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總統走出去.總統府也走出去

[複製連結]
dunhill男孩 發表於 2007-3-8 10: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14378|回覆: 8
此篇介紹總統府歷史,請勿討論政治話題或違反論壇規定!謝謝合作....
建築風華 
     1919年3月,在長達七年的施工後,台灣總督府終於完工。這座巍峨聳立的巨大建物,標示出日本殖民台灣的新里程碑。這時,太陽旗已在島上飄揚了二十四個年頭。從1895年日本領台時起,台灣總督府當局便利用清朝布政使司西翼的籌防局權充府址(此處亦曾是台灣民主國總統府所在)。隨著殖民前景趨穩,1906年決定籌建新總督府,隨即開始公開徵求設計圖。1910年長野宇平治提設計案獲選。長野的設計後再經總督府營繕課的森山松之助送往東京加以修改,將原為六層樓高的中央塔改為十一層,並加強衛塔、角塔的設計。工程於1912年6月開始動工,至1919年3月完工,造價280萬日圓。
    從建物本身來看,主體部分高五層,中央塔十一層(高60公尺):正面寬約140公尺,側面寬約85公尺,平面呈「日」字形,佔地面積達6.930平方公尺(2,100坪)。外觀上這棟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雄偉建物,因外部敷貼紅色面磚,並以洗石子水平飾帶作裝飾,紅白交襯出一種華麗、活潑的氣息,稍減了建築整體的僵硬呆板(被台人稱為「阿呆宮」)。另外,建物細部則取用了屬於近代西方文藝復興建築樣式中的柱式、山牆、拱廊、圓拱窗等配件,反映出日本自明治維新後,急欲追仿西方帝國強權的趨向。尤其,從總督府正面聳立的中央高塔來看,其威權集中、居高臨下的意象更是不言而喻。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台灣也進入戰爭時期。1945年5月31日,美軍空襲總督府,從天而降的炮彈炸毀了正面左側、正門廊及北側的部分建築;轟炸後的四十五天,日本宣布投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總督府因戰火受損,暫遭擱置。1947年年台灣省政府著手修復計劃,民間也發起捐款活動。修復工程投入人力多達801,009人次。修復後外觀與原貌略有不同。適逢蔣中正總統六十壽誕,故命名「介壽館」。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1950年起為總統府所在地。1998年7月,內政部公告總統府為國定古蹟,它的歷史意涵愈顯珍貴。


「台灣總督府始政第三十回紀念」風景明信片
新高山(玉山)背景下的總督府新、舊廳舍 1925年莊永明提供

台灣總督府建築體部份有五層樓高,平面呈「日」字型

台灣總督府建平面圖(1910年代中期 李重耀提供)

台灣總督府新廳舍剛蓋好的最初幾年並沒有門廊。(1910年代後期風景明信片 莊永明提供)

竹籬、鷹架猶在的台灣總督府新廳舍興建時期。(1916年代風景明信片 莊永明提供)


府前舊光影 
     從現存為數頗多的日治時期風景明信片上看,我們目睹昔日台灣風貌的同時,也再度見證日人治台的「政績」!「風景」之所以成為「風景」,本來就是一種有意鋪陳的「看」。在這些明信中,以總督府為題材者屬大宗;各種角度都有,取景遠近不一;單獨或與其他景物拼貼並陳。隨著明信片的廣泛流通,「總督府」成為無所不在的「看」!

總督府希望被「看」,只有一種情況除外。隨著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推進,戰爭陰影始終存在。因此,1934年總督府進行大規模防空演習;藉著偽裝,想讓總督府看不見!

