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戰的部分是一場慘酷的壕溝戰。戰場的畫面是,東西陣營的雙方挖出數百公里長的壕溝互相對峙,任何爬出壕溝的進攻都會遭到無情的機槍掃射和迫擊砲彈,傷亡慘烈使得軍隊不得不躲在壕溝中。可是這壕溝也不是完全安全的,雙方都用大口徑的曲射武器,狠狠的朝著對方的陣線砲擊,甚至發射毒氣彈。就算不是毒氣,這些砲彈爆炸的威力,還有幸運剛好射進壕溝炸得血肉橫飛的畫面,此起彼落的轟然巨響,不但在生理上殺死殺傷了許多士兵,更在心理上重創每個參戰者。有些心理較為脆弱的,常常受不了而臨陣潛逃,而被當作「懦夫」,因而被槍決的人數很多。& Q* s7 b8 i. D
, e2 H/ u- A1 ?
一次大戰進入尾聲,人們逐漸了解了,這些人不是真正的懦夫,很多人本來也很勇敢;但是受到了這樣大的壓力和刺激,心理上崩潰了,在當時發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醫學名詞,叫做「砲擊驚嚇」,英文原文是shell shock,shell就是砲彈,shock是被嚇壞了的意思。人們開始接受,有很多士兵被戰鬥上的種種血腥暴力和死亡的威脅所擊潰,在心理上完全失去戰鬥的能力,這不是天生的膽怯,而人類也從沒經歷過這樣大規模的戰爭,武器又先進,殺傷力又大,中者非死即重傷。當人們還在研究這方面的醫學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展開了。
' {8 g# P& G s0 Z* ]: `6 X: O
7 }) {: q7 |. A& S0 z* ^' H大家有無看過「巴頓將軍」這部電影?片中巴頓將軍去視察戰地醫院,他對於傷者表達他的敬意,可是看到一個沒什麼傷病的士兵也在醫院裡待著,他馬上發飆,除了責罵軍醫為何讓這樣的廢物待在醫院裡,同時也狂飆這個病人,說他是個懦夫,不敢作戰,要他馬上滾出醫院回單位去報到。9 K" g" K: \( w" H2 ~7 P! A
/ Z* {$ D! f% I o, f+ ^
這個病人的病,電影裡解釋說他是個「戰鬥疲勞」(Battle Fatigue 也是二戰才發明的新字眼)的士兵,其實二戰的戰鬥疲勞就相當於一戰的砲擊驚嚇。他嚇到不能作戰,可是巴頓卻罵他是個懦夫。
+ B% h' H$ x' t o+ Q2 a5 n# o8 C0 y
這件事情被艾森豪知道了。艾森豪本來就不喜歡巴頓,所以給巴頓一個難堪的命令:命令他對他所有的屬下(美軍第七軍),公開道歉。巴頓不情願,但只有照作了。
8 D$ ~4 K8 E# H5 r& e3 a
% f) K7 \5 U9 ^' D4 @
2 ^+ R: G i5 l5 `; f這件事情讓我有兩個感想,第一件事情就是我最近看影集(不知為何迷上了這個英國劇Downton Abbey),裡面的廚子帕德摩爾女士,她的外甥就是因為被人家當作是「懦夫」而在前線被槍決的。事後,帕德摩爾女士央求,因為在家鄉大家都認為她外甥是懦夫,所以家鄉的紀念碑不准刻他的名字。可是帕德摩爾女士說,她的外甥一開戰就自願從軍,並沒有死撐不肯去當兵,難道這樣會是懦夫的表現?現在大家都知道有「砲擊驚嚇」這種症狀,難道不能替她外甥平反?所以她央求大宅的主人家,是否在大宅所在地的紀念碑上,可以刻上她外甥的名字。
& z5 W8 }$ S* l) u
9 i7 ?7 x, a& e+ ?可是大宅的主人家拒絕了。一方面軍方有名單,被軍法處決的人是不會被刻上去的。二方面還是有人覺得,為何大多數人都能不怕艱險,成功的完成使命(或者犧牲性命),可是有些人卻要逃走當懦夫?懦夫怎能享有和英勇陣亡的將士一樣的榮譽?
: P( I; d$ X, F( l
9 h* j/ u+ b5 R# X7 U& s+ U不知道若是各位學長,這樣的難題會怎樣解決?2 p- F: W: t. N
' W9 ]3 I1 j+ u0 y3 x% h% i, X
第二個感想就是,要怎樣避免戰鬥疲勞?英文有一個詞很傳神,叫作Battle-hardened Troops,中文簡翻為受過戰鬥洗禮的部隊。但我覺得這個Battle-hardened,不只是洗禮,而是讓人變「硬」,心腸變硬,忍耐度變硬,對什麼可怕的東西都司空見慣,沒有什麼砲擊或者機關槍能夠擾亂他的神經。這種部隊,絕不會有逃兵,絕不會有懦夫。因為他們習慣了,被操練到爐火純青了,是真正的軍人了。
& I, y$ t7 D a( P0 n% `/ y6 y$ n) b3 _. v8 g
要怎樣訓練出Battle-hardened的部隊?很簡單,平時就要不斷的操練,操練,流血,流汗,不要當個寶貝似的,天下哪裡不死人,就是要往死裡操過,碰到生死交關的戰鬥才不會嚇到半死。練兵,就該這樣練,而不是像台灣當前這樣,軟弱,敷衍,保護過度。等到真的發生戰爭,把這些細皮嫩肉的媽寶們送上戰場,恐怕每個都馬上變成戰鬥疲勞。那還打什麼仗?
$ N& J8 K/ v8 Y4 H
8 M$ M0 d+ W) j% E& e一點點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