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 : y2 [) S. [% q( u
1 r7 u( `; ]; J: g1 m7 d, q
5 u) i, p4 ?+ v: P9 W% J; Q* {, x+ l0 p 說真個,筆者推崇這部小說,實在因為他在武學(不只是武功)方面寫得極好。也許是筆者喜愛推理考據,以及考證之學,看到書中密密麻麻的考證文章與出處,有種見獵心喜的感覺。畢竟命理術數,針灸經脈等筆者並未著實地研究過(老妹是長庚中醫系,筆者好歹也偷師了點),對於書中卜詞卅經絡只能說似懂非懂。但除了大春先生自行創造者外,其他關於命理及醫術,歷史或技術方面,筆者私想作者大春先生仍是有狠下一番苦工寫過。不過在武功門派上筆者就無從判斷起了。法輪功固然是人人皆知,自然門六合拳也好像時有所聞。但七色氣芒只在理論性書籍出現過。不過看在其為武俠小說的部份上,便不要太過計較。筆者認為:
3 n' @5 w" a( t$ G$ U2 c7 D# T4 H4 Q* H1 g& q" e) j
金庸的考據解說 + 古龍的豪俠 + 黃易的武學智慧與概念 =張大春的新武俠+ L4 t5 h1 H' T9 y1 k
0 [8 c! A$ j2 h- U, C8 }5 c
金庸大俠的小說中外馳名,儼然成為一代代表作。相信讀者們都應該知道好看的地方在哪裡。筆者是比較喜歡陣理卅武學部份,能自成系統,能圓滿無綻。而金庸更厲害的是能以淺顯的文字表達出易經或詩經中難以表達出來的部分,將其化為讀者實際可以想像的招式或陣法。這點大春先生在寫作此書時就已經在努力的創造,或解釋一個關於時辰風水的系統。如天遁陣卅人遁陣,核桃陣等。只可惜大春先生的用典過多,反而讓人覺得頭重腳輕。
# o R1 X7 i+ U" B
- g% K# P; B! R2 S 古龍大家的武器號稱武俠最強,從霸王槍到孔雀翎,從離別鉤到小李飛刀。在金庸大俠,黃易老師中都出現了以兵器為主要描寫的部份。然而,大春先生幾已完全拋棄這部份,從頭到尾能拿的上手的只有兩件兵器:軟剛劍與飄花令。或許,大春先生試想撇開世俗描寫武器的場面,轉而更貼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試問:這年頭誰還會拿了把長四尺四吋,厚二吋,護手四吋的青剛劍在路上晃呢?(呃….對不起,李安導演)反倒是俠,如同古龍小說中不同各型的大俠一般,大春筆下的俠者各式各樣,各型各類都有。甚至已經跳脫了金庸筆下“江南七俠”的典範。俠者,義也。只要能做到的,人人都可稱為俠,但是卻有人不要被稱為俠者(如歐陽秋),卻也是人生的另一種哲學。筆者頗喜歡老大哥這一類俠者,以隱俠自居,卻也不會下手太重,頗有好生之德。如萬得福之流者則落入下乘矣。
' \( N0 }) O5 e* X, ~5 F* P0 u3 ?0 R* ]& R/ q" l
看過黃易老師小說的讀者,想必被他天馬行空的劇情,兩軍交戰的策略,敵虞我詐的攻防,生死決鬥的戰術所吸引,這也是黃易老師能在短短數年內迅速崛起的關鍵:鬥智。筆者尤愛看三股勢力彼此用權謀相互傾軋,及交鋒前的罵陣藝術,都是之前的武俠小說所缺乏的。然而在大春先生筆下的人物,除了真的是小嘍嘍之類的人物外,絕大部份的梟雄都是有頭腦,有眼光的戰略家。而叫陣藝術雖然只是略提,但引據經典(希望是真典),已頗有質感。在利用架空歷史小說為背景的武俠,能綜觀全局,雖為引據歷史,實屬不易。
9 O' \& G4 p4 n+ _$ U0 j4 T; I( i2 Q4 X/ l4 B4 h9 m K
武俠小說要寫的好看,最重要的部份是要讓讀者引起共鳴。而大春的歷史背景已經讓讀者很有感覺了,再加上熟悉的地理環境,每天都看過的人物背景,以及利用四周環境所搭配出來的招式會讓讀者身歷其境,懷疑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筆者頗為喜歡其中的一個段子:
5 z b% t- f2 C E0 M
) T& h; E+ p" x. S, [8 W, t “我說小六你上次不是玩著鋼骨條,凹彎他又把它給插回去嗎?他奶奶的給你鬧出麻煩了。你這機關那些工人不知道,晚上來了個修電梯的,一不注意給他絆著栽進十二樓高的電梯洞裡去了….”
