。    其實背大刀作戰只是其一,其二為督戰隊,要阻止作戰中官兵陣中退卻,憲兵會拿著大刀把後退者的頭一刀砍下~~~
 樓主| 老潘 發表於 2006-8-26 19:59:55 | 顯示全部樓層
...根據英國方面的資料,早期的中國憲兵兵科色(軍閥混戰及北伐時期);是粉紅色.中華民國後...
( R; O7 G9 a: Z3 q2 F) L9 @
這方面可能得依據官方提供的資料,至少黃埔教導時期沒有法定軍銜因為採蘇維埃軍制,目前國史館亦只一筆蔣介石組建憲兵訓練所與憲兵教導隊時所採之憲兵兵科為"白色",國民政府真正制定兵科階級是民國18年初。(常禮服暫行條例)
, \% _% f) {6 h  k
3 G9 s6 S4 |* w4 ^9 ^' ?5 N又如圖中之禮褲樣式,小弟的看法,其實清宣統到民國從沒有改變過,也就是王學長所指的禮褲條紋色,紅色或桃紅色,這個沒有疑問。9 p4 z2 E' p5 Y/ C/ }: x
至於,憲兵之兵科粉紅色,其實25年算是定案, 早在民國18年暫行條例就已經是粉紅色了,   嘿嘿~~我大膽推測=>當時日本的憲兵搞不好兵科色就是粉紅色,我沒有資料,找到再提供~~~~(希望不要猜錯)
 樓主| 老潘 發表於 2006-8-26 20:14:25 | 顯示全部樓層
嘿嘿~~我大膽推測=>當時日本的憲兵搞不好兵科色就是粉紅色,我沒有資料,找到再提供~~~~(希望不要猜錯)
+ U6 c) K9 m$ |1 Q
哈)) 猜錯!!  正解是神祕的黑色)))))
! B% E, {# L5 ~: G( w! c1 Khttp://www31.ocn.ne.jp/~zenibo/mufcj.htm9 Y* k; n. y9 k/ ^

6 m& `* B6 U5 w6 ]/ e這個網頁不錯,推薦DDS瀏覽...我看不懂日文...
DDS 發表於 2006-8-27 11: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4 老潘 的帖子

這上面關於憲兵的兵科顏色寫著
9 C5 k, Z! a) p, h明治19(1886年), 緋3 N# o! r* K3 z- z
明治33(1900年), 緋% a; y6 Y2 [# }, o* m
明治45(1912年), 黑
9 Q9 U) T$ d" N0 o& r# d! N3 n大正14(1925年), 黑
( Q7 U: x" c8 x- G0 M# i0 b7 g! N4 O2 s. t7 m7 M0 G# X& G* g' u
這個即為紅色!!, R! K! a! _* [8 I5 v' q
6 _" ^, |5 R6 [# S4 N
當時有分襟章(領章)及胸章+ R: z# A. K, t
, w/ ?2 G1 t- X: j( |: {6 ~: k) p
襟章的式樣如下% h" u( z2 d8 F$ I
6 Y9 L$ N5 t# s; p: m8 J

+ T' D; Y0 L3 Q1 h/ f& V憲兵徽章# [' K7 \0 t* N0 r3 s
- Y) |$ o6 X2 f+ P" u, E
; ^9 s4 f- y3 Q2 Q" n  y
另外胸前還有憲兵胸章
. @( D. F, N4 d! ~' u
王奇 發表於 2006-8-27 12: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5 DDS 的帖子

日軍憲兵的領徽及胸章,使用於九八式軍裝上;6 n% U) Z( i# i" p9 N% F
據中西立太所編繪的"日本的軍裝--1930~1945"一書所載,憲兵領徽佩掛於領階後方,- Y6 }, O4 F3 ]4 B3 `
胸章上的山形圖案,為兵科色;如DDS學長所提供的弟三張圖所示.4 A. N" P" Q! j+ w; u
它縫在右胸前,不過日軍的兵科色胸章,除了後勤單位外,3 k% g& `/ x: c4 K- P& t0 h2 C7 `
其餘戰鬥兵科單位的兵科色胸章,已於1940年(昭和15年)九月15日悉數廢止.
 樓主| 老潘 發表於 2006-8-27 12: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DS 於 2006-8-27 11:22 發表2 A8 }2 ]% I, B4 U# h; y6 u: `
這上面關於憲兵的兵科顏色寫著
3 D. e/ H, `. z4 l8 j( D明治19(1886年), 緋3 ]  G; Y! Y! {* V2 M" w
明治33(1900年), 緋0 x' [$ ]$ C. N+ [; z  ]/ o
明治45(1912年), 黑0 v: y; E/ q* F, m( h; d
大正14(1925年), 黑4 [& C% |7 a; d: v: W" f2 |7 G0 @+ G8 q
# Q- e' x3 [; K
這個緋即為紅色!!
$ r0 W: `. a. J8 ^2 e0 s3 H  p) l3 [( m( @
當時有分襟章(領章)及胸章
6 n% V; J6 U% q6 ]/ a" S9 u, n+ R9 J8 S! h
襟章的式樣如下
7 Y; R" ~5 T9 t3 Yhttp://www2c.biglobe. ...

