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腳踏車顧名思義就是一般的登山車之類
/ T+ ^; u6 Z( ]+ ?4 |+ m3 J: m1 a8 C8 _* ?* ?5 Y/ e. Y) V
1940年,日本為了錫,橡膠、和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決定擴大戰場,發動東南亞戰爭。日軍的戰略重點是奪取英屬馬來半島和號稱"東方直布羅陀"的堡壘城市-新加坡。$ ^. Y0 v) a" {2 w1 Z0 k% X/ ]
1941年初,長年在中國作戰的日均軍歌遷政信上校(註一)奉命在台灣研究叢林戰。遷政信瞭解堡壘般的新加坡是不宜從海上正面進攻的,只能從半島北邊泰國附近登陸,然後向南進攻。這對遷政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日軍習慣寒冷的天氣,從來沒有在熱帶叢林裡作戰的經驗。馬來半島的聯軍防守部隊有十三萬人,其中英軍佔一半。雖然日本陸軍部撥五個師團(註二,十萬人)給負責進攻的山下奉文,但是山下奉文知道這個漫長的補給線只能供應三個師團的軍需,所以他只能用六萬軍隊,並且要速戰速決。經過仔細研判後,遷政信建議山下奉文大量使用腳踏車作為部隊快速行動的交通工具。
, v. {. o5 \, S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在泰馬交界處登錄,迅速突破英軍防線。6 @; }; o" ~% |6 A, e; n1 g: k0 ?
1942年1月7日,吉隆坡失守。同年1月30日,日軍抵達馬來半島的南端,隔短短的海峽南望新加坡。日軍在五十四天內,前進了幾乎一千公里。新加坡已垂手可得。同年2月15日,新加坡城破,英軍投降。日軍出兵的前一年,德國軍事將領曾對山下奉文說攻佔新加坡需要五個師團的軍力和十八個月的時間,但是日軍只用了三個師團和兩個月零一個星期就完成了任務。+ k# _# _, \, Y _1 t
這場戰爭,日軍的秘密武器就是腳踏車。腳踏車給了日軍速度合機動力在熱帶叢林中快速南進,把聯軍打得措手不及。對英國人而言,新加坡落入日本之手是二次大戰最黑暗的日仔。
% p2 i6 `' S9 w9 r; G$ m 邱吉爾說"新加坡的淪陷是英國歷史上最大的災難,也是英國簽下的最大的投降之約"(註三)。# y7 @% `1 [: p
富強如美國也沒有小看了腳踏車部隊。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在軍隊裡大量使用腳踏車,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國防部訂購了一萬七千輛腳踏車,第二次世界大戰增加到六萬輛。腳踏車大量使用在傘兵、傳達冰、和空軍基地。
" y7 s5 {- Z' g1 N; J+ E; U4 A 美國是個講求科技的國家,他為戰爭,特別是為傘兵,設計了一種高科技、有二十四個變速、可以摺疊、又可以空投的山地腳踏車(mountain bike),取名就叫{傘兵}(Paratrooper)(圖一)。{傘兵}重二十九磅,車身是堅固的鋁製骨架。士兵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在三十秒內把{傘兵}摺疊起來或是展開,摺疊後的{傘兵}只有三英呎長、三呎寬、一英呎厚(圖二),可以隨便丟在卡車的角落裡,或是綁在坦克身上。
6 c" D+ v% `- a$ t. D) G, E: a0 q5 Q( [ {傘兵}比其他可摺疊的腳踏車都好用,因為它有標準的直徑二十六英吋的輪子。{傘兵}非常堅固,因為它摺疊的部份不包括車身主要支架。陸戰隊測試過他至少可以載重三百五十磅,經得起惡劣環境的使用(圖三)。( T: B, K9 o5 d% ^' R
1 F. c$ d: O: Y1 [5 G4 h& D9 c圖一:展開的{傘兵}6 W: Z( a/ H% } P

# v6 F. s3 C# M" P+ {3 H) S9 _圖二:摺疊的{傘兵}4 W. P9 J) z+ ^3 O$ l6 {
. H6 H1 e3 s3 m2 ?4 n J
N0 j; t, R; J5 @% r' w圖三:使用中的{傘兵}其實我不是那麼欣賞{傘兵}
% n2 Y# b" \; m3 i7 W- b
