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後,軍訓課本中提到服從有三:階級服從、職務服從、資歷服從。5 }9 V8 W3 _8 l8 v3 P8 D1 V
小弟認為資歷服從和經驗服從,講得就是學長學弟制。
; l4 ?0 W1 q# ` u
6 l: |: f( M- U ~學長學弟制在部隊中,特別是憲兵部隊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代表著經驗的傳承、技巧的傳承、觀念的傳承。
" i) x5 n" g9 G+ A為什麼憲兵有他的優越感,因為它具有不可取代的獨特性,更因為憲兵是嚴格訓練、嚴格篩選的品質保證。/ b5 K# o! @. R0 T& b
也因此,憲兵在過去的養成教育都比友軍來的長,也來得嚴格。
7 }$ M2 O! z' _( I大陸時期的憲兵新訓,更長達一年之久。曾聽大陸時期的憲兵老學長講,憲兵士兵在抗戰期間若與部隊失聯,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就近編入陸軍以軍官任用。! }1 f( G# `& e& a+ K1 p
因為當時的憲兵不只平均教育程度較友軍高,訓練更是嚴格,思想更是忠貞。9 T6 O5 J. B e& a# S
, P9 ?3 z% t% Z6 @% B小弟在憲校受訓的時後,教官曾提到:「憲兵是以服勤務為主」。8 t' B, T0 [- t" J: u- Q; y
當時還想說勤務?什麼勤務?勤務又指的是什麼?(因為當時腦袋很天真的以為「勤務」是單數,例如警衛勤務或是OO勤務,沒想到教官所指的勤務是複數) e' A' M; p& Z
下了部隊,乃至退了伍,才明瞭憲兵勤務何其多。1 |5 E! o5 k1 g, W0 F
舉凡特種警衛、一般警衛、押解、戒護、護運、交管、緝逃、步巡、機巡、車巡、隨扈等,都是憲兵的「勤務」。此外,每個單位的特性不同,特別的單位還有特別的勤務,連同是憲兵都不見得聽過或是接觸過特別的勤務。即便同一種勤務,各憲兵單位在執行上的細節也不盡相同。就舉甲種服為例好了,同樣是甲種服,不同憲兵單位的穿法和作法就有所不同。蝴蝶折、關刀、水袖、水滴型等,說實在的我們軍中憲兵沒有研究那麼深,小弟也是在論壇上才知道。5 }( y4 b: e, l/ A, L2 @2 c
9 H$ B# i2 w% [: ^; I% K3 Q即便軍官熟讀憲兵要綱,整本背到爛,對於憲兵勤務有全般的了解,也不見得清楚執行上的細節,更何況是小弟這種只受訓20週的義務役下士呢?為什麼剛下部隊的菜排要和士官長拜碼頭,討教討教,就是這個道理。& L* _! U! V3 j8 ~
因此小弟下部隊的時候,掛著金光閃閃的飛鏢,也是從頭開始學起。雖然連上的風氣是士官教士官、士兵教士兵,士官雖然也會教士兵,但士兵很少教士官。
5 I. M' E- }% o5 J9 s# X基本上我的士官學長教小弟如何擔任一位值星官,體能是由士官長要求,剩下的幾乎都是向士兵學的。原本上兵還不太願意教,教小弟自己去問士官學長。/ D9 N" o4 e4 N- G: E) t% K& f
混熟之後,上兵才願意教,一邊教一邊講箇中經髓。為何要這樣做?道理在那邊?! m: r" x" D' U* N+ B
但士兵教士兵的時後,就不是那麼和顏悅色,和小弟蹲在一起話唬爛,而是二兵撐著、一兵蹲著。就不講那麼多道理,做就對了,當你做久就知道道理在哪邊了。
" r5 r1 x& k+ l. J( g, W5 E7 ^" S g- ]5 k$ g) r
憲兵部隊的學長學弟制,可以說是非常之重。因為有別於友軍強調的體能和專業外,更有勤務的細節與服儀的要求,這都是高標準的。
4 y6 r! f: p% X+ M+ D, W% |學長學弟制運用得當,可使一支部隊戰力堅強。反之,則容易造成直潭連、五股排事件。
. D8 S/ P- d* o$ a- H0 c( d因此憲令部在民國七十幾年接連發生幾起自裁或是報複性射殺案件之後,開始嚴格要求不准有學長學弟制。; v `% @; y, g5 {, A. g$ w) f
大概是憲兵部隊多以連、排、班等小單位分遣的關係?不像陸軍是以旅、師等大營區統一駐紮的關係?所以各單位學長學弟制完全禁絕的時間不一。
: r; ?+ w! Y% k5 ~" J例如本連到87年都還有所謂的學長學弟制,到86年還有所謂不當管教。但坦白說,所謂的學長學弟制消失的時後,同時也是部隊戰力沉淪的開始。
" p- G2 I2 h& C( w o1 Q, y* M" Y
/ z4 a6 T0 [# m& Y就小弟個人的觀念,只要沒有涉及身體上或是精神上的虐待與毆打,其實都可以算是訓練。1 z# f/ o- r& H2 P3 K
剛下部隊不到一個月的二兵,在連上被電的亂七八糟。上了大門哨,馬上就可以把違紀的友軍定的金光閃閃。
5 j& f- |8 r7 o* \! e問什麼?不是因為他是憲兵,而是二兵哨長的服儀是真的有被要求得比友軍好,也才能要求友軍。& @* e1 n6 O' J# s; o4 g/ o `
0 _; U2 W, p) F# u [
一連串的禁止學長學弟制動作,例如士兵間沒有管教權、士兵間不稱學長學弟、士兵間直接稱呼姓名、上兵和二兵做一樣的事等。
6 R, v6 o o5 R; C一違犯的就禁足,或是關禁閉。這樣,二兵的壓力是輕鬆了,但也跟著出包了。包了之後,幹部又在那邊唸學長是不會教喔。' I+ t" J$ C: X# j
搞得連上的上兵都很鬱悶,和小弟說不准教、不准要求是上面講的,包了又說學長不會教,也是上面講的。6 B9 A' |2 o# S- j* g4 p
我又不是士官,這樣我才懶得管咧,以後這種問題就留給你們士官自己弄。* w8 i# f0 Z4 q- X
上兵還很哀怨的說:什麼叫做不准學長學弟制?首先就要他們軍官不要互稱學長。為什麼他們軍官可以稱彼此學長學弟,卻不准我們叫學長學弟呢?
0 \" e8 w6 a! O7 c i) p
5 Z1 }: @/ I/ J7 z) j, J任何制度都有他好與不好的一面,如何揚長避短,這才是重點。把錯誤的修正好,讓制度更完善,這才是正確的。
8 E- }; n4 {: m2 Q5 S: c+ H而不是一句不准學長學弟制,就真能解決掉所有的問題嗎?憲兵許多傳承和榮譽,就是靠著學長學弟制來維繫。
1 i1 n3 V8 D* T0 |如果要提昇憲兵的榮譽,當務之急,就是替被汙名化的學長學弟制平反。
0 Y( ?9 `. q9 X, q J賦予資深帶領新進的責任,更要明定合理的學長學弟制的規範在那邊。 ]* K3 i" c* [3 J6 V2 {
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人濫用的學長學弟制,就整個否決定學長學弟制,傳統、榮譽、風氣,就是這樣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