" x6 x. Y, s1 Y7 [& ~# x/ v仔細看了一下網頁,原來在四五式之前日本憲-步兵科色是重疊的都是紅色?      ( x( I: O( |. O
清國在宣統三年確立各兵科色,採橘色,一直到北洋都還使用,到國民政府統一。4 m3 S" l' h9 T6 p8 V' Q
' w' e* q" D* C: C, X2 \/ ^* A
. m, ?2 f$ Q- I  f; `
7 ^8 v7 w" u( O. [/ e7 w
黃埔時期很簡單,就是帽徽+領章。圖裡是南方軍政府的舊式帽徽,南京18年式再變動過一次。' z9 R, s0 {" Q0 r8 }% P/ Y2 L# b$ i

6 d7 I% T: j" M$ D  `' k4 |) N& P- W% G; g0 v% Y0 u$ S
--------------------------------
' I( ?2 ?$ G: h( r0 s, o" C6 O( ]" k7 e" i/ \8 L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就+符號胸章+新階級章。可能在25年前後多+了憲兵繞臂章。4 C: I7 N' E, O' C
( ?) S  K9 ^& F, X5 ~+ w  ]: {0 q
: m2 b& p/ v; F$ ^% }
* k% j( `8 C+ R, ^2 F' D
-------------------------------
0 x# d. Q  s2 `, a: L) \0 y8 b
4 X6 y" C$ j( d* [+ c中國憲兵 '18年式(左)和25年式(右)的符號識別章樣式差異很大,25年式一直用到二戰後。6 b3 P: A& T5 V  H9 H
Macgyver 發表於 2006-8-27 12: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DDS 兄貼的圖  襟章(領章)及胸章其實不完全在同一件衣服上 還有分 昭五式
& _& j9 @4 N2 ~  \+ Q6 y改四五式       九八式 等
& A: O' Y8 o/ I  g( N% D8 u2 R; Z7 e  z0 u  b. J
[ 本帖最後由 Macgyver 於 2006-8-27 12:39 編輯 ]
DDS 發表於 2006-8-27 14:41:57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對於日軍軍服並不是很有研究,
4 }1 }+ z! C( _1 L. @9 j每次都是做功課才上網查的!!1 {1 Q; g! [# @9 t! X
以當年的國際情勢, 日軍軍服的修訂大概也會影響到中國軍服的設計吧!!
) b+ A- K' B+ E$ W. N- f* Q! O7 w4 a# Z# `
剛剛才在找98式軍裝和45式軍裝有啥不同?!
1 J7 n' T7 E" d& I4 a9 o看來最大的區別好像是領子!!
& i4 L; ~2 v- F7 z7 _
+ l; V& I( F" W5 p1 r% g& B( E改45式好像是大正6年(1917年)制定的. ]$ d3 u! }2 W* }5 t' }
下圖為步兵少佐6 e% E' g5 s3 T: o. ^' p

* y7 X# o6 @2 m8 ^$ X$ E1 k
3 J* P/ Y9 W  D7 M98式則為昭和13年(1938年)時制定的
! ~5 R, T% u* \4 i3 g/ W) M下圖為98式騎兵少佐
9 f1 |% W/ f2 i( ~6 Q! k3 y' k( B% J) a, Q5 [* f4 g
資料來源網頁:  http://kibun02.fc2web.com/japan/
1 }+ s0 [# D) H( j& k
6 O+ o3 x' ?5 e值於下圖則引用自後憲網的日本的憲兵
6 b: t" s6 n7 {0 u% A但是型號則不得而知
5 i0 N7 D& u) L) R5 ]. g
( P- J# ]' A" s; |
& k+ _4 `0 L0 M$ R9 X" W% Z+ V[ 本帖最後由 DDS 於 2006-8-27 19:23 編輯 ]
王奇 發表於 2006-8-27 16:44:2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9 DDS 的帖子

DDS學長,打擾一下;您說明治45是大正六年出現,好像有誤.
5 @0 d, |9 z  w7 c7 u. {6 W這型軍裝,應稱為"明治45改".
1 \* R2 D& b* S- V% L明治45是1912年出現,正好是民國元年;+ h* U: k/ @& p
明治45年是明治天皇在位的最後一年,而在明治45改之後的日軍制服;
2 t! t! Z# ?4 _$ k0 V7 A+ W$ `4 K就是昭和五年(1930年,民國19年)出現的"昭五式"., q, C5 o5 l! \" r2 Y
從明治38,明治45及45改至於昭五式,最大的特徵,就在它的立豎領.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5-1 14:18 , Processed in 0.031094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