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看到國際外交武官肩上的"穗帶"是一種軍服的裝飾品。一般用金線、銀線或彩色絲線編織成的有金屬裝飾端的帶子,通常一端扣在右(或左)肩肩章之下,另一端扣在右(或左)衣領下,呈半橢圓形垂在胸前。
$ i5 U5 I5 r& \: A) {1 U) d0 E7 s
軍服 "穗帶"在我國軍警消等的服制條例都通稱【飾緒】。
* j& t6 A0 f' ?. _6 W, l4 A" ^/ U4 z$ J G
飾緒從民國46開始,即制定為我國憲兵的勤務配件,可以看到民國72年憲兵服制修改前,仍是使用傳統的飾緒,也就是有一端批過胸前。(如圖--文建會網)
( G* j1 y$ ]( T
. [: [/ ^* ^! C- j/ d, A+ P
7 R2 f" {# x' E$ W9 d. o6 |72年以後的新服制,因執勤安全因素,另一端被取消了。(如圖--文建會網)4 h0 b" X5 G7 H. g4 D6 o7 W

% c; B2 G6 F* k$ P5 S* P8 i" f8 }1 R5 q+ g
' c* i8 S$ Q: q: E; R6 w---------------------------------------------------------------------------------------
) _- C% p2 D% c, A/ R8 B/ E- b飾緒的起源,三種說法:
" u9 ^* |4 U" y5 E2 o, B# g1 s) H一、由來於十八世紀法國憲兵白色飾緒標誌,後來成為各國憲兵廣泛採用的一個裝飾,日本帝國憲兵、荷蘭憲兵騎警隊、比利時憲兵以及中華民國憲兵都採用了飾緒為正式軍禮服的一個標誌.... h& H7 J9 n: |5 C% b3 w
9 ], }/ J1 Y& q2 w* B& e1 Q' S! d. k% x
二、相傳是以前執法人員還沒有手銬這種東西時用來綁犯人的繩子,為了攜帶方便就把它放在手臂上,後來有了手銬就變成神聖的裝飾品。. n+ x4 a) x( G0 O7 v+ `
' I3 P6 f4 d. B ^
三、起源於17世紀在西歐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如俄國從1762年開始,俄國總參謀部的將官、校官和尉官、副官、軍事地形測繪員、憲兵、機要信差以及某些龍騎兵團、胸甲騎兵團、火槍營和擲彈營的人員,均規定佩帶穗帶。
- f) q- j% l% B1 o" u& F
8 I+ ^3 x) \% `; V3 N' l( R, Y% g2 y* p0 e* E9 |9 j
在台灣,飾緒通常是儀隊、軍樂隊、憲兵、武官等人員軍禮服的服制配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