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好久,是該還債的時候了!之前奉菸排的指示,對於領導者或幹部如何知人善用?如何組織部下?使部隊或組織的工作或運作得以順利推行或者完成任務,結合小弟個人的經驗撰為文章,與各位前輩分享。小弟今天就一約而為囉!倘若小弟的論述有任何不妥,敬請指教與討論。
. i* b+ A5 o9 P$ h
+ `1 \+ k g, T, d 在未進官校以前,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國軍的幹部或是領導者,然而在官校的養成教育過程中,在經歷過入列、出列的學習之後,必須具備領導者的基礎能力與特質。然而,學校的環境畢竟過於單純,相較於實兵部隊甚或是企業組織的複雜,坦白說,學校所累積的經驗可以說是連皮毛的程度都說不上。真正的考驗與學習始於畢業之後的那一天起。
+ l' `/ `) |/ Y) W# Y 不論是部隊或是企業組織,要成為之人善用的領導者,光是僅知努力完成自身份內工作是不夠成為一個領導者。就個人的經驗而言,在部隊或是企業組織裡,常常有人因為謹守個人工作份際,或者是鮮少犯錯而以,而被長官拔擢為單位或部門領導者。今天個人可以認同此類人的自我要求、自我規範,但是,要能夠有效的領導一個單位或部門,並不是光靠個人只知守分際、勤工作,就可以帶領整個單位或部門,有效的完成任務或達到生產目標。
# H* i3 v8 |: \+ b+ e* o+ [: \) p 當然,不可諱言的,身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本身必須先從本身做好為基本要件,但做好份內工作也僅僅是身為團隊中一分子的基本責任。而一個具有領導特質的人,不但要具備共有的基本功,更是必須要有過人的組織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決策力,更重要的是,能針對單位或部門的特性,去組織、訓練、任用手邊現有的人力。$ j2 Z7 W1 o& l( G# p8 P
有一句格言,不管是在部隊或企業組織裡可以常常聽到或是見到:天底下沒有不會打仗的兵,只有不會打仗的將軍!拿破崙也曾經期勉手下的士兵:每一個士兵的背包中,都有著一支元帥的權杖!從這兩句的格言中,我們體會或是看出甚麼?很簡單!這兩句的格言啟發我們,一個優秀的領導幹部,從不會去抱怨下屬能力不夠或是資質愚鈍,而是懂得去了解下屬的長處與短處,從而賦予其適當的工作或是職務。這是身為一個領導者的第一個條件。- x3 U" o0 I4 z" O4 d
其次,領導者必須隨時去了解所屬人員在執行工作中的問題,並且與其共同的解決問題而非責難。過去,在擔任菜官時,最不以為然的就是領導者,在下屬面臨或發生問題之時,總是苛責多於鼓勵或是協助解決問題。因此,當有機會升任單位主官或是部門主管時,部屬直行工作出現問題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先了解問題的難易度,進而決定是不是對部屬表達不滿或是協助解決。第二個反應是,縱使問題的出現在於部屬的範圍之內,仍應先認同直行工作的努力,再針對問題做出指導,處分屬不得以手段,非必要時應該至於最後。此為領導者的第二個要件。
* j. @# p- F' X5 Y 延續前述所言,領導者往往處於無法選擇所屬的被動狀態,意即領導者必須善用手邊現有人力加以妥善的規畫與運用。然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領導者必須面對所屬的良莠、智愚、敏鈍,往往處於無從選擇的困境。但是工作或是任務的照常遂行,壓迫著領導者必須善用手邊的人力,此時,知人善用的領導特質就必須充分的發揮,倘若領導者無法發揮或是不具備此一特質,那麼就等著接受任務失敗或是業績不彰的結果。
6 V' M) X, S- |8 b 領導者應該如何有效的組織以及運用所屬的人力,就個人的經驗而言有以下幾個步驟:
