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城邦暴力團] 張大春的舊社會

[複製連結]
Kendai 發表於 2005-9-21 10: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8008|回覆: 3
學弟先穿針引線, 期收拋磚引玉之效
( s6 o+ \0 [) q5 I2 q- Y( v
" ~- O  [) a3 G6 i% U[城邦暴力團] 張大春的舊社會
# L/ {! T; j+ F) `2 T+ N( y7 g9 a" @( k- J1 j& {8 Z4 d
引子
+ q$ l: Z- y* F8 L7 c
+ E% N; o! ]. r$ [4 D  〔城邦暴力團〕對於現在並不是一套剛上市,熱滾滾的新書。筆者初聽到這套書時,尚在聯副連載中。一開始並沒有極大的好奇心及慾望想一窺究竟。雖說是衝著張大春的名氣,加上之前曾經讀過他的〔給上校的一封信〕與〔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對於他的著作印象不錯。但由於連載這種玩意,並不是可以讓沒耐心的讀者每天能乖乖地守候在報紙前。久而久之,便忘了這套書的存在。只是,當連副刊出對〔城邦暴力團〕的評語時,有句話著是烙印在筆者的心頭。
* t; M. J) Q% I+ b2 d) t. m2 u4 E; [" N3 S$ T9 b" i
  “廟堂之深,江湖之遠” ' ?6 O# G/ c3 }8 k
, e: v% M. n1 E  ^0 C( q' M) T& \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廟堂,如何能與江湖扯上關係?所謂深居廟堂之中,不知江湖之事。難不成是作者有感而發,眼看黑金暴力充斥國會殿堂,故藉古諷今,以言諭志?只是筆者對諷刺文學殊無興趣。或許是見識淺薄,或許是年輕氣盛,還與同學好生批評一番。笑曰:江湖再遠,如何遠過廟堂?此乃妄自菲薄之輩所作。江湖人物無不靠三多能擠身廟堂之中。(人多,錢多,槍子兒多)再大的衣冠穿起來仍是不脫那馬猴兒樣。   }1 C' B. i* p% n) B

* ]# B9 \: V, O( U' u9 A/ }) H. i  時過境遷,這番評論早已拋諸腦後。隨年齡增長,見識增多,漸漸也能體會到人上有人這句話。三不五時地跑跑書店,除了閱讀新知外,偶爾也看看小說。只是筆者尚在初學者階段,腦細胞只能吸收些軟性的東西。新派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筆者是不看的(浪費時間兼觸景傷情),太過艱深與硬性的東西可也吸收不下(杜斯也妥夫司基?得了吧。)。層次大概停留在村上春樹,珍˙奧斯汀之類的東西。有時翻翻世界名著,海明威或莎士比亞。雖說是慢了點,但起步永遠不嫌晚。一日,偶至金石堂書店,書蟲又開始翻騰作怪,考慮良久,還是進去消磨他一下午的時光。(雖然翹課逛書店筆者可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但是想到原來的課也頗為無趣,咬咬牙決定進去晃晃。)踱步到筆者常看的村上春樹∼整理中。世界文學∼竟然也整理中。科技新知總有吧?卻給他擠滿十七八個看白書與筆者同的書蟲。 ) t- `9 J" U" E+ |4 f9 b" I4 L/ `

" L4 |+ Z) |* z  有時候你不能不說茫茫中有命數使然,偏使得到處都坐滿了人,就是在〔城邦暴力團〕這套書前留給你海闊天空的位置。罷了!反正這套書並不是沒聽過,作者倒也還喜歡,隨手夾起一本尾冊就讀將起來(筆者的爛習慣,看書先看結局)。只是,還真給他看半天不求甚解。越看越是糊塗。以筆者的觀點,一套好看的書,必定是從頭到尾都是好看的,容易進入的,尤其是這種連載小說,更是要能隨手拈來都是一篇篇的好段落,才能抓住中途加入讀者的心。將沒看幾頁的尾冊放回去,正想找尋下一個吸收的目標時,肩膀被人拍了拍。回頭一看,竟是名不認識的年輕人。
- x, x) C9 Z7 j+ p
2 u: f7 k( Y- `" f0 r( s  “同學,像你這種看書法的,有真正讀到這書嗎?從第一冊開始看吧!”
7 x! u* |& W- m1 |7 s" o) A+ ]# v" R8 t7 e3 P( g- n
  說完,便抽出第一冊塞入我的手中,又補充了句: - Y$ B; c0 p: t( L  u

3 |& S+ p2 A/ c+ f6 ?  “包你好看,不好看不要買啦!”言畢,笑笑著就往樓下走了。
& x* o9 X) ~- j
. V! y! Y6 D/ U8 M  講真話,筆者還真有點給嚇到。不過想起一句話“如果有人在書店裡突然吃吃地笑了起來,千萬不要取笑他,反倒應該趕快找本一樣的書來看才是。”想必那位仁兄亦是此道中人。反正翹都翹了,閑閑沒事,不如就從第一冊看吧!也算是對知名作家張大春的致敬。
: O9 R8 I, L; U2 w" t8 ?
3 l" u, }% p1 i  不看還好,這一看就不得了!從第一冊看果真不同凡響!前面隨便看看可說是霧裡看花,好不真切﹔如今從第一冊看起,卻變的津津有味,高潮迭起,好比大千世界,直教人欲罷不能!想當然而,連隔天的課也翹掉了,等著金石堂開門進入張大春所舖設的世界。
! _. k  F% t8 I# }( J( w9 J+ R
  E( O2 e1 {2 d, o: S  推薦〔城邦暴力團〕給未看過,甚至不瞭解張大春的讀者。 . {3 @1 i1 b5 }# x" h3 ^& d' i3 v

