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的檢討執勤技巧 還是繼續不忍苛責呢
, S9 x3 k9 U) M, E3 ~; G! z' {6 V* n+ V; g' x6 I
閱畢06.18.中國時報民意論壇中刑事警察局局長的投書,感想又是高官的不忍苛責的官樣反應。 b3 ^6 k6 F% f7 g! D
; A- P: j7 F& C H$ P% @ 其實一場槍戰下來,換來是為治安奉獻的員警,犧牲生命和身受重傷的慘痛的代價,雖人質安全獲釋,背後卻顯現出執勤技巧必須改進和認真檢討。再重新檢視當日勤務規劃和槍戰過程,有許多缺失如果在當時就能注意和避免,絕對是為減少員警的傷亡。
: A$ g7 T* d- c' r9 i9 ~& L
3 E, y4 o( F$ z0 y% s7 h9 H, o 確實”刑案現場千變萬化”,但負有教育訓練責任的警政單位,必需在平日的訓練中,要幫員警設想惡劣情況下,要如何因應萬變和做出妥善的規劃;而不是單以"不是用一般狀況來衡量"這句話來卸責,讓基層員警一旦遇到現場狀況就自己想辦法靠運氣。 5 ?# p4 e% o. }# G$ R
`/ s; [& j6 ^ 擄人勒贖是屬於重大刑案,應該由更高專責單位接手,這必需跨單位的相互支援。以當日是由25名員警依任務編組的反綁架小組,就規模而論是相當勉強﹔根據當時綁票狀況描述,都可以研判是至少三名匪徒參與犯案,並持有兩把手槍,且人質安危不明﹔過於輕敵或認為匪徒不敢挑戰警察,是犯了兵家大忌。 5 r3 \) g1 U8 q4 [9 z% X% E
9 e7 d k$ v" A/ B 如現場指揮官下決策不穿防彈衣 ,則必須在這類勤務中,安排有民用車輛穿梭跟隨內,內載有防彈裝備甚至重武器﹔一旦第一線便衣員警,識別出武裝匪徒身份,警匪也有遭遇戰開火,在地形環境不明情況下前往追捕前,務必先穿上防彈裝備先自保安全,而非讓有用裝備還停留在警所備勤。 2 \4 {1 ~' S- v5 V' o, c6 ^" d& Y
; e) T7 b9 V% K 重案圍捕行動規劃中,若第一線便衣員警,在沒穿防彈衣的情形,一定要安排一到兩組機動員警,待命分座在民用廂型車內;一旦現場情況轉變時,則需讓具有基本防護裝備與攻擊火力人員,接替與支援。 8 G3 |4 l& q H9 i! g
# o0 u' T) q* h6 P0 I 勤務中穿著防彈衣要求,在制服員警方面還能要求,也可落實。但便衣勤務有其特殊性,一再炒作防彈衣過厚、顏色不對;卻不知再先進的防彈衣,要達到警方防彈最基本要求,都還是有一定厚度。冬天穿外套可以掩飾內穿防彈衣,一到夏天還是一樣會鼓起,這問題不是花錢就能解決,但上位者可以要求:不能穿,至少要能帶。當天的征用的計程車和自小客車,其防彈衣的是可先預放於前座助手席位置,必要時可以拿起遮擋方式應急;且後行李廂是可以並帶其他成員的防彈裝備,這種帶法是不會曝露身份且可臨急應變使用。
* ^1 b" w; y0 C/ a+ D: ]
* x2 Y/ D B6 V! f) | 圍捕勤務中還有一個重要關鍵∼就是無線通訊。現有警用無線電又大又笨重,任誰都不想拿,如果警用無線電不小巧輕便,誰會想規劃出,由無線通訊所構成的攻防區域和回報系統;至今現場大家都用喊的,跟古代有什麼不同。警用無線電的採購,不要再停留單一型式,僅有制服員警適用(體積不限制但要求待機時間長),而不考慮到便衣勤務的任務隱密性需求(體積輕巧為重點,可不要求長時間待機),以台灣的電子通訊技術而言,要量身打造便衣員警使用的無線電並非難事。 6 ?; {$ n4 F1 ^3 B) ~6 v6 h0 v- `2 D
9 {* N* f0 q4 X* j- f7 {; ?' U 25人的規模對一名持槍脫逃的匪徒,可以做小規模的區域封鎖包圍,但這一定要有一個頭腦清晰的現場指揮官,以機動方式透過簡易圖表區域劃分責任區,用無線電下達指揮命令和通回報系統,等有更多的支援警力和充分的準備,再逐戶清查搜捕。現場狀況是緊急,但這種指揮示搜捕模式,就是要建立成為一種常態模式,以慎重與安全兼顧作法,降低執勤的危險機率。