4 t, y, K9 R. [ W, b 它像是一個玩具,星期天帶它上山溜達還不錯,會很有熱趣,但是它不像是個作戰的交通工具。真要用來打仗,我最喜歡還是瑞士陸軍腳踏車,後輪兩側個有一個鐵籃子是它的特色。它就像聞名全球的瑞士陸軍小刀,美觀又實用。我非常喜歡瑞士的腳踏車部隊,從裝備到訓練,它是我們國軍模仿的和學習的對象。
: } C8 h' r; n 瑞士一個非常重視腳踏車部隊的國家,她的腳踏車部隊聞名遐邇,是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我們今天來述說一點他的歷史。) E" y* y* ^& K: L1 ~
遠溯到1891年,在騎兵的反對下,瑞士組建了它第一支腳踏車部隊,於是腳踏車很快就成為瑞士國防力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瑞士腳踏車部隊不斷地擴張,最後形成一個三千人的腳踏車旅(Bike Brigade),下面有五個完整編制的腳踏車營(Bike Regiments)。9 [+ f1 V. l/ H& a6 V6 |; W
現在的瑞士陸軍腳踏車是一種重四十八磅、身穿綠色迷彩、有七個變速的山地腳踏車,士兵們都戲稱他為"金屬驢子"。這個"金屬驢子"可以負載一百六十公斤,包括火箭筒、迫擊砲、手榴彈、和各式彈藥,它下山衝鋒的時候幾乎可以達到每小時六十五公哩。一但有戰事發生,這個腳踏車旅的任務是負責防守從日內瓦湖到康斯加湖的山谷而且迅速增員山谷的兩側要地。腳踏車旅的主要優勢就是可以迅速出發。我們來看看這個部隊的英姿。/ `& m3 ~& v' n/ h9 b
7 w. k: x. l( r
圖四:迅速增援(看看他們的火力重裝備)/ q1 l7 b+ A" E& P" P' a
5 P8 g+ ^" I ?2 i3 h
, M! f* _- @6 C& o+ r* a
圖五:班長帶領全班弟兄出征# K8 `# H' W) P/ A* e

* J! H& I# |0 ^# ?$ U$ T" P( i: L圖六:長途行軍(依靠兩條腿的步兵能攜帶如此裝備和達到這樣的速度嗎?)
4 c7 \+ s1 a& c8 y9 `; y
' T& S3 p! \1 F圖七:攜帶重裝備上坡(看看籃子裡的砲彈,據說一九六二年的中印邊界戰爭,一個士兵除了生活必須只有餘力背負一發砲彈)
& q7 Q. w5 ]! A' Q7 A 9 m! q. L% L. h2 k" \
圖八:展開攻擊
- W8 r( N- r) I( g 8 |; z2 g5 d# I0 P
圖九:九條好漢0 @& z$ Q# ]( k$ C

* Z( v' X& A" a2 v4 I# h( f) K圖十:悄無聲息的越野突擊(機械化部隊能做到嗎?)1 W3 C. @) Y3 V7 n
, P0 q/ q$ o5 L" N
圖十一:看看一個腳踏車士兵的載重量,這副戰備不是一名步兵雙腿能夠背負的。$ ~ f. e! K" T

! W8 r. k. X! |8 U. p2 ?& F圖十二:1995年設計定型的正式瑞士陸軍腳踏車,已成為收藏品。+ p, U- b9 h3 c3 @ \
3 P; G! ]; D. b3 d8 e0 y+ b
' P' A) q8 W, n; H 可惜這樣一支優秀的部隊,在現代化的壓力下,竟然也遭到淘汰的命運。2001年4月,瑞士國防部進行精簡和現代化,宣佈撤銷這個聞名遐邇的"腳踏車旅"。瑞士這支有著優良傳統的部隊,終於在2003年消失了,享年112歲,是歷史上最悠久的腳踏車部隊。她所擁有的"金屬驢子"目前成為愛好者的收藏品(圖十二)。" x( }; G0 r8 V! ~" E2 o
每個國家地理環境不同,政治環境也不同,而且國防需要是隨著政治環而調整,所以,即使瑞士陸軍淘汰了腳踏車,並不表示腳踏車在台灣防禦上沒有可取的優勢。以目前的國際形勢,我認為其花具其購不切實際的愛國者飛彈(我曾經寫過兩篇文章說明它是毫無用處的浪費,效費比幾乎是0),不如花百分之一的錢組建腳踏車部隊更具有實戰意義,可以達到突襲和遲至敵軍的效果。/ ~ i2 C1 |5 Q5 K
台灣的地理環境與瑞士有相似之處,山地多,平原少,河流多,橋樑多,不適於重裝備部隊的運作,輕裝部隊反而有優勢。不久前,國防前部長李傑不是說要戰至一兵一卒嗎?如果國軍的戰略是擾敵待援,那麼腳踏車部隊是最適合的了。
# G6 n) w: `) O" u8 g, j根據實際作戰的資料:
- {2 n/ G7 I* t. R5 i一個士兵,背負50磅(23公斤),每個小時3英里的速度(5公里卅小時)每天可以行軍25英里(40公里)。