1 ?& y$ S5 g% E 1 R% Q; c0 w9 z: k: M8 `
大意
5 C3 q% z' p6 i' L! F) F1 C  x
5 D0 _% X: E) k- h& G& b: w; w* \9 m7 T8 [
  張大春先生於〔城邦暴力團〕五十餘萬字的著作,如今卻要以寥寥數百字來描述,實在是極其困難。不僅是其微言大意,用典繁雜外,架構之龐大,繁複也是極為可觀。所以非吾不為,乃不能也。希望一些簡介,能不破壞讀者對整部書的觀感,並讓讀者能對其中時空交錯,正邪交鋒的社會有些初步的概念,那筆者就自認功德無量了。(哈!) ! ?) Y) P1 A! b
5 ?  W$ z. H& i; c" o3 R
  在一個作者(張大春)構思良久的開頭,孫小六,作者的多年好友奔向了竹林市。一個簡單卻深奧的觀念下,作者簡述了竹林的典故,並將故事由作者的求學生涯發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拉至六零年代初期植物園的一個竹亭內。 ( M4 Q: x9 B) f% n* p
7 a) d$ m! o; M+ G
  竹亭內,數位各懷絕技的老頭,為著命理星象的定數而爭論。幾位都曾是一方高手的前輩,卻不能阻止發生在眼前,在一個最有權勢,在一個他們最敬愛人身上的命案。由於牽連的等級,層面實在太廣,甚至上達天聽(老頭子,大元帥,或是稱他為老蔣亦可),數十年的結拜兄弟們也不得不帶著忠僕浪跡天涯。然而,作者的老大哥,在帶給作者一方陳舊的紙條後,作者的人生就此轉變….不,應該說作者終於要面對自己的人生。
/ m, g( t! h( N/ i( `1 a( y+ X. E
, Y- m' s% Z" F' B) G  從解開字謎的開始,一連串的事件,更多的謎題接連不斷地找上作者。所有抽絲剝繭的提示,卻記述在幾本連坊間最舊的舊書攤也不會收藏的舊書上面。是天數?是人意?數十年來的無頭公案,深達清朝時的家族糾紛,國府內戰時的人事疑雲,卻要作者一手挖掘。而童年好友孫小六,又是如何扯入這連史學作家高陽都葬身其中的陰謀中?隨著越探越底,才知道這一切不是巧合,而是與生俱來的家族任務。父不許子承,這又會捲入到什麼樣的風波中?回首時,才發現到:
$ t  @# @9 D7 |6 X4 X+ F8 @0 D/ g0 J- X  v4 R1 \+ y  C
  “英雄只是平凡人,在不平凡的時刻做了不平凡的事,卻能甘於回到平凡,才是真英雄。”
 樓主| Kendai 發表於 2005-9-21 10: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人物簡介(舉化名或是綽號,予讀者更多想像地空間)
& v( ~, @9 s% b$ t, y% V+ {4 R5 ], F

# S/ x( S) L  d0 M  s  @3 d4 Y
+ E* j# K' t+ r7 ~% i' s張大春:主角,作者,文學院碩士畢業,論文審查卻是由兩位“客座教授”力挺過關。天知道他的論文是不是由一個又一個的謊話以及杜撰史實所堆積出來的。故事中倒是表現出少見的坦誠與勇氣。背負上天所選新一代挖掘真相“烹而饗之”的重責大任。
, w/ h3 u- j- `- P! C: Q' s: u, u2 r& h. x- C4 Z5 Y! i! N
孫小六:孫家么男,主角好友,曾失蹤三次,為帶著使命的星主。與主角共患難,也肩負著連接所有歷史的關鍵。具有天賦的武學資質。 7 X, S. t4 P- }
9 ?! d& w& W$ d" K# d! h
孫小五:孫家長女,沉默寡言,與主角大春為青梅竹馬。但因為家庭的環境漸漸疏遠。
$ o& E8 z' M+ y
0 F4 i$ T# T% u: T: G5 d萬老爺子:曾經是呼風喚雨,隻手遮天的老漕幫幫主。武功極之高深莫測,長於諸子百家,天文術數,可說是內外兼修,才德兼備的一位不世出的大高手。 7 K( |7 D6 }, }

! R1 B2 m' U% n/ C5 p% C2 T萬得福:萬家忠僕,做事極為得力,對萬家忠心耿耿。為追尋竹亭命案的真相,流落天涯。 $ o+ a) S# m+ A& t  s7 P8 g