0 y5 R9 N* a( x: y' m k/ B; F: A
另則,室內近距離戰鬥 ( Close Quarter Battle, CQB ) 最基本的訓練要著重加強外,搜捕行動一定要維持最基本的兩人模式∼相互掩護攻防,最忌單獨搜捕而身涉險境。這次事件中除了防彈衣問題外,就是中了伏擊,這種伏擊,縱使有敏捷身手高超槍法,身處在那種情況下,誰也不敢誇口能全身而退,單警追擊就是高危險度。
, T' Z P7 ~& \& O4 d9 g# C
4 f* I+ Z/ A1 n( k 若匪徒隨機挾持人質或以自殺要脅,定要有受過談判訓練的員警參與,而不是以現場該負責的警官中,推派一人或以自薦方式產生,近日另一起殺警奪槍投案和這次與匪徒談判,還有不穿防彈衣的錯誤示範,以搏感情、拼氣魄和信任匪徒方式,冒險要持槍匪徒乖乖投案。 : D+ T+ j' g( [ @
* f1 W2 G+ e9 O7 R9 d0 q
論壇投書文中提及∼這些年來,警察面對的社會暴力程度數倍於前、但法律賦予警察執法的方式及時機卻處處限制,讓警察士氣備受打擊。
2 @2 |0 @1 n& K& L: ^3 ?" o6 L) k( u1 S2 r% C: C
所以最高警政當局,更要不斷給予所有員警,最新且進步的有效率教育訓練,而不是讓基層員警,以自己靠生命鮮血去試煉出經驗來。許多警匪槍戰,都打出平日教育訓練的不足而造成傷亡;槍戰後究竟是痛定思痛的檢討執勤技巧並改進;還是繼續不忍苛責讓問題持續潛藏呢?
4 A% s7 |% k/ v$ F% S
" j! g% j; {" S4 {& t' h 歐美國家在打擊犯罪的同時,也是要講求人權與法律,簡言就是要符合程序與正義;現今是有警查執法不太受限的國家,那就是落後和極權國家,台灣還要走回頭路嗎?不用科學辦案,用的是感覺與靈異;不講法律程序,先捉了再找證據嗎? , L% h. {# B/ V
j" d s) @7 E- V* E; k4 O 法律也是要跟隨時代進步而修正。一個警政高官如自覺執直法受限,應該比更多的基層員掌有更多行政權,去促成修法。但首要要去瞭解這受限,是民主法治世界趨勢其必然的限制,還是真是不適當需改進。 . v' k. p/ R' l% a& k% S7 Z
& J& r/ a7 u( J" d0 c+ d2 O1 p 警察擁有公權力可合法使用警械,但開錯槍同樣要受到懲處;警察不是法官,不是掌有未經判決匪徒的生殺大權;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一般的逮捕,不得已開槍都是以擊傷為主而非槍殺,畢竟有些刑案還待清查和釐清。 ) F9 e9 H! A5 j5 N/ e0 P% J" Z
# I, t% ?0 k/ I8 }1 z1 q! N
匪徒開槍往往就在一念之差,是乖乖投降期想刑滿後有出獄的一天,或是豁出不在乎背幾條殺人重罪,於是就直接瞄準要害殺出重圍。警匪用械的考量就是不同,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定律,是難有對等性公平;投入警政治安工作就必須要有這方面的認知,與其怪罪用槍受限,倒不如積極探討為什麼警槍遇到卡彈的機率那麼高(便宜子彈,在槍戰中遇”不發彈”就是有其一定不良比例)、S&W M5904/M5906警槍的設計缺點和優點,真的所有員警都熟悉和熟練操作嗎、員警平日實彈射擊訓練中,有排入活動靶射擊課程嗎(真正匪徒是不會如靶紙般,乖乖定點固定的讓人打)? 7 D; R3 s9 C3 }4 {# b9 w, L
4 ?4 i# U8 \" Q) n2 Q 其實警察士氣備受打擊中,還有些是警政高官愛作秀,不懂專業科學領導而以官大學問大的架勢,把基層員警當演員和細漢差用。從基層慢慢升到高官位置,難道換了一個位置,就忘了過去的改革抱負嗎?