總督府除了可以親身目睹、或由相機攝取,成為明信片或照片中的取景,它也遍見於郵戳、海報、商標、書本封面或畫作裡;在其中,它成為一個圖案、標誌、符號,或者畫家創作的對象。總督府做為一個視覺形象,必有其在辨識過程中「不可磨滅」處。總督府的中央高塔正是構築其形象無可或缺的部份;即便是局部取用,只要呈現出高塔與下端主體一小部分,那就夠了!甚至在一些台北城的遠景描繪中,只見一高塔悠然凸立在眾多建築間,觀者也一眼就明白了。

戰後,總督府變成總統府。新興殖民強權的意氣勃發,轉為內戰失利的抑鬱據守。建造者的光芒無法被接收;唯獨威權統治的色彩不變。於是,總統府開始戒備森嚴、拒人千里,不那麼喜歡被「看」。

另一方面,日治時期在建物限高的禁令下,總督府一直是最高的。那時,台北各處皆可看到總督府60公尺高的中央塔。戰後,隨著都會空間「朝天空發展」,不具實質功能、只有象徵意涵的總統府高塔,注定要隱沒在不斷改寫的高樓天際線下。今日從空中鳥瞰,我們已經很難單憑幾眼、就能從台北雜亂參差的建物中看到它。不過,隨著政治解嚴,我們卻也愈來愈能走近它、重新「看」到它!



從台北第一女高(今北一女)校舍屋頂看台灣總督府 約1930年代 風景明信片 莊永明提供

從總督官邸(今台北賓館)的庭園池塘遠望台灣總督府約1930年代風景明信片 莊永明提供

台灣總督府風景明信片約1930年代 莊永明提供


再見總統萬歲 
  在一般人的眼裡,總統府的主人就是台灣最有權勢的人。當然,他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差異,權力、任期與產生的方式都不一樣,無法一慨而論。
從1919年總督府完工算起,到目前為止,它的主人共有十八位。其中,日治時期十三位,戰後有五位。
日治時期的十三位主人從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開始,一直到第十九任總督安藤利吉。這十三位主人平均任期兩年。在身分上,他們是帝國委派的殖民地代理人,由天皇敕任。
1949年國府遷台。次年起,原總督府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
1950年在台灣「復行視事」的蔣中正,成了總統府的第一位主人。隨後,他在憲法「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的基礎上,透過「萬年國會」的運作配合,一連做了五任!(當時不明就裡的小朋友甚至以「長大要做蔣總統」為志願。)不過,對一個退守台澎金馬、胸懷故土的領袖而言,台灣終究只是一塊中興跳板。隨著武力反攻的可行性越來越小,他所承受的歷史得失也就越難平撫。另一方面,做為一個威權強人,他也始終讓人民離他很遠。
1978年蔣經國就任為第六任總統,「蔣經國時代」正式來臨!較諸前者,他顯然更柔軟、務實、更「與民眾在一起」。
1988年蔣經國在第七屆總統任內逝世,副總統李登輝繼任,並於1990年正式成為第八任總統。隨著他在國民黨內地位的鞏固,李登輝總統開始主導一連串的政治改造。除了推動國會全面改選,也透過修憲方式,將總統改為人民直接選舉。1996年實施第一屆總統民選。競選期間,李登輝喊出「人民是總統頭家」口號。隨後他成為台灣第一位真正由人民選舉出來的總統。2000年陳水扁以反對黨候選人的身分,當選第十任總統,正式結束國民黨長達五十年來的執政歷史。

蔣中正總統主持國慶大典1951.10.10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提供

蔣中正總統、蔣宋美齡夫人在閱兵台上接受民眾歡呼1953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提供

蔣經國總統(1978-1988,第6-7任)在國慶日向全國各界代表及僑胞揮手致意
1987.10.10 中央社提供

蔣經國總統贈勛李登輝副總統 1985.11.5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提供

甫卸任的李登輝在第十任總統陳水扁就職典禮上致詞祝賀 2000.5.20 中央社提供



國慶廣場 
   1950年以後,每逢雙十,總統府前照例會舉行一場隆重的國慶大典。這個日子紀念著1911年在武昌所發生的大事。不過年復一年,革命建國的光榮故事變得越來越遙遠稀薄;在這個日子裡剩下的也許只是府前一年一度不脫儀式化的慶祝場面。

