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轉貼文章] 從電話詐騙案例談個人資料保密應有之做法

[複製連結]
fire409 發表於 2005-10-13 17:14: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4389|回覆: 2
壹、 前言

邇來電話詐騙集團犯案日益猖獗,從早期以傳送手機簡訊通知民眾中獎、退稅等詐騙方式,到近期甚至直接以威脅恐嚇之方法要求民眾轉帳匯款,其詐騙手法不斷地推陳出新,而由案例顯示,電話詐騙犯罪之被害人,也從以往之不特定對象,轉變為歹徒事先蒐集特定民眾之相關資料,取得民眾信任後,再伺機編撰各種理由進行詐騙。 本文乃先列舉近期常見之電話詐騙案例,指出個人資料保密之重要性,進而從電話詐騙集團取得民眾個人資料之來源分析,提供個人資料保密應有之具體做法。

貳、 近期常見電話詐騙案例

近來社會上常見之電話詐騙手法列舉如下:
一、歹徒偽稱警調人員,藉口破獲偽卡集團,要求被
害人 提供個人詳細身家資料或銀行帳戶密碼,並依其指示至提款機操作以確認銀行帳戶餘額,利用民眾不諳提款機操作之程序,藉機詐騙匯款。
二、歹徒以「聯合信用卡中心」、「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銀行、郵局等名義,傳送手機簡訊或以電話告知民眾提款卡、信用卡等資料遭外洩或冒用,藉由確認身分名義,騙取個人詳細身家資料或銀行帳戶密碼,或依其指示至提款機操作,進而詐騙匯款。
三、歹徒假借久未連絡之親友名義,並以遭逢急難為理由,請求借貸金錢應急,被害人一旦匯款至其人頭帳戶後,即失去音訊。
四、歹徒佯稱親友在地下錢莊欠下鉅額款項,要求立即匯款贖人,甚至告以已經綁架其子女,若不立即匯款即撕票,在短時間內利用被害人恐慌心理,達成詐財之目的。
五、歹徒以電話威脅,指稱熟悉被害人之生活狀況,並告知被害人因與人結怨,須支付金錢達成和解,否則將危害自身或家人之生命安全。
由上述近期常見之電話詐騙案例顯示,歹徒皆事先蒐集個人或親友之姓名、電話等相關情資,以取得被害人信任,再伺機詐取個人詳細之身分證字號、銀行帳戶、密碼等資料,或進一步編撰各種理由詐騙被害人匯款。由此可見,落實個人資料保密工作,實為避免成為電話詐騙案件受害者最有效之防範措施。

參、 電話詐騙集團取得個人資料之來源分析

依據報載,高雄市警方於九十三年四月份曾破獲「優力國際行銷公司盜賣民眾個人資料案」,警方指出該公司所盜賣之兩千萬筆個人資料內容相當豐富,包括民眾之姓名、性別、生日、身份證字號、職業、信用卡號、銀行帳戶、年收入、電話、父母職業等一應俱全。

本案經警方深入調查後發現,台北縣某退休老師涉嫌利用其服務教育界近四十年所建立的人脈,大肆向現職教師商討、利誘或購買學生的身家資料販售給優力國際行銷公司,該公司再轉售給電話詐騙集團作案,而這些資料即是歹徒用來向家長謊稱學生被綁架,藉以恐嚇家長交付贖金的依據。

此外,警方查獲之資料當中,甚至包括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等重要官員之個人聯絡電話、電子郵件帳號等,顯見該公司亦可能藉由收購機關團體之職員名冊或通訊錄等方式取得個人資料。
由上述案例分析,電話詐騙集團取得個人資料之可能管道列舉如下:
一、問卷調查填寫內容 :歹徒雇用工讀生訪問民眾進行問卷調查,並以抽獎或贈品為手段,要求填寫詳細之個人身分證字號、生日、電話等事項,以蒐集民眾身家資料。
二、現金卡、信用卡申辦資料 :歹徒假冒或勾結銀行現金卡、信用卡推銷員,以豐富之贈品獎項在街頭設攤吸引民眾申辦,甚至強調「以卡辦卡」之便利申辦方式,進而取得民眾所擁有之他行信用卡、身分證影本等詳細資料。
三、信用卡刷卡存根聯、帳單、私人信件:歹徒蒐集民眾以信用卡付費之刷卡簽名存根聯或信用卡、電話費帳單等,以竊盜個人機密,甚至偷取信箱中之私人郵件、廣告信函等,藉以獲得民眾姓名與地址之資料。
四、網路會員、購物:歹徒破解網路安全機制,盜取民眾上網登錄之會員基本資料,或是利用民眾以信用卡從事網路購物之消費方式,由網路截取其信用卡相關資料。
五、機關學校通訊錄、人事資料、畢業紀念冊:歹徒有計畫收購機關學校之通訊錄、人事簡
歷名冊、畢業紀念冊等詳載個人身分、電話、地址之資料,作為詐騙犯案之工具。
六、個人證件影本:歹徒至便利商店影印機旁,找尋民眾所遺留之個人證件影本,以取得個人基本資料,再塗改個人證件影本,藉以非法申辦人頭電話、銀行人頭帳戶等。
七、電話、簡訊詐騙:歹徒以電話或簡訊傳送方式,編撰各種理由,使民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主動提供個人基本資料。