. K8 M( s; _4 \: s; r6 W& q
- Z8 [1 U9 Y4 r8 b( O “張….張哥,那工人傷著沒?”
. B& Q9 b. V, }: z! ~% s, m& `
+ M. M# N6 {/ S “十二樓高,你說傷著沒?九成九都已經死了!”
* B# D% ?' h. `
' k9 T9 z5 Y0 ^0 M1 z/ Z- E, {( k 在你的記憶裡,似乎存在著這樣一件意外,但也從沒想到與這檔子事有關!這就是大春先生的厲害之處了。向你講九句真話,插一句謊言你分不分的出?一百句實話呢?將奇特超乎現實的武俠,紮根在現實的基礎上面,最好還要你似懂非懂,作者卻提供你數不完的考據….這,就是架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的厲害之處了。; C$ e2 `, e- E- C0 k" [, K9 i
* Z9 l; ]4 E0 ]' r5 A5 h8 H" R, j- C 然而,文學呢?君不見三步一詩句,五步一駢文?尤其是那身兼中華民國命理學協會幹事,天文理事會榮譽會員,國際占卜協會會員….多項頭銜的天機子,更是愛掉書袋,想必苦石道長生前也頗好此道吧?眾人之間的機鋒,啞謎更是打的緊,深怕自己的意思給人聽懂頗為羞恥的?; v4 C, q7 m3 M* j# O
5 c( d9 L/ u) U e; ^. E F# M; H9 i
不愧是中文系碩士畢業,作者在此書中頗想表現出一種風格:真正的大俠必須才德兼備。於是故事的主線就從一闕誰也不懂得“菩薩蠻”開始。作者在表現其文學才氣時,充分展露出其涉獵廣博的知識,真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押韻平仄對帳無一不合,卻藉趙太初的之口侃侃而談。然而在拆解字謎亦或破解陣法時,藏頭露尾格,倒捲珠簾格,拆字格無一不用。但,筆者真正想問的是:, j* f* d0 Q$ B) _9 U4 x
4 K1 q0 J- k6 q
您的目標族群在哪裡?) R% Z* D; c Y$ H' C" d
# m) i7 m5 Z: f4 B1 E 對一個喜好文學及歷史的工學院學生筆者來說,能通盤了解文句原義已顯非常吃力,更何況廣大的其他大學生?高中生?作者的引據典故之多,涉獵之廣,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歷史與文學。但被專精歷史(或命理)的學者看到了,他們或作何感想?
: `6 M( d8 x3 ^/ A, t/ ^! _) I) T. c; L/ w& I# A& ~
筆者必須承認,對書上引據出來的典故十有七八不知其然。也許出自文學碩士之手,其來源出處自然毋須懷疑。但書中主角大春的碩士論文“西漢的文學環境”不也是杜撰捏造?
- f& }7 N$ [: x+ O( q, x- ~2 v/ V" S$ F
或許這正是作者想要留給吾輩的吧!適當的懷疑與求證。
& J' H0 H9 \" e) y
( }6 E- C* M) v) b+ Q' y! C 大春的父親存檔注釋三十三條,大春從七海奔雷與天地會的醫術,醫心與醫德中得到的都是不求甚解的答案。他們都做到了推敲事實的步驟,哪吾輩呢?或許在字謎與注釋的背後,隱藏的是另一部史實?還是作者自打巴掌的玩笑?
