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轉載] 吃菁仔不罹癌醫界 。 錯誤觀念

[複製連結]
小娟 發表於 2008-9-10 14:2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25318|回覆: 11

     更新日期:2008/09/10 04:09     記者楊宜中卅花蓮報導。


      很多人的觀念是,吃菁仔」、不要加石灰、荖葉或包葉,就不會有罹癌風險;但衛生所人員提出醫學報告,菁仔中本就含有致癌毒素,並非吃菁仔就不罹癌,希望國人改正觀念。

      衛生所護理人員說,根據許多醫學報告,檳榔子(一般俗稱菁仔)其實就有致癌物質。檳榔子在中藥材領域中,有止痢、驅蟲、縮瞳、興奮等效果;主要成分包括酚化合物、檳榔鹼、粗纖維、脂肪、醣類等,會促使口腔黏膜細胞合成膠原蛋白,同時會使分解及吞食膠原蛋白質能力降低,形成過量的膠原纖維堆積,造成口腔黏膜纖維化症。

另,檳榔子咀嚼後可產生提神及保暖感覺的成分,來自於檳榔子中的檳榔鹼;檳榔鹼含有致突變性的物質,咀嚼檳榔時,檳榔鹼便會釋出,對口腔纖維母細胞有細胞毒性,容易致癌。

一般國人吃檳榔會加荖花、荖葉、荖藤及紅灰及白灰,致癌的風險更高。荖花具有致癌物黃樟素,荖葉有丁香酚是抗突變劑,老藤長期嚼食會產生強烈化學性刺激的亞硝基致癌物,紅灰與白灰(石灰)會使口腔環境變成鹼性,在鹼性環境中,檳榔會釋出游離基易引起細胞變性。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查理 -1

檢視全部評分

sst101 發表於 2008-9-10 18:06:4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哨長 小娟 的帖子

依規定要附上個人心得,請補上以符合版規。
...............................................................
吃檳榔(包葉紅灰白灰都有吃過),直覺並不是會不會得癌症才決定吃不吃的。
有時工作上,人家請了,工作熬夜種種因素。最重要的是吃它在當下有不可言喻的功效。例如:醒酒、火氣大、愛睏、消除胃部不適、去瘴癘、止痢等等。現在政府經立法程序實行戒煙了,少了一項 致生癌的因子。

據個人觀察週遭朋友,果有人因生癌切除部份嘴皮。他五十幾歲了,嘴巴變小了吃東西講話都很不方便。
總之,會吃的人都有些緩不濟急的感覺。但是能少吃就少吃幾顆,牙齒都會變顏色,一個同事也常偷吃,每天回家前都會去刷牙或漱口,剩下就給人或丟掉,會吃的人都有藉口,那只是個人口味問題無關是否容易得癌,而且有的地方可能有提升交際 之用途。總之沒有了解使用者的心說那些也改變不了多少效果。其實吃的人多多少也知道會有不良效果產生。但實用性,卻大於未來發生的結果。
(真的要檳榔吃少唯有經濟面不好才會減少開銷)

[ 本帖最後由 sst101 於 2008-9-10 18:10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2貢獻 +1 人氣指數 +2 收起 理由
byronliao + 1 + 1 感謝您協助新進會員進入狀況!!
查理 + 1

檢視全部評分

老潘 發表於 2008-9-10 21: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呷包葉比吃菁仔多,因為:10幾年前開始流行菁仔泡漂白水後,所以只能常吃包葉解癮,爾偶吃菁仔搭配。其優點只想到一樣,長途開車時具有提神效果,以及吞嚥的檳榔汁具有興奮功能,跟菸酒一樣頗適合聚會時食用。

幸好不是常常吃的紅唇族, 第一個感到的壞處是牙齒,因為檳榔渣會磨掉琺瑯質,變成敏感牙齒。

----------------------------------------------------------------------
小姐不是在醫院工作嗎?如能再轉貼後說些類似之見聞,如醫生的治療方式,妳看到後噁心指數的心得,或勸說網友不要或少吃檳榔,一定比純轉貼來得更有效果哦~~~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查理 + 1

檢視全部評分

DDS 發表於 2008-9-10 22:36:4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哨長 小娟 的帖子

