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裝備] 解放军飞行员试飞法国幻影2000战机

[複製連結]
我是南方 發表於 2007-3-22 11:52: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7825|回覆: 2
转自<坦克装甲车辆>杂志8 b% H* R) g; V' d+ h3 B6 a' |
1979年,法国巴黎航空展的主办单位邀请我国空军派代表团赴法参观。在航展期间,我代表团仔细参观了“幻影”2000战机,当时“幻影”2000仍在原型机的试验阶段。实际上,“幻影”2000是法国“幻影”F1E型战机在1975年争取荷兰、丹麦、比利时和挪威4国新式军机的“世纪合约”中败给美国F-16A后,痛定思痛、大力改进的产物。由于美国F-16A几乎垄断了欧洲市场,因此巴黎航展结束后,法国为找到新的买家,便积极促销“幻影”2000给我国。
6 U' x3 m$ H! A7 Z7 k
- ?: Y" h* ]! O" {  1982年,我国确定组团到法国对“幻影”2000进行详细考察,代表团由我空军副参谋长姚峻任团长,代表团成员由空军和航空工业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试飞员则是葛文墉和蒋德秋。葛文墉是1966年1月歼一7原型机在沈阳飞机场首次试飞的试飞员,并曾试飞过F一86战机,是我空军特技飞行员,有“飞行技术能手”的称号,后来升任空军副参谋长,官至空军少将。蒋德秋是我国特级飞行员,后任航空工业总公司试飞局总工程师。
9 U4 P- r: B2 M# L4 M# P9 F5 c$ q* _6 r
  1982年6月,我参观团抵达法国后即前往“幻影”2000N造商达索公司参观,葛文墉和蒋德秋及1名翻译直接到法国南部马赛附近的依斯特尔试飞基地,进行“幻影”2000试飞准备工作。法国试飞员先带葛、蒋2人在一个简单的模拟设备上进行练习。同时,法方还安排葛、蒋2人参观模拟器制造工厂、操练“超级军旗”舰载机的模拟器、观看研发中的“幻影”2000飞行训练模拟器还进行了空中加油的模拟演练。试飞时,法方考虑到双方飞行员的语言障碍,加上准备时间有限,我试飞员无法完全掌握“幻影”2000的全部设备,因此安排法方试飞员共乘,他在前座负责地空联络和机内设备使用,飞机则由我试飞员全权操作。我试飞员虽然在后座通过多功能显示器操控飞机,但与在前座相差不大。从地面滑行、起飞、着陆,都可以清楚看到滑行道、跑道,空中编队交叉转弯时也能透过多功能显示器看到前机,还可进行瞄准攻击,显示的图象除了比直接目视稍差外,与在前座驾驶时相同,这对我试飞员顺利完成试飞帮助很大。通过试飞“幻影”2000,葛、蒋2人认识到大屏幕、高清晰度的多功能显示器和摄录设备确实是飞行员的好帮手,回国后也向空军建议,应在双座机上加装多功能显示器和摄录设备,便于完成任务和保障飞行安全。: o$ u2 w1 {0 ]; O, |  L