- G9 C. J8 Y  r' r老大哥:作者的叔執,但在幫規上小作者一個輩分。深藏不露,亦是名極具影響力的人才。 * l; I* n: X$ G; f# s! C
- |! r9 A2 ]1 Q/ P) @. c7 P7 k
紅蓮:酒吧的女酒保。但在背後卻隱藏著不平凡的身世…. ) Y5 D) b, W( j% e8 D8 i
' N% `/ @- K& C
光頭大俠:通習“四想四自在”,為繼承武藏十方的高手,為國府在敵方進行擾敵與運輸工作。 / r# Y( U% c$ \5 _  W% z
! f# x+ i0 B3 I) F7 U, k
李綬武等六人:有著幾十年過命交情的結義兄弟,各具有不為人知的俠義事蹟,或高超技藝。為上一輩追尋甚至參與真相的人物。 ( u. z8 E0 m  r
! u' e8 j& n& ^$ v. C- h& L6 j9 g

0 y7 A" t+ S- G0 D5 ?人物   W; I9 u% @. a% x) D6 m  w

# S3 b" b1 W, a+ K
, @0 ~1 G3 x; S* h7 G4 c6 C( U  從這裡開始,便要進入〔城邦暴力團〕的核心部分,還沒看過書的讀者最好先去看看原著,以免閱讀本文過後喪失許多樂趣﹔如果能先行讀過再來這裡討論會更有感覺。
# e2 v. H: r! l* f4 \% h/ Y3 _( e. B# l9 W3 u
  人物描寫一向是張大春擅長的部分。無論出現篇幅再怎麼短的人物,在張大春的筆下總是充滿個人特質,卻很容易讓讀者接受甚至進入這個人的生活態度或領域。如居翼,一名城府極深的特務,卻具有叨叨絮絮能向人傳布三名主義教義的能力。在張大春筆下的人物都是具有複雜性與深度性的─與真實的人生相同。在張大春書中的人物,幾乎都有一個讓你一眼就認的出來的習性或風範。這是筆者認為相當成功的地方,好的人物描寫與深度能帶給著作更有發揮的空間。
3 U- j7 @) j8 W
$ J( |# N6 y7 k( g; ~: Y8 J' P/ b  書中對於人物的好壞,善惡,成就並無定見,這也是一個值得嘉許的地方。一般的小說,為求劇情容易瞭解並顧及流暢度及張力,常常直接對故事角色定位或進行批判,甚至直接安上“大魔頭”,“罪魁禍首”的帽子,差勁點的還會再來個180度大逆轉,讓壞蛋翻白,讓好人染黑。雖然對於好壞定型並無不可,但是未免過於流俗。反觀張大春雖是以第一人稱書寫,但是在他的記述觀點卻有一種超然客觀的態度─這也是真實的人生與社會。民族大義和個人榮辱與生命同樣重要。唯有權力鬥爭,濫殺無辜才是批判的對象。但是大春很聰明地留給讀者來批判,他對好事,壞事都是以相同的紀實,等量的心態來寫下在歷史上所佔的一頁。一直等到故事後半,故事中真正的“大魔頭”洪達展,哼哈二才等的角色與行事逐漸明顯後,才略展汗青之筆,以當事人的角度發出不平之鳴與指摘之意。但是以主角大春的角度,他只認為幫忙他的,在思考中有益於他的是好人﹔而妨礙他的,危害他個人安全的是壞人。很單純,也很現實─正如同一般大眾的心態。至於哼哈二才做的事是否為國為民?還是一己之私?老頭子的雖然功在家國,但在權謀手段上,是否又違反了道德良心?大春並無意在結論上著墨太多。他利用主角們遭遇的不同故事,傳遞給讀者一個思考的訊息與空間。然而,他也很明顯地點出他要批鬥的對象:一個完美的讀者。不只是洪達展(雖然意若即是),而是已經深刻了解這一切陰謀詭計卻又不願作出任何改變的人。 % A5 C; ^' T9 m. T5 A

' e! Q: w$ [" C% c  更可怕的事情來了。作者的故事“簡直‘就是親身經歷─這樣一講讀者老爺們就知道這只不過是杜撰的小說,卻又安上或暗諭了時人或歷史的名字。尤其是作者在精采的小說前部適度地利用史料與稗官野史綴飾,使讀者群在故事主題尚未明朗化前更是膽戰心驚。雖然出現了很多你我熟悉的名字,但在之後的分析,絕對讓你相信這只不過是一部杜撰的小說(筆者意見)。當然大春利用前人的名字仍需冒著很大風險。姑不論是否真有其事,在架空的歷史小說中鑲入真實的名字本來就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不過在大春的精密安排之下,真實的人名反映故事的緊張性。誰知道這種事情是不是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呢? & ?7 E9 l* J4 f* f: x9 o
) a+ @; j' h0 \- @8 M
9 L% L- N. R- q
  好的故事題材,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好的人際關係與深度,更能加厚,加實整本著作的內容。筆者不能免俗地,舉出幾位崇敬的人物,以些許文辭,表達筆者對書中人物的景仰之意。
6 v; ~2 \  s. M2 `9 m
" c" q: U0 ?( w5 q1 p# p6 O李綬武:筆名陶帶文,又號啞巢父。著有〔民初以來秘密社會總論〕。此位前輩為筆者在此書中最為仰慕者。除了博聞強記,好讀不倦以外,更能活學活用,並擁有獨立的思考意識,拒絕成為他人手中的操線傀儡。雖不言“天機”,但其大智若愚的風範仍讓人讚嘆不已。更不能忘此位前輩為保留史實蒐集各方資料,努力地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個了解史實的窗口。雖然這條路艱辛且崎嶇,但也看得出來他並不是一個迂腐的人(如痴扁鵲,雖不及腐,但也夠迂了)。能在風雨飄搖之際還保持兄弟之誼,展現不屈精神﹔高人碼頭旁的一席話,不失仁者風範(雖然那時江湖歷練尚未足夠也是一因)﹔九條溝不起私心奪得神功,可見品德操守。只是,筆者好奇的是,以前資政的名銜,怎能任意進出一清專案而不被發現?
. f# _! E5 o9 p6 ^  ^# z: X* `1 Y5 ]
# X( V, o8 U2 I8 M* h% r魏三爺:不消說,筆者也是饕客。能在“食”得個中滋味者,筆者最是欽羨不過。且三爺的功夫實在也是頗為到家。可既凝於物,乃分於神。三爺本身的修養與交情必然是極好的了。畢竟三爺並未直接與國府內部相關,也無特定仇家,只被萬老爺子的冤案所纏身,原本避避風頭也就過去了。但三爺也真忍辱負重,與兄弟過了這些年的苦日子,筆者也只能說:“三爺,您好樣的!” ( b" l! c( j$ _. K. U