' D' _9 u6 o' O' s6 G9 @1 y; f$ h, L% C6 j# N
許多勤務的規劃,講實際都是要做多種狀況假設,雖然大多數任務是圓滿成功,做了許多看不到成效白工,但這些多做的基本功,可能就是在狀況轉變時發揮成效。
8 p8 \2 k; H' r. Z% @0 |; f; J, o: m4 D! o' Y' @/ k. Q0 ^" I9 Y
追匪徒∼就是有麻煩,對於敢跟警察拿槍對幹的,更要小心;這種人除非打傷他,否則是不怕你;追匪徒∼不保證都能追上,有時追錯方向照樣跟丟。圍捕行動就是要建立起封鎖線,只要能掌握起街巷地域圖,現場指揮官有充足人手和基本規劃,就能把匪徒限制在區內再逐戶清。
* r2 t/ _) T/ m5 C/ R d6 x' V% t9 d( o% s4 i0 I
綁架案何時捉人,是難有準則。但如果決定現場捉人,在人質狀況不明情況下,一定要有捉不到的應變計劃。取款也是匪徒知道最危險的時刻,警方有多組人觀察取款,難道匪徒不會有多組人反觀察嗎?
( A( c( M# Q! _1 R8 A4 d6 n. c* A7 p; A8 l) u0 M
如果在狀況不明案情膠著情況下,決定現場交款逮人,就是要承擔任務失敗的風險,而且這種現場逮人,要做的準備工作更多,必要時市區有交管配合和各家行動電話區域暫時中斷,這些都沒人敢提,因為相當麻煩且跨其他部門;這些細節重不重要?當然重要!檢討到最後,還是怕麻煩官小言微,到最後還是以拼運氣來辦案。
% ~2 @& B! G* M& A0 l: ^
, P V1 b) N3 x) A3 G5 J" @ 取款袋中放追蹤器和贖款使用早已影印鈔號的鈔票,這方面除沒裝備沒準備外,實質上高層怕沒有立即成效,基層怕規劃細節麻煩,最後還是採最原始的人盯人。 1 Q( @+ b4 \% Q4 G$ J; K
+ o& k- D. U$ M 是要在交贖時逮人?還是交贖後採盯人盯車的追蹤?前者∼可能不是突破案情而破案,就是讓看守匪徒火大撕票了;後者∼就有多種情況:可能追到主嫌救人破案、交錢照樣撕票案膠著、交錢放人案膠著、交錢人質放回循線破案 … 。 2 x. X# S# c1 o6 n) {
: q1 F: l6 t% @* _3 H+ R1 _
綁票案偵辦最吃力不討好,警方都有來自各方壓力,當然被綁對象身份不同,也是影響警方偵辦時該採取什麼手法,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有差別待遇,騙的了外人騙不了自己。個人不認為白案發生後,警政署真有成立永久性的防綁架專責單位,來負責接手綁票案的主要偵辦嗎(當地警方為配合單位)?現今綁票案發生,最後都是由當地來警局負責;經驗呢?還是各自摸索。台灣很小,綁票案雖不常有,但也從沒斷絕過。 5 C, E( _6 ^; u m& m5 Q
0 L' U- _6 I2 I M$ I 人員不足、準備不夠、規劃不良、無支援裝備與武力 ﹔實質上,是拿員警寶貴生命安全,去做不必要的拼命。兩名可敬的員警為台灣治安所付出的個人奉獻,希望是警政署痛定思痛的檢討執勤技巧,而不是以”不忍苛責”而忽視了長久以來教育訓練上的缺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