您好!!
小弟是口腔病理科醫師, 其實您所轉貼的這篇報導還是有些錯誤, 可能是記者囫圇吞棗, 並沒有抓到重點, 加上過多的專有名詞, 一般人看了也霧煞煞。

若是站在專業的立場, 吃檳榔所造成的口腔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上皮部份的麟狀上皮癌(SCC, Squemous Cell Carcimoca)。上皮下的真皮部份, 文中所謂的膠原纖維堆積而造成口腔黏膜纖維化症只不過是反應性增殖(reactive hyperplasia ), 稱不上是癌症, 因此而轉成癌細胞的機率也非常低, 頂多是良性的纖維瘤(Fibroma), 至於變成惡性纖維癌(Fibrosacroma)的, 小弟行醫這麼多年還沒看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比較專業的回答, ,以下為小弟盡可能從病理角度深入淺出的介紹「口腔癌」(小弟在護理系的授課內容再行簡化)。



要了解病態, 先要知道正常構造。各位學長在國中教育生物課可能就教過皮膚構造有分「表皮」和「真皮」了(不知道的學長可以請教對美白有狂熱信仰的夫人或女朋友)。

下圖為口腔黏膜在顯微鏡下的構造, 正常狀況下表皮細胞和真皮細胞是河水不犯井水, 而這個楚河漢界就是基底層, 基底層就像膠帶(基底膜)黏著一層BB彈(基底細胞)一樣。這些BB彈生殖能力非常強, 不斷細胞分裂, 新生出來的細胞就向上發展堆積. 從成熟到老化最後死掉變成角質層(就是”仙”啦!!)。對表皮細胞而言, 這個輪迴約5到6天(也就是說從基底細胞到角質層要花5、6天)。至於向下發展, 因為有基底膜(膠帶)這個絕對突破不了的國界, 所以正常狀況下不必考慮。




好啦!! 花這麼多時間介紹基底層(一層黏在膠帶上的BB彈), 主要是這些基底細胞就像小孩一樣, 可塑性非常強, 很容易受周遭環境影響而學壞, 變成癌細胞, 而這正是口腔癌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因。

週遭不良環境……對口腔而言, 就是指上帝原本設計嘴巴功能(吃食物)外放了不該有的物品, 包括設計不良的牙冠或假牙, 酒精刺激, 抽煙的壎煙及吃檳榔等, 這些連野生動物基於本能都不想入口的東西, 人類卻因為文明而不斷讓口腔活在不良環境中。

結果就是讓基底細胞(BB彈)變成”孺子不可教”的惡劣份子, 向上發展者永遠不肯變成角質層, 讓你的表皮變成惡劣份子的聚集場所(臨床上的口腔癌);惡習重大者甚至開始突破基底膜(膠帶)到真皮去發展, 一旦突破基底膜就開始轉移, 就是臨床所謂的口腔癌第二期了。

下圖就是惡劣基底細胞(BB彈)突破基底膜(膠帶)後到真皮發展的顯微鏡構造, 這一坨癌細胞(M)有如脫疆野馬, 跑進血管的話就隨著血流落腳到哪就在那裡發展, 也就是所謂的「癌細胞轉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啦拉雜雜的說了這麼多, 搞不好各位學長可能也是”鴨仔聽雷”, 那就舉些比較實際的例子供學長們參考。

口腔癌多半發生在舌頭邊緣或舌下, 其次是牙齦, 接著是頰黏膜。下圖為今年小弟經手的口腔癌病人初診時所拍的照片, 病源都在舌下。其中有兩位因為癌細胞轉移, 下巴到頸部以上全部切除。

所以如果您年過四十, 有抽煙喝烈酒或吃檳榔的習慣, 哪天發現自己嘴巴裡面有如下面的傷口或症狀, 並不會很痛, 但是卻過一兩週都不會痊癒, 那小弟建議您到醫院做一次檢查!!!



[ 本帖最後由 DDS 於 2008-9-10 23:22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1貢獻 +20 人氣指數 +11 收起 理由
寧安 + 3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小智 + 1
asun + 2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yu-chi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陳啟志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

檢視全部評分

Joe 發表於 2008-9-11 00:30:46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DDS學長所提供的保健常識。
那幾張照片真的給大家很大的警訊

有一件事在學弟心中存疑許久,還請學長不吝解惑:
從小到大,口腔中或舌頭上偶爾會出現白白的傷口,
俗稱嘴破,長輩的說法是因為火氣大的關係。請問這是如何產生的?
在我還沒做牙周病治療前
三不五十就會嘴破一下。
如果長在不該長的地方,真的是痛不欲生,而且傷口會逐漸擴大
影響進食
但是在做完牙周病治療後,嘴破機率明顯降低
而且傷口不會擴大,過兩天就好了。
請問牙周病與嘴破是否有直接關連?