每年雙十,其實來得很早!為了準備國慶當天活動,各團體早就開始積極動員。九月下旬,各地前來參加閱兵典禮的阿兵哥陸續進駐北一女、建中等校,平日的校園頓時變成營區。當然,這些各軍種的菁英,早在出發前,就不知已在大太陽下踢過正步多少回。台北的中學生其實是國慶日最忙碌的隊伍之一。除了支援國慶各項人力需求,為了在會場上排出整齊劃一的字幕,各校學生早已進行過多次彩排;而為了在這一天演出完美,更讓一些學校樂儀隊苦練許久。至於那些被邀請去參加表演活動的民間團體,他們同樣也需及早準備。這樣的國慶日,其實讓大家都很累!

另外,九月底十月初,總統府外開始高掛慶祝看板,介壽路上也搭起牌樓,營造出「光輝十月、普天同慶」的節慶意象。夜晚,總統府在閃動的燈飾下發光。此時國慶空間中的巨型標語必不可少。從早年的「反共必勝、建國必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九O年代的「自由民主統一中國」,再到今日阿扁總統拆除標語、恢復空間景觀,這些標語的轉變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在國慶日之前,旅居世界各地的僑胞也陸續動身返國。因為彼岸的十月也一樣「光輝」。所以十月成了兩岸僑務工作相較勁的月份。

到了國慶日當天,慶祝活動從清晨升旗典禮開始。接下來的重頭戲是由總統發表國慶文告。在那個「故土淪落猶未復」的惆悵年代裡,這場總統告白秀似乎不曾輕鬆過,永遠都籠罩著一種很悲壯要奮發的氣息。六、七O年代,隨著國慶典禮外賓席上的座次越來越冷清,總統常以「國際姑息逆流橫行」做為開場白,終場總以「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期勉國人做結尾。

總統文告後,閱兵典禮接著上場;這才是國慶活動中的壓軸!在兩岸隔海對峙、劍拔弩張的時代,閱兵既是一種展示實力嚇阻敵人的方法,也是鼓舞國人自立自強的最佳戲碼。每當國軍添購先進武器,或國人研發出新武器,也屢次在閱兵中亮相。八O年代,隨著以和平談判替代武力對抗的兩岸新局開始後,閱兵舞台漸失。(雖然,兩岸間的軍備競賽從來沒有一天停止過)當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不斷遭到壓縮,府前國慶日在喧囂聲中總難掩落寞。不過,隨著政治時空轉換,國慶大會上「領袖一呼,萬民擁戴」的場面也告落幕。現在,至少我們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度過府前國慶日。




三民主義萬歲字型 1987.10.10
中央社提供

國防部女青年工作隊參加大校閱 1960.10.10 中央社提供

「中華民國萬歲、三民主義萬歲」一直是國慶遊行的重點宣傳 1961.10.10 國史館提供

萬象博覽 
  做為歷任總督、總統的府址所在,總統府的空間一直都被高度「政治管理」!除了建物本身樣式所反映出的威權性格,日本人讓總統府坐西朝東,不同於台灣一般的南北坐向,也有著太陽帝國迎向東昇朝陽的政治隱喻。

當時的總督府是可以隨人進出辦事的。而做為當時台北的一個著名「地景」,也吸引一些人在總督府宏偉的建築前照相留影。

另外,日本治台期間為了展示政績或促進產業發展,曾多次舉辦各式展覽會,總督府前有時也成為熱鬧展示會場。1935年總督府舉辦了一場堪稱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展覽會「始政四十年紀念博覽會」。為配合宣傳,總督府前也搭起了活動招牌。

即使到戰後初期,總統府的空間也還沒立刻就「閒人勿近」!