. g) e+ e8 T+ k5 o9 |: R第一,不可以對下屬的個人特質或能力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部隊
7 _5 V! j, c6 X9 v& I 或是企業時,看到許多部門主管或是單位主官,對於所屬的$ o- H: H: J& E8 p" ^; _6 M( k8 y
學經歷有所偏好,也常以此做為賦予任務或職務的優先考量。1 x f, c7 I1 k: @: L3 t
在世俗的認知下,此種偏好或許不錯,但是就經驗法則而言,
! }1 g4 j3 V3 Y2 Q5 S: M 這種觀念常常會造就出一堆子"墨菲定律"的信仰者與實踐者,# ] y8 L+ {0 {8 g5 k; G! W
從而對單位或是部門造成災難性的結果。- t( P7 ]" E* q( ]8 b, c* \5 z
第二,實際的觀察與考核勝過文憑與風評。此一負面的領導者特質
" U/ R$ @9 Z% ]+ Q5 U$ u3 H ,不論在部隊或是企業也是很常遇見。過去在服役時,單位長
& s" Z% U7 M1 Q2 { 官對於某種背景的排級幹部極為倚重,認為其能為單位注入新$ I" i9 w- e5 Z+ g5 r+ p( Q
的活力以及認為其更為優秀。但事實上,該某種背景的排級幹9 e9 q2 R3 v6 j7 J s! b
部,雖然在人還沒到之前就風聞其在學校如何如何的優秀,長
- n/ M7 e$ F# F3 H9 e' A 官 對於此一風評亦頗為欣賞,從而認定該排級幹部的能力,
- |6 G1 @% F' g7 W* P 必然超出個人甚多。然而,當該排級幹部第一次背值星時,就
! S1 t9 ~6 k c7 g 不斷的捅簍子、出狀況,到最後還要早半年下部隊的個人協3 k% f! n# x& G9 T. [% i; { i* n
助,部隊方可順利運作。到末了責任仍歸咎到個人身上,因為 v; V6 j: @# }( _1 x
長官認為是個人沒有交接清楚,所以錯的不是具有某種背景的8 j. S/ z. |+ c+ y* I
排級幹部,而是個人這個下部隊近半年的少尉。此種狀況在民
+ _! W% t' w0 ~: h 間企業亦然。
( Z" j# U- N, [第三,了解所屬的短處並非用來當成苛責的口實,而是了解所屬長; W2 b/ _0 N7 c* T. L( Z) v
的參考或基準。很多領導人常常只看所屬的"長處",而定賦予1 w" V: D+ I/ {, Y6 B6 Z
工做或職務,卻忽略所屬的"短處"。為何要了解所屬的短處呢% Q/ r1 p- d. P1 o7 U& g1 W9 _
?簡單的說,一個從不出錯的部屬,其必然是在執行工作或任2 b, V! ]% r0 Y+ F' l( N
務時,循自身的長處而為之。然而從不出錯的所屬,並不代表# }6 Z# r& `- v0 i2 p9 @
其沒有短處,而是其擅於將短處隱藏不顯漏。但是就經驗檢視
: b+ Y% b0 _8 S- w5 p% f$ r ,這樣的所屬常常因為隱藏或是忽略短處,而在無預警的情況6 s( W/ j3 m/ t9 W: H5 z( G1 z
之下、在關鍵之時,短處瞬間取代長處,而造成工作或任務的0 R z' U8 O4 s3 S( [# }- r
重大挫敗。相對的,倘若充分了解所屬的短處,領導者常可以
( S0 }$ X2 O5 f+ ]0 v/ E% m 在適時的條件或情況下,對執行工作或是任務中的所屬進行干" W# w# J, m, F0 Y( z$ b9 a
涉、協助或是提醒,讓所屬自發性的處於時時自我警惕的狀態
0 Q4 Z9 v0 u7 J! \* I, w" D" o7 I) b 而非自滿的狀態,進而減少出錯的機會。
& g9 a2 k4 J0 l6 L8 L3 o第四,有效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良方,苛責是限縮與阻礙所屬進步
* q' V" A0 q) ^) z* T 的毒藥。一個好的領導幹部在組織所屬的過程或工作、任務: V- q! G- h0 b- W# I |
