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校年代(二)「砲科全程」:/ k/ X' b9 T- W' m
7 R1 }: d% B- h5 L5 |2 y* z- `# p3 {# j- N! @) N
$ W- u3 ]7 V8 g- p9 C砲校裡不再有子曰、詩云的高中課程,不再有立正、稍息的基本教練,所教授的課程完全是砲兵的專業知識。陸軍有句俗諺「十將九砲」,指的就是在陸軍的將領中,十個就有九個是砲科出身的,因為要使一枚砲彈擊中看不見的目標,除了火砲的操作外,更須有許多其他的專業科目配合,而這些包山包海的技能,則統稱為「砲科全程」,也就我們在砲校裡所須專精的項目。' S( z9 i9 J+ H% W% M: ~. B) N
% w% j# A* H- V% L
r& Z+ a2 o" j# b5 Y1 ?7 s全程教育裡概略分為五大項目:「射、測、觀、通、砲」。8 d" \. E3 I# Q6 _
6 _7 c. M; m+ X
7 a0 I" }2 F, Z% M% P0 k0 F# p2 J# @( u
射指(射擊指揮):統合所有資訊後化為射擊諸元(方向、射角),並接受或下達射擊任務。而最要的依據就是「三角函數」和「畢氏定理」了,所以每次一堂課下來,就是滿滿的一大堆數字,只是不知用在大樂透或六合彩上是否見效。
/ b! h, D6 t2 h! `8 x' V4 J4 ?3 m, j6 n, I+ X' W7 Q9 i j, @
2 U. C" ]3 c+ h% @
* s$ q0 B0 K5 E3 t測量:類似民間的說法就是「地籍丈量人員」,針對目標區的地形、地貌,丈量出準確的距離與方位,提供給前進觀測人員及射擊指揮所使用,而常用的器材,從古老的皮捲尺、指南針,到先進的測距經緯儀和雷射觀測機...等。. m% t: _. K& W0 a' ~$ x
8 m7 p4 M3 t+ c8 V; A/ ]. l& }
+ U7 G% w; R! X# i8 o$ T5 _$ d" [$ x2 e8 ]" Q
觀測(前進觀測):通常配屬在前線部隊擔任火力協調的角色,也是在正常狀況下是唯一可以見到彈著點的人(不正常的狀況通常有二種:一是直接瞄準射擊、一是膛炸),所以也負責彈著點的修正,及提供射擊指揮所目標的位置。
) b+ ^. H$ l' {8 }3 v+ i: m9 ]1 I* M7 z$ _% i
3 {' t; H" J& K$ r* l0 u2 W# b, p' i( }9 I5 h
通訊:分為「有線電」及「無線電」二種(還有另一種不用電的「旗號」),有線最慘的莫過於線路架設人員,不但要像猴子般會爬,也要像老鼠般會鑽,所以在八二三砲戰中,陣亡最多的先烈們就是這批人。) P" V6 k* q9 I3 c- F4 n
; ^, n- }3 L( X, R7 P
) e7 ~# K3 ^7 p0 X& Z1 s* ?- ^
2 K: l- n4 ~* w% L8 V2 L6 N* A
砲操:就是各式火砲的操作及保養,反正不管是自己會走的、不會走的,從二戰後留下來的,還是剛從美國買回來的,在砲校裡都可以見到。但在教學上以「105榴彈砲」為示範,可惜的是出了砲校後,一次都沒用上。 F, K+ ~3 Z; ^
" T- d0 O5 q' l1 W# c6 o ?! G; d% I9 a! ?( J* t" B4 x
& Z3 M m8 m& b* }7 E: s至於還有其他的雜項,則統稱為「一般」項目,性質就比較類似步兵的基礎課程,像50機槍的對空、對地射擊、或坦克獵殺的火箭筒操作...等。當然還包括砲兵雷達、反砲兵雷達、防空高砲、地對空(對地、對海)飛彈,都有涉獵,不過也大都僅止於概述罷了。6 l7 }1 \: j, M* U
! L1 h+ q+ |4 g8 r M6 ]3 v6 U( R: j: W
! s6 }* F6 ~, p& h
砲校在每堂課上課時,由上課的教官分發上課用的講義,講義多則十來張,少則一、二頁,所以在上課的第一天,每位同學都領到了一只書包(摸魚袋),書包中除了上課用的講義、文具外,還有各式的飲料和零食,每節下課後,同學們三三兩兩的背著摸魚袋,前往下一堂課的上課地點。
1 Q; I" Z7 V. B$ k% N; J7 c& |; j$ p' c2 H( U/ L! r
# q0 s8 w/ y1 v" Q! Q( Z7 U
% N1 ~' o$ F- C" d2 T
而這只袋子也正是最能代表往後半年我們在砲校生活的寫照:「在輕鬆裡不失紀律,在悠閒中不忘專業」(以上論述純屬理想)。+ a3 E2 S% S. ~# ?1 d
' l; K4 g& n0 s8 G; a% ?& U,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