- K5 K- l% B' l; E; d$ b. d3 S2 @: z
7 P! w0 ^/ R0 V; D: Y0 E 仍然必須要說,以筆者淺見,純以武俠式的推理過程,如此多的注釋與典故真會讓人看的頭重腳輕,缺乏一貫性。不如專注在命理的解說即可。或著選擇讀者族群登適當適量的注釋即可。過多的文言對話,反而讓人有套招的聯想。
# m1 r4 q, m( B# T% @# _5 H9 n( N! S& r# p/ v Z! l
畢竟,我們是在看武俠作品而非資治通鑑。! i5 j1 E- Y, _; t" c* [
5 y+ W" O, f) C( e, S2 |2 {' N
架構 $ q7 H8 I' }' y: ?) F2 o1 G
) ^- c8 Y, w9 D: v; A9 O) w3 ~" ~0 O$ t7 D' }1 _
整部〔城邦暴力團〕的規模算是很大了。上溯清明,下抵民國,橫豎算來也有三百餘年。大致上是以老漕幫萬老爺子為中心發展,採倒敘法追溯老爺子的死因。其中路線分為:
+ k- `. ^( V7 A! R+ C7 z: D, b1 C# H/ X: _7 k4 v7 p, v6 ~. B
(一) 歐陽世家與魏三,李綬武之間的關係
/ D. P! c4 @, w) l' j
& v4 s. t d* I0 Q6 m; g4 c, z(二) 老漕幫與飄花門,天地會及呂,汪醫道分家的事蹟' w, b# G* p4 S
# S9 @ a! w* E4 o W
(三) 老頭子的政略,萬老爺子與日本方面的追查。
+ V0 r% r1 j& {- \6 w l+ j; g/ @6 \! |, m
其中以大春為主角,周圍七本書為引子集中到的情報竟比任何一個人都多,因而哼哈二才方面起了殺機,以小五小六為主在數十年後經由在幫光棍老大哥的協助與高陽手稿,將上述謎題一片片拼湊起來。考慮其歷史背景可以說是一部翻案之作。
( _* C" W: r8 K: R+ s" D2 ^. k0 {$ t, o; f1 M- X3 }
筆者以為,本書在歐楊崑崙出現以前仍是有條有理的著述∼至少還讓人看不出來到底是歷史還是小說﹔可使等到光頭大俠登場後,筆者有種感覺:鐵絲笊籬拿豆腐─甭提了。
& B+ i ~' q8 l- ?6 T$ {/ U3 n+ b G
% z' C1 E2 `7 O, B% V1 a/ b 光頭大俠歐陽崑崙他是非出現不可的。他是連接竹林七賢與張家關係的重要人物﹔他是讓紅蓮有個師出有名的原點﹔他也是結束歐陽世家線的重要佈局﹔他同時是讓哼哈二才現形的重要證據。但有了他,小說就只是小說,不再是歷史了。安排他與彭師母的故事,就已經亂了步調。* R7 u5 i) C" D
9 u5 I) S; y; C( o/ K2 q" a# F
七海驚雷原本的任務是孫校胥提供世間歷史的參考。但如今歷史都已經出現,自然七海驚雷沒有作用了,便想轉型成歷史與虛構間的對照。但,一部原來就是歷史的著作,你叫他如何變回小說?! b' t( @- S. {, j4 g
, h7 f5 y$ x _( h7 S/ _ 接著,原本應該補完整篇故事的各個小段落,因為歐陽大俠突然地出現又消失,連同高陽的手稿一並被匆匆交代過去了:以失敗的開頭作結尾,導致紅蓮,這個本來很有發揮性的角色被忽視了,一個不會太難(對竹林七賢來說)的字謎竟拖了二十有七年!卻將一切強歸天數。這已經慢慢地脫離現實,境入到純架空小說的境界了(尤其是那些號稱失敗的開頭,其實根本是對整部書有遺漏的地方作補完。如無量壽功等)。然而在缺乏明確,或是強烈情感的目標下,再追尋些什麼,只不過是尋回當時失落的記憶罷了!