先感學長賜教了!
DDS 發表於 2008-9-12 14:58:3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5哨 Joe 的帖子

「口腔中或舌頭上偶爾會出現白白的傷口,俗稱嘴破」的大概就是醫學上所謂的口內炎, 但口內炎只是個症狀, 原因則很多。由牙周病或蛀牙所造成的口內炎多半是指黏膜性口內炎, 發生部位以嘴唇內側、舌頭為主。

主要是牙周病的症狀之一就是在牙齦附近會堆積大量的牙結石, 牙結石構造就有如珊瑚礁一樣, 表面粗糙, 內部充滿空洞。表面粗糙嘴唇或舌頭自然容易刮傷而造成嘴破;內部空洞則成為細菌繁殖的場所, 除了讓傷口感染不易痊癒之外, 細菌排泄的廢物也是造成口臭的原因。

牙周病治療最基本的就是除去牙結石, 這個牙結石刷牙是除不掉的, 牙科治療中所謂的洗牙就是用超音波除去牙結石, 通常洗牙後嘴破的症狀就會減少。其次是除去不良的牙齦, 如此才能除去口臭的原因。

下圖為牙結石及洗牙後的比較圖。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yu-chi + 1 感謝提供醫學知識

檢視全部評分

yu-chi 發表於 2008-9-12 15:31:27 | 顯示全部樓層
學長請問一下牙結石是如何產生得呢?

以及如何預防呢?

[ 本帖最後由 yu-chi 於 2008-9-12 15:32 編輯 ]
DDS 發表於 2008-9-12 18:51:0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7哨 yu-chi 的帖子

牙結石是牙縫中的食物殘渣經過細菌分解後的產物鈣化而成, 這個過程只要兩天左右。至於鈣化的主要成分的鈣離子則來自唾液。

唾液越多牙結石越不容易形成, 或許各位學長會覺得奇怪。唾液越多鈣離子應該越多, 牙結石沉積越快才對。其實這就像河流一樣, 流速越快砂石越不容易沉積。而唾液分泌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唾液腺老化), 所以年齡越大牙結石沉積的速度越快。

預防方式就是盡量減少食物殘渣留在口中的時間, 最好是每餐飯後立刻刷牙, 但是這也只能減少而無法根絕牙結石的形成, 要知道細菌的求生意志是非常強盛的, 只要有一點點「食物」就能夠繁衍下去。一旦形成牙結石就只有靠牙科洗牙除掉了, 而我國健保制度目前規定是半年可以洗一次牙, 就請各位學長就多多利用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yu-chi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phy10779 發表於 2008-10-20 10:55:02 | 顯示全部樓層
DDS學長的圖片非常精采,感激提供,令人增長見聞。

小弟也在醫院工作,提供一點小看法。
南部地區民眾流行吃檳榔,南部口腔癌症病患也較多,應該多少有點關係。
假如吃檳榔加上抽菸,那就更是火上加油,千萬不要試。

冒著將來可能失業的後果說這些,不知道值不值得?

我們這邊目前急重症的情形大約如此,
MRI檢查(核磁共振造影)要排隊四個月起跳、CT檢查(電腦斷層)排隊兩個月起跳、外科手術排隊三至五週起跳、化療排隊一個月起跳、電療也要排一個月。所以沒事千萬不要生病。
DDS 發表於 2008-10-20 11: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9哨 phy10779 的帖子

日本通常第一道篩選多半是做細胞抹片, 抹好染色大約要半天, 診斷大約要花15到20分鐘。
所以其實是當天就可以知道結果, 不過醫院行政上多半為一週後發報告, 因為還要寫報告書, 請主任蓋章, 主任不在報告就不能發, 才規定結果報告要一週以後才能通知病人。

我國不知道有沒有做這套篩檢制度, 因為這套篩選標準主要是從子宮抹片延伸而來的, 口腔抹片對於癌細胞的判斷, 學會和WHO也還沒統一, 多半是靠各醫院自己的經驗來判斷。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4-26 19:39 , Processed in 0.027530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