0 z1 h2 j& H: C* \8 N  v+ f& A# |歐陽秋:山東螳螂拳高手。在京試比武大會上本是有機會撂個武狀元的,也只能說造化弄人,丟了個武狀元卻換來最珍貴的家庭親情與弟子。筆者仍是十分欽佩他的哲理與武功。大丈夫能進能退,進如虎,退如鼠,尤其他能為弟子犧牲的勇氣,這可是尋常人做不到的。在這不是要批評萬老爺子,而試想請讀者評評理,數個弟子與數萬幫眾一樣都是人,為何歐陽秋能做到犧牲小我,而其他掌權勢的傢伙卻只看到完成大我?請您想想吧! 1 n! {# p& Q; U8 j% U, ?6 d8 }
, Q0 x& [9 Z& M3 s. G7 G
當然,有喜歡的就也有不喜歡的。並不是其內心與特質不投筆者的胃口,而是大春先生在寫這幾位人物時可能略嫌草率,讓人感受不出其魅力所在吧!(哼哈二才就寫得極好)
7 F# P5 t- |- l  N+ Q/ c0 Q4 \6 x- d  b: E6 D9 }

, M7 s) `0 u: H& H5 s! ~1 y孫小五:大春的青梅竹馬。當一個男性讀者看到他時,沒辦法不喜歡上他。大春將小五寫成了所有男性的第一個初戀對象。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那種酸澀的感覺,比較起身體上的發育大致完成,猶如大春所說“只想找個地方放完那兩管子油”,小五成了所有男性夢想的結合體:清純可人,不太說話,頭腦睿智,對男生還會羞答答的….扁人。然而,大春把精神和肉體分開了,也就是小五與紅蓮兩人。前半部的小五還好,後半部的小五實在讓筆者感覺失去了活生生人的氣息,變成大春筆下一個任意擺佈的棋子。呼之則來,揮之即去,缺乏身為人的主觀意識與精神。或許在大春與眾多男性的眼中,夢幻,或標準的女性就應該是這樣吧!然而這卻與筆者的審美觀不同,或許也是筆者對感情世界的歷練與火候不足的緣故。
2 n4 d' t& m1 ]2 l" ~0 P1 O1 {  d/ ?6 }" A4 J1 J% F
孫小六:他是一個標準的可憐人。除了背負著“星主”的命運之外,他並沒有什麼自主意識。或許,他只是一個出來當作各個環節契子的角色,卻又不能不給他相當的戲份。我對他唯一發生好感的地方是在,新公園裡他對大春說:“張哥,我真的感謝你當年為我蓋了手印,說了叫我不要留黑底….”這段,讓我感覺到他在幾位爺兒的教育下,仍懷有對幼時與人的情感及回憶,而不是一個被訓練武功的機器,那他並不是為自己而活。筆者試想,今天如果他落在哼哈二才一黨的手上,很可能受的也是相同性質的教育,一樣是學殺人的武功,那與六老除了理念與陣營的不同外,又有啥分別?
9 X' @9 q+ E# Y- @6 z0 z! x
- @# Q' m/ D, d; E/ R$ |: f5 f$ S歐陽崑崙:雖然是為著名的大俠,但感覺好像就是為了襯托作者的身世,無量壽功的繼承,與一齣悲劇外就沒別的了。像個空心大老倌,讓人感覺不像是真的存在。
7 c; a) Q' D$ q, p6 V; o7 c
9 s7 D. y" u3 \5 d 
& ^' }/ U( i& a. [. H幫派
1 _' j, X! ]" [3 e' _4 V# D. ?) M% {( l- }
$ A- F% j$ t- P1 M
  假設“江湖”是光棍的活動所在,幫派,可以說是將江湖上活動的人脈集中起來。而作者也在卷手開宗明義地提到,“竹林”,有如一面白白淨淨的牆,被徐老三的散銃打上個千兒八百發彈丸,一個個的彈痕都算﹔或是徐老三筆下的葡萄,一串又一串的相連掛勾。這些,都是幫派。然而作者在這方面所下的功夫也算是考究的了。老漕幫,天地會,洪英,都是實質存在的組織。
; a* r& ?8 O- ]8 d" j. ^- ^5 `$ h- c# B& a0 J. }9 D6 Y
  老漕幫可說是現在所謂的青幫,也就是以前在福建,廣州一帶以鹽業運輸起家的幫派。由於一開始入會的成員就如書中所說的,都是些當地的苦力或居民,成員組織頗為龐大。而不少抗戰時即不少軍校生或革命軍人確為青幫出身,甚至沿襲到台灣的軍中,至今仍舊存在所謂“青幫”的派系。當時台灣的眷村子弟,的確有沿用青幫的組織規範而發展出竹聯,四海,血盟,血旗等等的組織,且一開始也的確如書中所說,只是打打架,爭征地盤的小型械鬥。然而一但混入了商業,錢與槍再也分不開,便有之前的十大槍擊要犯等,具出身為竹聯,四海等派系。爾後才為天道盟以強硬手腕統一道上聯盟等事。至於眷村子弟製造槍械一事,請參閱多年前報導,確有其事。4 y, N/ {( _4 O& z% [; ^! O