3 w, }. X" T" P# n" ^- J" B
8 M' ]7 ^" j+ y, V- z( g7 f& D% L筆者猜想,原本這個故事應該是在這裡結尾:) a* c- V' {- B
6 t$ k& [* A5 t% h/ j“岳子鵬知情者也!” “岳子鵬,他到底是何許人也?”3 \% G$ F* ` i: x0 p
* Q" `0 `8 K# y
“岳子鵬就是彭子越!” “這我知道,問題是他到底知什麼情?”3 T; W- |: e0 u" a' v( T
, f% ~4 U+ E! C. j結語 6 ^% j4 }5 W6 ?
' J3 g$ ?! A7 V: `0 Y" h# x+ u1 C
. k2 U) K, p* n筆者文章的副標題是〔張大春到底看到了些什麼?〕
' P) `0 U% B7 H7 w3 ~: F; X& h, @( f6 B7 P0 o2 w; K/ U F9 x- H) \
筆者認為他看到的是這個民族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c# { f1 V2 W9 A
* g8 {% T9 A+ x( q+ F4 ]7 W
筆者說過,這本書可說上是翻案之作。利用詳加規劃好的詩詞言論,以作者心中的藍圖,將過去的歷史增添色彩。並以長者的對談為藉,抒發己身的文學報復與修養。在抽絲剝繭的推理過程中,作者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與不安全感。並借物諭志,存著追根究底的心態,尋找隱藏在假像背後的事實。作者不以人為惡而定惡,不因人為善而定善。意即世事無常,諸天法界如須彌芥子,轉瞬即逝,即使得知天命又可奈何?而人應敬老尊賢,珍惜智慧的力量。唯有知識恆久不變。就算修得無量神功亦不能動其分毫。而人真有愛真有恨?究竟是靈慾分離還是靈慾合一?而有知竟比無知更苦?筆者認為,這些都是作者所看到,不吐不快想要分離剖析的內容。
! I! F$ }) I0 G% B# o5 e
1 G! d' ]+ Y& o4 T$ Q! v- U# R 筆者認為,本書雖然在架構上不甚妥當,某些注釋大而無當,在劇情上顯得有點虎頭蛇尾,甚至筆者一度以為是狗尾續貂之作。但在內容中仍然充滿張大春式的〔惡搞幽默〕,劇情撲朔迷離,取材廣泛深遠,博大精深。尤其武俠部份,更是充滿了流暢感,不見贅述,讓人感覺輕鬆自在,有如以輕快的步伐穿越充滿惡意的森林。考據方面,內容充實,諸多引據,重新面對您可能知道卻又模糊的事實。讓人不覺跌入作者的陷阱卻不自知。讀完頗感痛快淋漓,卻又意猶未盡。
. l4 H( j( T* t% _2 w: R5 }" b4 q
' v; J% x9 }- V) I- d4 u+ k5 m 張大春的首度超長篇小說,筆者平心而論至少佳作。雖不至傑作,但假以時日,以其文章的深厚度加上歲月錘鍊,以中長篇小說再起步(張大春以前是寫中,短篇小說居多),相信未來的超長篇小說必定精采可期!
* M* L# h Z" ^8 K9 {2 ^) G6 d
2 D" k0 Q8 `6 g: J% b Q' W1 k; b/ O" b/ e X) k, y
0 \/ V" `! c8 X. z
〔城邦暴力團〕誠摯推薦給您,以及所有愛書的朋友" q. P) j+ R4 @; M& ^
: B* q2 h# a) O! L2 W
2 `! v0 K2 Q4 w/ S; h1 O
# P* A0 o# B' P$ B
學弟以前的舊文章,讓學長見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