1945年5月的空襲,除了造成總督府部分建築受損外,原本位於府前左右兩側的長官官邸與總督府度量衡所也被砲火摧毀,府前開始出現一片廣闊的視野。1946年第一屆省運舉辦時,曾經在這片空地上,舉辦女子排球比賽。1948年,這裡又成為台灣省政府舉辦「台灣省博覽會」的展覽會場。

1949年大陸情勢益加危急。五月份開始,台灣進入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時期,年底,國府遷台。1950年起,原總督府所在,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府。在接下來的歲月裡,總統府空間如同台灣人民一樣,走入漫長的戒嚴陰影下。這裡繼續是國家要員的活動空間,不過一般人不再可隨意靠近,它的四周永遠佈滿了站哨的憲兵便衣。

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國慶日或元旦的時候,只有在此時,總統府前才會聚起熱鬧的人群,出現歡騰的場面。這也是一般人親近總統府的唯一「合法途徑」。

八O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台灣社會民主化發展,各種抗議活動頻起。做為威權統治最後高塔的總統府,也屢成抗爭目標。博愛特區裡不時架起長長的拒馬,前面是情緒高亢的群眾,後頭則是嚴陣以待的鎮暴警察與身後的總統府。近年來,在許多重大政治問題逐步改革後,大規模抗議事件明顯減少。如今強人已遠,曾被威權高牆禁錮的空間也將日趨開放。

總督府是日人治台的最高機關,這裡當然成為各方要員必訪之處。一張1923年裕仁太子來台期間所拍攝的照片,就紀錄下他正乘坐馬車、在總統府門廊引道上緩緩前行的模樣。另一張屬於戰爭時期的照片,紀錄著中學生在總督府前參加閱兵的畫面。在這樣的空間裡出現這樣的場景,當然並不令人意外。

不過,真正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倒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府並未像戰後一樣戒備森嚴。