1 T) `/ [5 M9 Z5 g- V- U) W7 r  天地會是否發展成洪英?這部分筆者不太了解。只知道洪英與天地會一樣是拜五祖(萬雲龍等,書中有述),而如今洪英則順應潮流加拜武關公等。而茶杯奉茶等儀式則是確有其然。除了書中所示茶陣外,現今洪英又多了數套口訣,包括入門,待客,談判等等。喝茶的先後順序與相對要唸出來的口訣也日以增多。而洪英成員大部份活動於香港一帶,北部地區則是幾乎沒有,如同天地會的發展一般。關於洪英或洪門可參閱電影“古惑仔”或漫畫等較通俗的資料,反而會比學術機關收藏更為詳細。; W2 }* O3 n% j3 A# p
! G/ P& ^7 d' L: J2 P4 h
  相對於江湖,廟堂之內也有所謂的幫派,只是美其名為“派系”,而鬥爭的亦不外乎權力,地盤與財富。然而廟堂之內更為險惡,高層領導人常會扶植一個派系打壓另一派系,重複如此的循環,把握權力的分散與集權的要訣。如書中曾提的政二處,人事局政風處,國安局,警備總部都有所謂的特務組織,而其任務除了監督行政人員之外,就是彼此監督!雖然說這是一個極浪費行政效率與人才資源的做法,但看在領導者的眼裡,沒有什麼比單一集權的特務或軍事機關更恐怖的了。另外如書中所提抗戰初期所成立的力行社,中華民國大俠團等,筆者雖不太研讀此方面的史料,但也有聽說過統一藍色中山裝的政工,想必此段史實不假。. Z4 m! V/ d7 d  i# s' c7 V- h

( f/ i/ x5 N6 C* ^4 a  然而,筆者比較有興趣的是所謂的“離家出走”。史上是否真的有著麼一段離家出走的時期?筆者認為不太可能。基本上,幫派是種利益結合體。除非因利益不合,否則因某種理由放任離開不但是對個人,甚是對整個幫派都會構成損失。而且幫派之間更存在著許多的秘密,如能放任離開的話又有何秘密可言?自古至今,所有想要離開幫派的人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較有可能的是利用幫派改組或局勢混亂的時候離開,讓人永遠也找不到地隱姓埋名。像張朝京這種能獲得組織同意的案例可以說少之又少。所以萬得福能找回三萬六千個離家弟兄筆者是不太相信的:既然當時決定要離家出走又何必回來呢?歷史告訴我們,拿故人作為號召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筆者認為,書中的老漕幫實體上已經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哼哈二才的政工系統與新生代的竹聯幫。而老漕幫所剩支柱仍為李綬武六友,雖然有著超乎常人的武功與見識,但,人總是有那麼一天要離開這世間,想必他們都應該已經看透了吧!畢竟,萬老爺子在四十年前便已經看透,才會留下“左手記言,右手記事”的啞謎格考較考叫他六位結拜兄弟呢!5 q  s. V( N1 T+ E9 V' \: ]) {$ M

7 v5 Q/ ^# c4 C9 R3 m  筆者未曾待過幫派,亦無從了解幫派的行事風格與忠誠心,若有失言還請多包含了。
" s% [9 P( R7 c( D2 R8 t' j  U  p: s
 
 樓主| Kendai 發表於 2005-9-21 10:22:21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學
! X) K- ?7 a+ w0 s7 I& b9 w  b+ w$ X0 ?

* |8 q  D: O% Z4 ^3 ]) m& U  說真個,筆者推崇這部小說,實在因為他在武學(不只是武功)方面寫得極好。也許是筆者喜愛推理考據,以及考證之學,看到書中密密麻麻的考證文章與出處,有種見獵心喜的感覺。畢竟命理術數,針灸經脈等筆者並未著實地研究過(老妹是長庚中醫系,筆者好歹也偷師了點),對於書中卜詞卅經絡只能說似懂非懂。但除了大春先生自行創造者外,其他關於命理及醫術,歷史或技術方面,筆者私想作者大春先生仍是有狠下一番苦工寫過。不過在武功門派上筆者就無從判斷起了。法輪功固然是人人皆知,自然門六合拳也好像時有所聞。但七色氣芒只在理論性書籍出現過。不過看在其為武俠小說的部份上,便不要太過計較。筆者認為:7 w; [. o6 w! _9 P' a8 ~

