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
6 \0 V& v' z, H b' v, M1 E* Y: Y& I' w1 q9 x
第十條 政治作戰 / B6 [, I% {7 K# Y( W2 E
國民革命戰爭,以武力為中心之思想總體戰;而政治作戰乃以思想為主導,以組織為骨幹,團結官兵,壯大自己,瓦解敵人。我全體官兵必須堅定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五大信念,嚴肅革命紀律,提高保防警覺,激勵高昂士氣,發揚革命精神,堅定戰鬥意志並靈活運用政治作戰諸戰法,以確保軍事任務之達成。
8 d C& u! n- ^9 h' _- N' q/ B, T w& ?$ y, T @( S! e
第十一條 機動作戰
$ y) ~$ z% ~& x& J) Z& V( f" s$ j" {9 E4 _作戰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旨,應以旺盛之企圖、靈活之指揮運用、迅速之兵力分合;臨機獨斷,創造決戰時空之戰力優勢,乘機捕殲敵人。且亙作戰全程,掌握主動,以我之意志支配戰場,並講求指揮、運動、攻擊及戰力整備速度,以高度之機動作戰,壓倒殲滅敵人,期致決定性之勝利。 Q7 @ K- G6 [6 W0 j' l
" }* w% K# |. `/ v9 S6 l# [- U
第十二條 協調合作 6 @8 \) a) j8 g) \
協調合作為發揮統合戰力之基礎,亦為我三軍官兵必具之素養,務期於平時教育訓練與日常勤務中,深切體認彼此任務、特性、能力與限制因素,培養團隊精神;戰時尤須瞭解全般作戰構想與指揮管制關係,使思想觀念一致,行動密切配合。凡審察全般狀況各自注重其職責努力於其任務之遂行者,即符協調合作,發揮統合戰力之旨趣。
0 G5 N9 |, y" \+ X. I1 i" n% E' y/ o4 g. c
第十三條 軍事教育
V0 Q* j) _: N; D軍事教育為哲學、科學、兵學三者融會而成。哲學為戰爭精神之原動力,亦即戰鬥意志之泉源:科學為現代之化之張本,亦即建軍備戰應具之知能:而兵學為戰場實用之原則,亦即克敵制勝之用兵藝術。各級幹部應融會此三種學養修己達人,創機造勢,發揮無比潛力;尤須針對敵情,洞悉其強點與弱點,研究有效之戰具戰法,掌握機先,形成優勢,以求制敵勝敵。 * F, k0 |% n, J: o+ @6 Z
' Y, S; ?# M: Q" k) X1 f. G
第十四條 軍隊訓練
% J, ]/ l. g0 m S$ p7 j訓練乃戰力之泉源,戰勝之憑藉,全體官兵應本良知血性,自覺自動,從事訓練,期成勁旅。軍隊訓練以準則為依據,以練力、練技、練膽、練心、練指揮為要著,務期求實求精,從嚴從難,以建立國軍訓練之優良傳統,培養勇猛頑強之戰鬥作風。尤須針對敵情,摹擬實戰,以實人、實物、實時、實地、實情、實作,採對抗方式勤訓苦練,而達超敵勝敵之目標。
0 B& h) H# K& x& b% G3 _7 i! m3 L
* K6 k; d! I, W( d; D
9 E, ~' p+ `7 r5 k第十五條 爭取時間 & B v! Q, x4 _' _4 s" ?
時間之爭取與運用,為作戰致勝之重要因素。蓋戰機稍縱即逝,勝負決於頃刻,「不為」與「遲疑」皆足以陷軍隊於危亡。全體官兵,必須養成遵守時旬、爭取時間之習慣,與當機立斷之精神,以充分發揮先制奇襲之效果。 0 ?7 i# c7 ]2 z
* e5 L( ?( e& }# W9 s2 ^+ w
第十六條 保修維護 + G* X6 D/ y1 x% j7 ^$ `
現代戰爭由於武器裝備日趨精密,各項設施不斷更新,製購與維護殊為不易,故應發揮勤儉建軍之精神,平時教育官兵愛護武器裝備,及各項設施,而精密武器效能之發揮,端視維護測試之精確,尤應珍惜保管使用;嚴整作業紀律,落實維修工作,戰時期能發揮其最大功效。
! ~4 D3 k0 E e/ V7 Y2 |1 |
/ `& v4 r. s$ Z. H, d F2 P% @7 O第十七條 研究發展 : |* h, z: f! A6 F
保持現況便是落伍,故研究發展,乃軍隊進步之動力。近代國防科技發展快速,戰爭型態與戰法亦隨之不斷變化,國軍應依任務、敵情與末來趨勢,對建軍備戰與用兵藝術,發揮集體智慧,持續研究發展,以期日新又新,精益求精,建立現代化國軍。 $ v: P3 @1 V5 \' R
* g$ ?! K; @+ B. g' X5 @/ Y7 b# h第十八條 活用準則
! L5 e& l! F: V' b作戰時萬事簡約又精練者,始可期成功,各種準則皆應本此旨趣,以制訂作戰指導與軍隊行動之原則、要領及制式。惟準則之運用必適應狀況而靈活變化,妄乖準則,固所嚴禁,拘泥形式,亦所不許,務宜深研窮究,融會貫通,以收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