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轉載----王鼎鈞的"眷村與眷村文化"

[複製連結]
王奇 發表於 2008-4-27 15:4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4021|回覆: 0
眷村,是國共內戰及台海分治這兩個大時代洪流中的小漩渦O
它對於安定軍心及民心,有著很大的作用
近幾年來,政府及民間團體開始重視並以實際行動,搶救及
保存眷村的文化;讓眷村的歷史不至遭到凐沒O
另外在文壇中,也有以眷村為背景寫成的文章,像是朱天心
的“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就是一篇廣為人知的傑出作品;
但是幾乎沒有文章是在眷村的意義上做探討O
也是出身自憲兵,曾寫下“左心房漩渦”及“從軍四部
曲”等文集的名作家王鼎鈞,在今年元月26日有一篇探討
眷村意義的文章“眷村與眷村文化刊載於聯合報聯合
副刊上;以簡言意賅的文字,道盡眷村對整個大時代及大環
境的意義O
我相信在看完這篇文章後,不管您是否是軍眷子弟
都會在心中發出認同的共鳴…….


眷村與眷村文化
取自民國九十七年元月26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作者:王鼎鈞
當年在中國大陸,我不記得有什麼眷村。軍人的眷屬住在民家的空屋裡,甚或要求房主「擠一擠」,騰出地方來。部隊調動的時候,先頭部隊提前一步到達,村長陪著他挨家挨戶看房子,誰家的房子適合誰來住,他用粉筆寫在大門上,稱為「號房子」,在這裡「號」是動詞,意思接近「預定,登記」。

那時軍眷多半很窮,房租「當然」免談,軍民兩家合用一個廚房,難免「偶然」燒人家的柴煮飯,用人家油鹽炒菜。孩子不懂事,有時候跟房主的孩子打起來,軍眷難免「護犢子」。有時候軍官打太太,或者太太罵丈夫,「貧賤夫妻」的無奈,老百姓一一看在眼裡。那時軍民關係很壞,混合居住是一大原因。

了解這些歷史背景之後,就理解台灣為什麼會有眷村,國民政府大敗之後,痛定思痛,痛改前非,作出許多「嚴以律己」的措施,其中一項就是軍人的眷屬儘量集中居住,要和民家保持距離,這時軍眷更窮,必須防杜擾民的行為,也必須維護軍人的形象。如果我是台灣本省人,我會欣賞這個措施。

眷村初創,十分簡陋。破竹編牆,兩面塗上泥巴,號稱「竹骨水泥」,上面可能只有一層石棉瓦。空間狹小,最小的眷舍只有 六坪 ,難以計數的「媳婦」們,「國破家亡」之後,一家一家「圈」在圍牆裡面,茹苦含辛,相夫教子。

現在是個反思的時代,仔細一想,以前的事情好像什麼都不對了。據說眷村形成封閉的小部落,妨礙眷屬們融入台灣的本土社會。這話未免太「理想」了吧?「融合」照例伴著痛苦,當年無論本土外來,都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承受這種痛苦。現在有個名詞叫「磨合」,回想當年人心敏感脆弱,怎麼經得起「磨」,磨而後合,緩不濟急,磨而不合,後患無窮。今天歷述「前朝」的罪愆,被告的名單中沒有軍眷,這就是眷村的正面意義。

我得再說一次,當年中國大陸天翻地覆,她們家破人亡,千里奔波,她們是受了傷的野生動物。她們並未受過戰鬥訓練,只是一般女子,卻要和她們千錘百鍊的丈夫一同擔當「共業」。受傷的獸要找一個山洞舐傷,眷村是她們的洞。大劫大難之後,重新尋找人生的目標,身入眷村猶如閉關修行,她們不修今生修來世,孩子的成長就是她的重生。她們奮不顧身顧孩子,砸鍋賣鐵繳學費,眷村出來多少教授、將軍、醫生、律師、作家、良吏,甚至「名臣」,都是第一流人才。凡事總有意外,眷村也出流氓太保,連流氓太保也是第一流。

這是中國文化,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正統文化。這是文化裡面「君子固窮」、「窮則獨善其身」、「困則聚而為淵」的那一部分。她們不能「融入」,她們的子女融入了,而且是社會的菁英,這個「剝極必復」的定理,靠她們的「固執」而顯現,從長遠看,她們的「封閉」是對家庭的犧牲,也是對社會的奉獻。在眷村之外,在農村裡,在本土家庭裡面,也有「放牛的孩子」做了特任官,在漁村裡,也有老漁夫把六個孩子都培 養成 博士,他們的父母又何嘗「融入」? 那些 太太們也都在「封閉」中作出奉獻,這裡那裡,她們和中國歷代賢母一脈相承,一念相通,她們都有共同的精神面貌,我看不出在文化上有多大區隔。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5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張致華 + 5 + 1 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5-18 15:03 , Processed in 0.02107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