9 b: E. w, Y/ b# F  金庸的考據解說 + 古龍的豪俠 + 黃易的武學智慧與概念 =張大春的新武俠
( a( e* u$ ^) c4 }* f+ [
6 A4 g. e  j# W6 q1 f( h. q  金庸大俠的小說中外馳名,儼然成為一代代表作。相信讀者們都應該知道好看的地方在哪裡。筆者是比較喜歡陣理卅武學部份,能自成系統,能圓滿無綻。而金庸更厲害的是能以淺顯的文字表達出易經或詩經中難以表達出來的部分,將其化為讀者實際可以想像的招式或陣法。這點大春先生在寫作此書時就已經在努力的創造,或解釋一個關於時辰風水的系統。如天遁陣卅人遁陣,核桃陣等。只可惜大春先生的用典過多,反而讓人覺得頭重腳輕。1 B6 o4 g1 V; ~! q% j. v8 W

, b! t1 _) X3 c% q  F. O% Q  古龍大家的武器號稱武俠最強,從霸王槍到孔雀翎,從離別鉤到小李飛刀。在金庸大俠,黃易老師中都出現了以兵器為主要描寫的部份。然而,大春先生幾已完全拋棄這部份,從頭到尾能拿的上手的只有兩件兵器:軟剛劍與飄花令。或許,大春先生試想撇開世俗描寫武器的場面,轉而更貼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試問:這年頭誰還會拿了把長四尺四吋,厚二吋,護手四吋的青剛劍在路上晃呢?(呃….對不起,李安導演)反倒是俠,如同古龍小說中不同各型的大俠一般,大春筆下的俠者各式各樣,各型各類都有。甚至已經跳脫了金庸筆下“江南七俠”的典範。俠者,義也。只要能做到的,人人都可稱為俠,但是卻有人不要被稱為俠者(如歐陽秋),卻也是人生的另一種哲學。筆者頗喜歡老大哥這一類俠者,以隱俠自居,卻也不會下手太重,頗有好生之德。如萬得福之流者則落入下乘矣。( L; X* O- i) v

  u& |' ~6 o7 X" [  看過黃易老師小說的讀者,想必被他天馬行空的劇情,兩軍交戰的策略,敵虞我詐的攻防,生死決鬥的戰術所吸引,這也是黃易老師能在短短數年內迅速崛起的關鍵:鬥智。筆者尤愛看三股勢力彼此用權謀相互傾軋,及交鋒前的罵陣藝術,都是之前的武俠小說所缺乏的。然而在大春先生筆下的人物,除了真的是小嘍嘍之類的人物外,絕大部份的梟雄都是有頭腦,有眼光的戰略家。而叫陣藝術雖然只是略提,但引據經典(希望是真典),已頗有質感。在利用架空歷史小說為背景的武俠,能綜觀全局,雖為引據歷史,實屬不易。- o# o# @9 c6 P! K# ^
; ]0 L5 U4 N: A  @5 ^1 g! m
  武俠小說要寫的好看,最重要的部份是要讓讀者引起共鳴。而大春的歷史背景已經讓讀者很有感覺了,再加上熟悉的地理環境,每天都看過的人物背景,以及利用四周環境所搭配出來的招式會讓讀者身歷其境,懷疑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筆者頗為喜歡其中的一個段子:
7 I( I0 d& f7 C5 }2 v* _0 W
5 q4 O( I5 ]0 j/ J  “我說小六你上次不是玩著鋼骨條,凹彎他又把它給插回去嗎?他奶奶的給你鬧出麻煩了。你這機關那些工人不知道,晚上來了個修電梯的,一不注意給他絆著栽進十二樓高的電梯洞裡去了….”
- ]7 x9 \. R; e- t6 C2 o% M: N2 c* ^, ~+ ^& q8 J0 r9 g
  “張….張哥,那工人傷著沒?”# R6 |( u3 ]4 G+ `9 D

" c/ d  B# Q# |% [2 g  “十二樓高,你說傷著沒?九成九都已經死了!”
3 ^" Y5 a) j2 A: E3 C' h  p* v2 A5 k" t  f
  在你的記憶裡,似乎存在著這樣一件意外,但也從沒想到與這檔子事有關!這就是大春先生的厲害之處了。向你講九句真話,插一句謊言你分不分的出?一百句實話呢?將奇特超乎現實的武俠,紮根在現實的基礎上面,最好還要你似懂非懂,作者卻提供你數不完的考據….這,就是架空武俠小說〔城邦暴力團〕的厲害之處了。
8 {$ H3 N% ]: A4 Q: }& s9 H. R; x1 S
  然而,文學呢?君不見三步一詩句,五步一駢文?尤其是那身兼中華民國命理學協會幹事,天文理事會榮譽會員,國際占卜協會會員….多項頭銜的天機子,更是愛掉書袋,想必苦石道長生前也頗好此道吧?眾人之間的機鋒,啞謎更是打的緊,深怕自己的意思給人聽懂頗為羞恥的?1 k  ]% s$ \4 L: V1 o6 ]