; k$ F& ~) `3 Z" w/ Z } / @7 L, M0 A: s0 K$ L" A% X
一個腳踏車士兵,背負50磅(23公斤),每個小時10英里的速度(16公里卅小時)每天可以行軍75英里(120公里)。8 \( u" W7 O- ]& _
: l6 M3 K8 S x" l一個騎兵,背負100磅(45公斤),每個小時15英里的速度(24公里卅小時)每天可以行軍300英里(160公里)。
8 L2 H) ?; B* ^1 g0 N / M) E; L, N7 R0 q! Y
一個摩托車士兵,背負100磅(45公斤),每個小時40英里的速度(64公里卅小時)每天可以行軍300英里(480公里)。
# d8 T' K" B8 u. P. S
5 r0 h2 C' C) r0 P' O. y. X. X: b一輛裝甲運兵車,背負10000磅(4500公斤),每個小時30英里的速度(16公里卅小時)每天可以行軍240英里(386公里)。( E% ?. a/ w' ~) O: _/ m
所以一輛腳踏車可以使步兵的行軍速度和距離增加三倍,二十三公斤幾乎一名士兵的負重極限,而今日科技的腳踏車可以輕易增加負重四十公斤,接近騎兵和摩托車。至於摩托車士兵六十四公里卅小時的高速的每日行軍四百八十公里的長程,在台灣狹小的作戰環境根本用不上。更何況保養腳踏車,比保養一批馬或是一輛摩托車要簡單太多了,馬匹太麻煩,摩托車零件有問題,汽油的供應在戰時更有問題。% c& v7 i/ |; O8 `; |$ `3 ?
現在的戰爭注重奇襲,尤其是游擊戰。腳踏車最大的優勢就是隱密。目前各國軍隊都廣泛使用紅外線探測器來偵測部隊的調動,任何機械化部隊的運動都是散發大量熱能的源頭,逃不過電子偵測的,毫無隱密性可言。
2 k: E) m3 h- f& N 瑞士的國土面積四萬一千平方公里,比台灣稍大一點,但是人口只有七百多萬,是台灣的三分之一。如果瑞是可以組建一個三千人的"腳踏車旅",台灣可以組建一個整編的、一萬人的"山地腳踏車師"中華民國是腳踏車的設計和製造大國,一定可以為這個山地師設計出比瑞士陸軍更優良腳踏車。不但可以節省了天文數字的軍費,也節省的外匯,而且壯大了自己的民用工業。) d' O# S# y+ }- ^! c
看到瑞士士兵的操練圖片,你能夠想像國軍一隊隊腳踏車士兵在班長帶領下,馳騁在中央山脈、橫貫公路上、和嘉南平原的水田邊嗎?這樣一支訓練有素、神出鬼沒的腳踏車部隊,才是任何入侵者的惡夢。3 f, n. W6 I6 c$ w- |/ p! [
O1 H, y! b1 \ u
註一:
1 |6 @$ k1 P( y" Z 遷政信上校(Colnel Masanoobu Tsuji,1902-1968)是一個非常兇狠和殘忍的日本軍官,當然我們不可否認他在軍事上有非常傑出的才能,他的英文名字是確實的,但是我不太確定他的漢字姓名,因為我不通日文。( d. L8 p+ ^3 O( Y8 p6 H# t" s
遷政信在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這場戰役中有決定性的影響力,這是一場非常著名戰鬥。戰後遷政信把他的軍旅生涯寫了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名叫"潛行三千里"。6 T5 L3 O+ O$ W( c; ~5 Y7 {: x
遷政信的一生殺人無數,尤其對待伏虜和平民非常兇殘。他最惡劣的事蹟是在緬甸和其他幾名日本軍官吃了一名俘虜的肝,這名俘虜是一名英國飛行員。戰爭結束後,遷政信逃過了軍事法庭的審判,據說是麥可阿瑟將軍赦免的。
" B* j0 [6 d1 O; O8 _4 x' |: n; F
- b0 o! _* d% }7 l, Q2 x# j8 W
9 k B7 ~, S! z. ]* K
% o0 U% [& E( H$ Y# o/ _這篇是我朋友寄給我的MAIL 來源和去處不瞭解...7 l5 k& A4 A, u; T& ^ G
3 g% H1 S2 H: o+ s3 |6 j1 n8 X7 I9 g( `/ y! _" e- l8 O" F
P.S 現在很多人都在騎腳踏車上下學、上下班甚至於變成熱門運動,如果變成國軍步兵主要的戰力,那麼步兵變得不像步兵了,所以軍用腳踏車業也三思而後行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