0 v, V- \, o, u/ ]# Z  由于葛、蒋2人本身是试飞员出身,因此,他们特别留意法国的飞行试验设备,法国先进的设备也令他们印象深刻。依斯特尔试飞基地中有一飞行试验指挥控制室,室内有1套显示控制设备,中间是主控台,上方有1具显示器,专门显示试飞飞机前座舱抬头显示器显示的各项数据和摄象机摄取的外界景象,使地面指挥人员能看到和试飞员通过抬头显示器看到的同样的景象。主控台由主管工程师和指挥员使用。左侧控制台的几个显示器则显示各种飞行参数。指挥控制室监控的所有参数,都是空中试飞飞机通过机上的遥控装置即时传送的,负责试飞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监控地面各控制台显示的相关数据,及时了解试飞飞机的状况,适时提醒试飞员并协助试飞员处理突发情况。
6 i7 {8 }8 M$ L2 ~0 F8 G1 J. c. ^3 L/ D
试飞时,除了前座的法方试飞员外,地面控制室内还有1名法方试飞员和法语翻译在主控台掌控试飞飞机状况并协助指挥。我试飞员在试飞时可以用英语直接和法方试飞员沟通,但遇到较复杂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地面的法语翻译进行沟通。试飞时,机上无线电都处于开启状态,要通话只要直接讲话即可,无需按发话按钮,所有通话内容也同步传送到地面的控制室。试飞所获得的高度、速度、航向、飞行角度、油量等数据,法方第2天就提供给我试飞员参考,我试飞员查阅这些试飞数据后,可对试飞情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来我试飞员将这些相关资料带回国内,并保存至今。  G. I( L  B, w( |. C3 g, ~
( X6 R! ~/ t5 N! m; d
  在1982年6月的16、17、18、21日4天内,葛、蒋2人共试飞双座的“幻影”2000B型1号机7架次,其中葛4次、蒋3次,包括熟悉飞行2架次,特技、导航、对地攻击、雷达、空战及全挂载飞行各1架次,其中有6次是后座,一次是前座。在进行雷达和空战项目试飞时,还有1架“幻影”F1战机担任目标机。部分试飞项目是在较复杂的天气下进行的,因此试飞完毕回场着陆时,还使用了紧急情况的机降系统。下面对试飞员在测试“幻影”2000战机各项性能的情况作一介绍。
# V8 m# P( y  z/ R4 R0 g3 x, _/ s6 f9 j+ B/ G8 `2 G
  葛文墉在第1次试飞时,法国试飞员就要他操作飞机起飞。他的感受是,虽然坐在后座,视野较差,但因有多功能显示器,能清楚看到飞机前方景物,因此与在前座飞行差不多。“幻影”2000是使用脚刹车,葛文墉因曾试飞过F一86,有使用脚刹车的经验,因此比较适应。“幻影”2000直线滑行时,容易保持方向。降落时,由于着陆速度较慢,跑道又长,葛并没有放减速伞,踩刹车后飞机减速很快,显示刹车效率很高。当时葛文墉心想,滑行距离很远(约2千米),又要经常踩刹车减速,飞机轮毂和轮胎温度一定很高。在飞机停妥以后,他一下飞机就去摸飞机轮毂和轮胎,发现温度很低,原来“幻影”2000刹车用的是碳合金刹车片,不容易过热,而歼一7、歼一8刹车用的是陶瓷合金刹车片,容易过热,葛文墉当时就认为我空军应对碳合金刹车片加以研发采用。( N- D" P7 M) q4 r
: T/ V' P# X8 t
  我试飞员认为,“幻影”2000在高度1 000米、0.7马赫速度下进行7G(7倍重力加涑度)加速的特技飞行时,飞机非常灵活,操纵也轻便。不过从试飞10千米的加速性能来看,“幻影”2000跨旨速、超音速的加速较慢,所需时间较长,这可能是当时“幻影”2000装配的M一53-5型发动机推力较小,因此其高空性能不如歼7和歼一8。7次试飞都是使用后燃器起飞,当速度达到320千米卅小时时,飞机自然平稳起飞,所需跑道只有660米。起飞时的操控动作和歼 7、歼一8类似,不过因有抬头显示器,更便于控制飞机姿态。落地速度约为230∼240千米卅小时,未用减速伞的滑行距离约700米,着陆的操控动作也和歼一7、歼一8类似。7 \7 P; h: l$ ?+ h& K0 G, a% j

. y5 m: @2 Y3 f) k. O* \
. `4 G" V& b$ y; |3 MPLA空军代表团在试飞的幻影2000B1号机旁留影
2 x8 m+ O  B% d' x# n
) Y+ q. H% `5 A" l4 p. P- @& k" m8 I5 ~5 w1 S
葛文墉与法国试飞员合影
, H/ W2 W" B+ M1 \) I6 ]
2 n# j, m5 ?9 {[ 本帖最後由 我是南方 於 2007-3-22 11:55 編輯 ]
 樓主| 我是南方 發表於 2007-3-22 11:53:46 | 顯示全部樓層
值得一提的是,“幻影”2000的线性飞行控制系统使得操纵杆变得非常轻,我试飞员认为远比使用传统操纵系统的歼-7要轻很多,且认为较轻的操纵杆更适合我国飞行员。“幻影”2000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机体可承受9g负荷,但最大负荷可达11g;测试中,我试飞员曾2次在不同高度和速度下拉到9.29g和9.4g,但由于时间非常短,试飞员未出现身体不适状况。
  O( I9 Q2 j: }: a  U) V0 }! k) V) ~& q2 P9 @' O) S
  由于法方宣称“幻影”2000低速机动性能很出色,我试飞员以低速进行了各种飞行动作,“幻影”2000低速的高机动性确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进行空战科目试飞时,担任目标机的“幻影”Fl始终无法摆脱“幻影”2000的追踪攻击;反之,当“幻影”F1在攻击位置时,“幻影”2000只要作大角度爬升并减速就可摆脱受攻击态势。因为“幻影”Fl的最小速度比“幻影”2000大很多,空战中容易造成大速度冲前,成为“幻影”2000的活靶子。即使不出现大速度冲前,“幻影”F1跟进一段时间后也必须下降加速,以免失速,这时“幻影”2000只要下降追击,就可变被动为主动。测试中这一过程前后历时只有30秒。
6 n& b4 C0 e3 k8 C" I2 E- i' _. J+ N, K, }. V
  为了了解“幻影”2000挂载武器时的飞行特性,我试飞员还测试了“幻影”2000不对称挂载时的飞行性能:只在一边挂载了“魔术”l型空空导弹。结果发现飞行时飞机会自动保持平衡,和没有挂载武器时一样,后来又测试全挂载飞行,共携带了8枚250千克重的炸弹、2个副油箱和2枚“魔术”1型空空导弹,全部挂载重量接近5.8吨。我试飞员原本认为挂载这么多武器,操控起来应会很笨重,但发现飞行时却依然灵活、轻便。另外,“幻影”2000在全挂载情况下侧滚性能仍十分突出,可达每秒170度。这些优异的性能都要拜线性飞行控制系统所赐。我试飞员对线性飞行控制系统大加赞赏。
 樓主| 我是南方 發表於 2007-3-22 11:55:00 | 顯示全部樓層
发动机
  N. G1 x( q4 V- [* l6 p1 t7 P2 \' G; b. M3 k" a9 C( m
  当时“幻影”2000使用的发动机是M-53—5型,启动时间很短,只有20∼30秒,比当时我国空军使用的歼一7、歼一8战机启动时间要少50%∼60%。由于M一53—5型发动机使用模块式结构,便于维修,更换发动机时间相当短。法方曾展示了发动机维修过程,4个人只用了17分钟即拆卸完毕,安装也只用了20分钟,也就是说,更换1台发动机只需不到40分钟,而当时我国空军飞机更换1台发动机需费时1∼2天。
  H3 P1 [" I! j1 K" }5 F& Z
  x* ]# R. ?+ V  不过蒋德秋认为M一53—5型发动机的推力仍不足,推重比只有6,影响了“幻影”2000的高空飞行性能。“幻影”2000在1万米高空,l∼1.2马赫的加速时间要比歼8长5秒,1.5马赫增至1.7马赫要比歼一8长19秒。不过当时法国已在研制推力更大的M一53一P2发动机(也就是台湾空军目前“幻影”2000 5型战机使用的发动机)。
; R3 q+ Y4 s. k! y2 A2 b& h- k  u4 l9 d# i  d5 U$ u
  RDM雷达9 j* S! B/ z* y! V) _. q/ k