! G' Y' M' ?- r0 J  不愧是中文系碩士畢業,作者在此書中頗想表現出一種風格:真正的大俠必須才德兼備。於是故事的主線就從一闕誰也不懂得“菩薩蠻”開始。作者在表現其文學才氣時,充分展露出其涉獵廣博的知識,真個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押韻平仄對帳無一不合,卻藉趙太初的之口侃侃而談。然而在拆解字謎亦或破解陣法時,藏頭露尾格,倒捲珠簾格,拆字格無一不用。但,筆者真正想問的是:
) h; @2 Q" _, s) R- k# X
/ V( C* s: G: {6 |  您的目標族群在哪裡?
- f! y4 R, a) s. X/ f& B* I. N9 r
  對一個喜好文學及歷史的工學院學生筆者來說,能通盤了解文句原義已顯非常吃力,更何況廣大的其他大學生?高中生?作者的引據典故之多,涉獵之廣,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歷史與文學。但被專精歷史(或命理)的學者看到了,他們或作何感想?0 l7 z) i: t; Q$ r! u
, D# W  W1 I' c! H/ @
  筆者必須承認,對書上引據出來的典故十有七八不知其然。也許出自文學碩士之手,其來源出處自然毋須懷疑。但書中主角大春的碩士論文“西漢的文學環境”不也是杜撰捏造?
" S) D! X8 W$ k( m( ~& R* `( t8 W, x& \7 `. s  `
  或許這正是作者想要留給吾輩的吧!適當的懷疑與求證。
! N& R. u) E# X0 H  \$ d1 O- z% D" d% d  \* x/ H* s* H
  大春的父親存檔注釋三十三條,大春從七海奔雷與天地會的醫術,醫心與醫德中得到的都是不求甚解的答案。他們都做到了推敲事實的步驟,哪吾輩呢?或許在字謎與注釋的背後,隱藏的是另一部史實?還是作者自打巴掌的玩笑?! K) a* J4 a: S1 |
4 N6 }& P7 f$ E, C% i
  仍然必須要說,以筆者淺見,純以武俠式的推理過程,如此多的注釋與典故真會讓人看的頭重腳輕,缺乏一貫性。不如專注在命理的解說即可。或著選擇讀者族群登適當適量的注釋即可。過多的文言對話,反而讓人有套招的聯想。
. }) ]" v( |5 i- o1 t" d9 J) n
2 Y2 o+ J) W, [( S& S8 N畢竟,我們是在看武俠作品而非資治通鑑。
+ W% A6 b: J/ d" \% K8 y/ C" C/ {& e9 {* r: j! l+ \3 z) v3 `/ n" z
架構
+ Y: F  o) h. O4 m) j4 C2 }, w+ l! L# |+ w% T( Z
; {# F6 ?1 W! f& M
  整部〔城邦暴力團〕的規模算是很大了。上溯清明,下抵民國,橫豎算來也有三百餘年。大致上是以老漕幫萬老爺子為中心發展,採倒敘法追溯老爺子的死因。其中路線分為:1 |  N/ R; L0 N/ _! L8 C; F7 S
9 k+ t8 q) z: }* j: Q
(一) 歐陽世家與魏三,李綬武之間的關係  J9 [- ?  o3 X" @9 g

0 y# E0 z! z1 k, E- C(二) 老漕幫與飄花門,天地會及呂,汪醫道分家的事蹟
7 c3 q! o- G9 L! J! [4 _7 u2 c4 Z$ q% Q5 t. O( Z7 {3 `
(三) 老頭子的政略,萬老爺子與日本方面的追查。
; Y& W, G; O- @& k2 m
$ H4 r9 N: N2 v5 \$ I/ W# k  其中以大春為主角,周圍七本書為引子集中到的情報竟比任何一個人都多,因而哼哈二才方面起了殺機,以小五小六為主在數十年後經由在幫光棍老大哥的協助與高陽手稿,將上述謎題一片片拼湊起來。考慮其歷史背景可以說是一部翻案之作。
' z  C+ j) J: x+ X5 R" }5 ]. ]3 }0 \2 k1 y! |5 t  i0 k
  筆者以為,本書在歐楊崑崙出現以前仍是有條有理的著述∼至少還讓人看不出來到底是歷史還是小說﹔可使等到光頭大俠登場後,筆者有種感覺:鐵絲笊籬拿豆腐─甭提了。
9 h* y0 ]2 V5 ~
3 f8 G/ w! L* R! }/ N5 U( e  光頭大俠歐陽崑崙他是非出現不可的。他是連接竹林七賢與張家關係的重要人物﹔他是讓紅蓮有個師出有名的原點﹔他也是結束歐陽世家線的重要佈局﹔他同時是讓哼哈二才現形的重要證據。但有了他,小說就只是小說,不再是歷史了。安排他與彭師母的故事,就已經亂了步調。; y, e% V6 X1 L8 F
6 f* u4 w  T4 ?+ U
  七海驚雷原本的任務是孫校胥提供世間歷史的參考。但如今歷史都已經出現,自然七海驚雷沒有作用了,便想轉型成歷史與虛構間的對照。但,一部原來就是歷史的著作,你叫他如何變回小說?) ]1 Z: P2 K- f9 f+ d8 O$ u
1 G" J8 y5 i  r
  接著,原本應該補完整篇故事的各個小段落,因為歐陽大俠突然地出現又消失,連同高陽的手稿一並被匆匆交代過去了:以失敗的開頭作結尾,導致紅蓮,這個本來很有發揮性的角色被忽視了,一個不會太難(對竹林七賢來說)的字謎竟拖了二十有七年!卻將一切強歸天數。這已經慢慢地脫離現實,境入到純架空小說的境界了(尤其是那些號稱失敗的開頭,其實根本是對整部書有遺漏的地方作補完。如無量壽功等)。然而在缺乏明確,或是強烈情感的目標下,再追尋些什麼,只不過是尋回當時失落的記憶罷了!
/ r% N5 g2 j5 ?; L: n5 ?
1 I- y3 |  C8 P+ U筆者猜想,原本這個故事應該是在這裡結尾:2 ?7 W3 w& |7 m5 f, O7 n