肆、 個人資料保密應有之做法

欲避免成為歹徒電話詐騙之目標,首先應落實個人資料之保密工作,以下即針對電話詐騙集團取得個人資料之來源分析,列舉相關具體保密措施:
一、接受問卷調查或訪問,只需對問卷內容表示看法,亦僅需留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資料供統計分析時使用,毋須填寫生日、身分證字號、電話、地址等個人詳細資料,若一旦發現問卷內容可疑,應即拒絕回答。
二、勿貪圖贈品獎項或申辦手續方便,於街頭隨意申請信用卡、現金卡等,如有用卡需求,應直接洽發卡銀行辦理,以避免申辦資料外流。
三、以信用卡刷卡付費之簽名存根聯、信用卡費或電話費帳單等資料應適當保存勿任意丟棄,家中信箱應注意防竊,以避免寫有收件人姓名、地址之個人郵件或商業廣告信函遭有心人士蒐集利用。
四、在無法確定網站的保密安全下,勿任意上網登錄個人資料,以信用卡從事網路購物消費,亦應慎防歹徒破解網路安全機制,截取個人機密資料。
五、機關、學校、團體之人員名冊、通訊錄等相關簿冊應予保密、限閱,或編號管制列入移交,個人薪資單等列有基本資料之文件,無使用必要時應予銷毀。
六、個人證件影印如遇夾紙應隨手取出,印壞部分亦須取走,如需使用個人證件影本,應以黑筆於照片、身分證字號、姓名等處載明用途,以防止遭人竄改冒用。
七、接獲電話要求核對個人基本資料時,應先行查證對方身分與目的,必要時應透過電話查號方式進行確認,以慎防詐騙。

伍、結論
  電話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民眾除應提高警覺勿上當受騙外,惟有落實個人機密維護工作,才能避免成為歹徒犯案之目標。在日常生活中,舉凡街頭問卷調查、信用卡申辦單、個人帳單郵件、證件影本、網站登錄、或機關團體之通訊名冊等涉及個人姓名、身分證字號、電話號碼、居住地址之資料,皆應注意保密勿輕易外洩,此外,接獲來歷不明之電話、手機簡訊,要求提供個人身分資料時,亦應先確認對方身分與目的,方能有效遏止電話詐騙犯罪。
alida 發表於 2005-10-14 00:44:1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不信.不聽即可防止.
wannder 發表於 2005-10-17 02:3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近來詐騙集團越來越”假肖”,記得第一次有個女的打電話來,說她是xx生化
公司,在高雄那裡有辦什麼說明會,問我有沒空參加,我跟說沒空且地點離我
住的也方太遠了不克參加,此時她說要寄試用的化妝品給我,我也說不用,此
時她又給我一組序號,說明了這組序號要記好,可以參奬哦∼!!

事隔了幾天後,又接到她打來的”無來電顯示”的電話,一開口就恭喜我抽中她
們的二奬(奬金:新台幣壹佰貳拾萬元)?
因為我沒到場所以無法頒發,此時我就在想我這頭殼尖尖那有可能中奬,(疑
點1)
我不發一語有所疑心時,她接著又說你可去公司的網站看看,我們公司網址是
www.xxxx.com,你可以核對看看,我就跟她說好的我會去看..

結果我上她所講的網址真有這個網站,可用yahoo搜尋xx公司名卻找不
到該公司的網站用其搜尋引擎也是同樣,照她所述公司應該很大,怎會沒有在
任何搜尋引擎註冊呢?,那有可能的事(疑點2)

再看公司的網頁連個統一編號且連絡電話也沒並用網頁簡單可以?(疑點3)

我又到經濟部去查詢該公司名稱也沒有查到該公司...?(疑點4)

∼綜合以上4點疑點我更確定這是詐騙集團∼

隔天她又不死心又打電話來了,問我有去網站核對過,我就隨便應她一句”有”,其實
那有去核對,她又說她們以委託律師先將所得稅金扣除了,不用在匯任何稅金了
(服務真週到),只要我提供銀行帳戶給她即可(白癡才給你帳戶呢?等回你
們拿去幹壞事,我且不是信用.破產身敗名裂),所以我騙她我人在外頭,不
記得帳號..所以無法提供,她還不死心的說”她會在跟我聯絡....

後來只要是”無來電顯示”的電話我一律拒接.....可是因我是做生意的,
所以後來她打來時我有接來聽,一聽又是那個令人討厭且熟悉”阿陸仔”的聲音
,我跟她說妳要找的人不在,妳那位有什麼事啊(我的態度和藹可親),她盡
然回了一句且不客氣的語調說:”我以為他死掉了...”,我腦中才在想”妳才
嗝屁了咧∼!!,她就將電話掛了...(我口中喃喃自語xxx真是他媽x
x..啊呀!我又造口業了)

事後我又將行動電設定拒接無來顯示的電話,我想應該不會再接到她的電話了
吧,可是好景不常,沒幾天電話又響了,看看來電顯示是+861390xx
xxxxx的號碼,我想應該不是詐騙集團打來的吧!!結果電話那頭又傳來
那個令人討厭且熟悉”阿陸仔”的聲音,我又跟她說妳要找的不在,她又回了我
一句且不客氣的語調”我想他真的死掉了...”就掛電話了,(真是他媽的香
蕉妳的芭樂)

以上是我親身經歷∼奉勸各位學長學弟們,不要心存貪念,接到類似這種電話
,連理都不用理他,直接掛了吧∼!!”免得被人詐乾”

[ 本文章最後由 wannder 於 2005-10-17 02:40 AM 編輯修改]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6-1 16:43 , Processed in 0.036927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