! a5 U6 U; L5 E! i( }9 r' K2 G  RDM雷达在当时对我国试飞员而言是一款相当先进的机载雷达。葛文墉测试RDM雷达时,是以1架挂有2个副油箱的“幻影”F1c战机为目标机,测试“幻影”2000是在9 000米高空采用“仰视尾追”模式进行攻击动作,发现目标机后,目标机加速脱离,距离拉大到102千米时目标机在雷达屏幕上消失,由于目标机接着左转,因侧面雷达截面积较大,RDM雷达再度发现目标机。 RDM雷达采用“连续追踪”模式时,雷达追踪距离为54千米;采用“边追踪、边扫描”模式时,雷达追踪距离为44千米。在“仰视迎击”模式下,雷达发现目标距离为70千米,接近到65千米时,就可转换成“追踪模式”。另外,我试飞员还在海面上进行了“仰视迎击”模式的试飞,当天海杂波微弱,“幻影”2000高度只有150米,两机对头接近,RDM雷达在距离23千米时发现了目标机;但在陆地上空试飞时,因地面反射杂波强烈,雷达屏幕上一片橙黄,无法辨别目标机。不过RDM雷达还有地图测绘、等高线显示等功能,有助于作战和在恶劣气候下穿云下降的安全性。3 C* \" T5 D+ @

" }- M% K  p4 ~/ \  q- y  我试飞员对于“幻影”2000航电系统的整体评价是很高的:“幻影”2000雷达、惯性导引系统和线性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相联,航电系统可自动计算出最佳接敌路线,并导引战机在最佳角度接敌,若配合战场管制引导,还可实施远距离拦截任务。+ {+ J: v% Y; x5 r) z
! Q! e9 m3 Q5 s  E
机载武器5 w: l+ C" X; y1 T3 u1 b
/ D7 r, t5 }) J
  在空战试飞中,“幻影”2000携带“魔术”1型红外线制导空空导弹进行模拟攻击,我试飞员发现只要“幻影”FlC目标机进入导弹红外线导引头的搜索范围内(8度),导弹就会自动锁定目标机。8 L4 o2 r  L: D

# k6 z( q/ C9 J  当时我空军使用的红外线制导导弹搜索角度只有2度,还必须用瞄准光环套住目标才能使导弹锁住目标机,这在某些状况下并不容易。由于我试飞员试飞时,并未挂载超级530中程空对空导弹,因此没有进行视距外攻击的演练。在对地攻击方面,试飞时只进行了模拟攻击,体验了射控系统的功能,并没有投放任何实弹。3 `6 j# z+ ~9 Z4 h2 |

/ Z+ G" |7 x6 n  结语, P' r5 S6 t. F3 C+ m9 p7 l

/ [$ A: q0 n+ l. ]  1982年我空军试飞员试飞的“幻影”2000B型战斗机虽然只是“幻影”2000系列战斗机的初期型号,但在当时我国试飞员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让长久以来一直使用俄系武器的我空军高层对当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虽然法国出售“幻影”2000的意愿很强,但毕竟不便宜,而我国当时刚刚进行改革开放,国家财力有限,所以这桩交易最终未能实现。葛文墉和蒋德秋回国后提交的“幻影”2000试飞报告有多大影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试飞对我国空军和航空工业起到加大发展力度的刺激作用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5-8 12:12 , Processed in 0.026973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