2 v2 j& f' B/ m0 Q' _“岳子鵬知情者也!” “岳子鵬,他到底是何許人也?”: `/ l! K+ D( X  @. s+ z

4 z, ]; }7 p  t' a' m2 F( Q  E( k“岳子鵬就是彭子越!” “這我知道,問題是他到底知什麼情?”3 N: z; b+ Z4 z' s7 L( l/ w9 V
% g3 F, ?6 d! H8 P* {5 w( A9 m
結語 + R! A2 \6 ~/ _6 I

6 M7 h- s' x; N4 U" u2 K
/ R: \+ w& l5 t$ v5 a筆者文章的副標題是〔張大春到底看到了些什麼?〕' d3 W* H; z! A; k& X- p

* x, p+ T! O7 q# P6 a  筆者認為他看到的是這個民族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
9 L! d4 y1 C! f9 [% E% A* W, c& \8 m5 Z4 m0 Z* ?1 q; k. s) U
  筆者說過,這本書可說上是翻案之作。利用詳加規劃好的詩詞言論,以作者心中的藍圖,將過去的歷史增添色彩。並以長者的對談為藉,抒發己身的文學報復與修養。在抽絲剝繭的推理過程中,作者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與不安全感。並借物諭志,存著追根究底的心態,尋找隱藏在假像背後的事實。作者不以人為惡而定惡,不因人為善而定善。意即世事無常,諸天法界如須彌芥子,轉瞬即逝,即使得知天命又可奈何?而人應敬老尊賢,珍惜智慧的力量。唯有知識恆久不變。就算修得無量神功亦不能動其分毫。而人真有愛真有恨?究竟是靈慾分離還是靈慾合一?而有知竟比無知更苦?筆者認為,這些都是作者所看到,不吐不快想要分離剖析的內容。
2 y* T  i/ _/ K- d4 [0 ?" N
6 S) @( T# O' n' y1 |* \  筆者認為,本書雖然在架構上不甚妥當,某些注釋大而無當,在劇情上顯得有點虎頭蛇尾,甚至筆者一度以為是狗尾續貂之作。但在內容中仍然充滿張大春式的〔惡搞幽默〕,劇情撲朔迷離,取材廣泛深遠,博大精深。尤其武俠部份,更是充滿了流暢感,不見贅述,讓人感覺輕鬆自在,有如以輕快的步伐穿越充滿惡意的森林。考據方面,內容充實,諸多引據,重新面對您可能知道卻又模糊的事實。讓人不覺跌入作者的陷阱卻不自知。讀完頗感痛快淋漓,卻又意猶未盡。
/ O- X5 s# ]; L" z4 ?4 b* c
+ Q( F- e& b, y$ K3 C; M4 i  張大春的首度超長篇小說,筆者平心而論至少佳作。雖不至傑作,但假以時日,以其文章的深厚度加上歲月錘鍊,以中長篇小說再起步(張大春以前是寫中,短篇小說居多),相信未來的超長篇小說必定精采可期!1 B3 Q/ L3 B7 D( f

* o: |4 X. W4 j+ s/ y2 s* S! I' ^6 B# L, Q5 P. X+ s

, j- G* O4 R. L0 ]# \2 K〔城邦暴力團〕誠摯推薦給您,以及所有愛書的朋友
. \4 f/ F2 r  S9 q) m' T
3 o- B# o3 g. L! Q, M& F! D) g3 Q. h, i7 y. t& k+ Z3 l! d4 k9 B
$ j9 e9 m2 r  [
學弟以前的舊文章,讓學長見笑了
chrishuang 發表於 2005-9-28 22:51:38 | 顯示全部樓層
Originally posted by Kendai at 2005-9-21 10:22 AM:
0 K8 n: |; h+ ]* H+ G 武學 . D) z3 ?. p/ B" i- a8 G
* l: x9 k" M" }/ j' X

8 f1 t" W$ H+ _9 @" P! L* m. o  說真個,筆者推崇這部小說,實在因為他在武學(不只是武功)方面寫得極好。也許是筆者喜愛推理考據,以及考證之學,看到書中密密麻麻的考證文章與出處,有種見獵心喜的感覺。畢竟命理術數,針灸經 ...
0 R% B3 |, a5 U0 T: n9 l. {$ F

& T$ d4 L0 a$ U4 K6 v' q原來 這篇書評是 Kendai 兄所寫 , 小弟在幾年前拜讀過 , 佩服佩服 7 w' K% Y8 i5 Z% B

: g. v4 Y8 t' [  M關於張大春我認為是一個全方位的作者 , 無論是 《城邦暴力團》 或 《少年大頭春的生活週記》、《我妹妹》、《沒人寫信給上校》、《撒謊的信徒》..... 等作品 , 充分顯示出 張大春是一個頑皮的 , 人文的 作者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6-18 23:54 , Processed in 0.02308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