的分派,必須落實所屬"意見具申"的習慣,並且要鼓勵所屬針
: j1 t% K* s/ w' l- x 即將執行的工作或是任務提出問題或是意見,並且加以重視。' ~: o n% V' p3 M2 W; ~" a; b6 Z2 I
在過去實際的案例中,不分部隊或是企業,所屬對於領導者的5 h+ h& x: _9 @; z
命令或是工作賦予總是唯唯諾諾,至於所接受的工作、任務,- w! r! _5 O3 a9 n
是否隱含不可測的因素或是問題,總是不敢或是不願提出,最
5 `0 ]7 Z: Y ~/ W: i 的結果還是會出現災難性的問題。而這種現象的始作俑者,並
. n& Z7 P: T d8 x 非全然來自所屬,絕大部分是因為領導者長期形塑出來的。在
1 B+ ~0 z/ P1 S' q& | 部隊或是企業中,我們不乏常見長官或是主管,常常認為所屬( w$ N# f' { M) ^$ w" G" ? k
對於工作、任務提出意見具申是推諉的藉口,而毫不思索的對. v& n7 I! R% ^; @
提出意見具申的所屬加諸苛責。特別是當工作、任務出現滯礙
0 q- T# g1 i8 l9 e! x. q 的問題時,這種行為更是嚴重。身為領導幹部若要使單位、部5 f9 g$ M; C* u/ l" B
不斷的進步或是展現成效就必須以溝通為先,才能養成所屬勇
0 i2 W5 F& c4 s. H 於面對問題的習慣,以及之所不足而進的認知。& y3 \. B% A8 ~6 C& q. I k$ J! L
第五,苛責與處分的主要功能在於,加深不再犯錯的提醒,不可成
; o7 h+ \+ A6 Z) u0 X$ O 為個人好惡的反應。相信這一個部分會有許多的人會提出質
4 P$ q6 L: {+ ^1 f; {) Q; J a 疑,究竟如何才是提醒而非教訓?或是如何才是教訓而非提6 s- ]; S9 o# _7 k4 N" Y
醒?差別在哪裡?9 F& ?5 H& k7 P- _
還記得在共同的記憶中,很多的領導者在所屬犯錯時的第一反; G) H; C1 w& ?/ b! }4 F u
就是破口大罵,接著就是處分。在很多時候,領導者會忘記苛8 ~, x3 {& x/ Q
責與處分的目的是為了提醒所屬,避免未來在執行工作、任務/ d: F: B* j. w! j2 r
時鑄成更大的錯誤,也就是說苛責與處分只是警惕所屬的一種
# S8 S/ {( `) ?" h: C 手段而非目的。然而在過去的經驗中,看到太多的領導者忘了
9 c; ]2 M2 M+ x( D 苛責與處分所屬的初衷,甚至還帶有個人的好惡在其中,而使' c1 q$ n/ X7 {4 S
其變了調,最後造成所屬不是隱藏能力,要不然就是口服心
6 ?6 \ ?0 P ?8 C 不服、離心離德。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這是最悲哀的結局. R$ I5 L7 G- V# I. b: R
。& m. A5 `5 V2 \9 V, j. x6 v
總結本文論述,一個領導幹部在思考如何組織部下時,除了建立適才適所、知人善用的"外在條件"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注重本文所論述的領導者在組織部下時的"內在條件"。在內外兼具的情形下,領導者方可有效的組織、整合部下,為完成工作、任務型塑有利的"先天條件"。
7 \* Q. Z3 I! Y6 E$ o, K& r( u! d 可以預期的或許在看完本文以後,會認為本文的論述呈現文不對題的狀態。但是,如果從"領導者如何組織部下"的先決條件來檢視,本文所論述的觀點就不會顯得那麼的突兀。當然,這只是個人的認知,相信有許多前輩會對於"領導幹部如何組織部下",會持有不同的認知或看法。倘若如此還敬請多多指教與批評,讓小弟有進步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