1895~1945 總統府生命史
1895.04.17
因甲午一役失利,清朝在馬關條約中將台澎割讓日本。
1895.05.29
日軍近衛師團在澳底登陸,歷時五個月的佔領行動開始。
1895.06.17
首任總督樺山資紀在台北舉行始政典禮,並以清朝布政使司西翼的籌防局權充台灣總督府址。此處曾是「台灣民主國」總統府所在。
1906
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此時殖民事業已趨穩固,佐久間上任未久,隨即決定籌建總督府新廳舍。
1906∼1907
總督府舉辦兩次新廳舍設計比賽,參賽者資格限定為日本帝國領土內的建築師。提案共有五十多件,通過初選者有七件。
1910
通過初選的七件設計圖進行複選。在第一名從缺的情況下,長野宇平治所提設計案獲選。長野的設計圖再經時任總督府營繕課的森山松之助送往東京加以修改,將原本設計共有六層樓高的正面中央建物,改為有十一層樓高的中央塔,並加強衛塔與角塔的設計。
1912.06.01  
總督府新廳舍工程正式動工。地點約在台北城內輻射中心點。此處原為陳姓、林姓宗祠所在,為建造新總督府,特別補償拆遷。工程由總督府營繕課負責監督建造,工匠均由日本請來。工程經費預估為200萬日圓。
1915.06.25
總督府新廳舍結構體完工,舉行上樑儀式。
1916.04.10
日本治台二十年。台灣總督府為向各界宣揚政績,特舉辦「台灣勸業共進會」,前後共達36天。當時尚未全部完工的總督府新廳舍成為展覽會的第一會場。
1919.03
工程全部完工,施工期長達七年。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工程經費增加為280萬日圓。完工後第一位使用新廳舍的總督是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
1931
「九一八事件」爆發,中日衝突加劇。隔年,日本在東北扶植滿洲國。
1934
台灣總督府舉行防空演習。
1935.10.10
慶祝日本治台四十年,台灣總督府舉辦規模空前的「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台灣博覽會」。為配合展出,總督府前搭起展場。據統計,在50天展期中,前往參觀的人次超過當時台灣人口總數的二分之一。時任福建省主席的陳儀亦曾蒞臨參訪。
1937.07.07
「盧溝橋事件」爆發,正式拉開中日戰爭序幕。
1941.12.08
日軍偷襲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太平洋戰爭開始。
1945.05.31  
美軍空襲台灣總督府。砲彈炸毀了正面大門塔、左側升降梯、樓梯間和辦公室二間,靠近台灣銀行的一樓及北側辦公室亦有若干破壞。另外,爆炸引發三天大火,損毀面積甚廣。
1945.08.15
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5.10.25
中國戰區台灣區受降典禮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
1946.10.14
為慶祝蔣中正六十壽誕,迨受損的總督府廳舍修復後,新命名為「介壽館」。民間並發動全民損款,林獻堂獨捐50萬元。
1947.07
台灣省政府建設廳著手原總督府廳舍修復計劃。
1947.09.06
原總督府修復工程正式動工,分六期進行。
1948.10
台灣省政府舉辦「第一屆台灣省博覽會」,以介壽館做為會場之一。
1948.12
總督府修復完成,正式更名為「介壽館」。
1949.08.15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設於介壽館內,陳誠為長官。
1949.12.08
中央政府從四川成都遷抵台北。次日,行政院召開遷台首次會議,會中議決總統府與行政院以介壽館為辦公地址。
1950.03.15
蔣中正總統下令撤廢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1957.06.30
台灣省政府遷至中興新村於今日搬遷完畢。行政院同時從總統府搬出,遷入原為台灣省政府所在的忠孝西路、中山北路口現址。
1963.02.11
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將總統府附近商業區改制為行政區。
1967.02.01 蔣中正總統明令設置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下設國家建設委員會、國家安全局、國家總動員委員會、戰地政務委員會及科學發展指導委員會等。
1987.04.17
  「519綠色行動本部」宣布419總統府示威行動延期,並要求政府於5月19日前宣布解嚴。
1988.09.12
   高雄市政府大樓弊案聲討委員會代表前往總統府陳情抗議,總統府首度接受請願書。
1995.01.02
總統府首次開放民眾參觀,吸引大批民眾扶老攜幼前往參觀。
1995.04
台北市政府向內政部提報,將總統府指定為古蹟,妥加保存。
1995.10
台北市長陳水扁在總統府前舉辦飆舞活動,以示總統府廣場「空間解嚴」。
1996.07
台北市政府公開徵求國人對總統府前廣場之規劃構想。
1997.05
    因白曉燕綁架撕票案,多個民間社團發起「518用腳愛台灣」遊行,抗議治安惡化。主辦單位以雷射光束投射出的腳印,打在總統府中央塔樓上,以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
1998.07
   經過多年審議,內政部公告指定總統府為國定古蹟,並由台北市政府負責管理。
2000.10.08
   為落實阿扁總統「人民才是真正主人」的施政理念,總統府擴大辦理開放參觀活動,並配合舉辦「總統府的故事」特展。總統府假日開放時間由每年4次增加為6次,並於非假日的每天上午9時至12時開放讓民眾前往參觀。
2001.08
總統府於非假日上午亦部分開放民眾參觀
2002
總統府內辦公室全面整修

資料來源總統走出去.總統府也走出去

評分

參與人數 5貢獻 +40 收起 理由
masaki + 5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G192 + 10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張佐民 + 5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寧安 + 10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DDS + 10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dunhill男孩 發表於 2007-3-8 10:37:0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國的勳章
我國現行勳章種類,文職勳章計有:采玉大勳章、中山勳章、中正勳章、卿雲勳章、景星勳章等五種;軍職勳章計有:國光勳章、青天白日勳章、寶鼎勳章、忠勇勳章、雲麾勳章、忠勤勳章等六種。茲簡介如下:


●卿雲勳章
中心圖案為卿雲,卿、慶古通用,慶雲代表祥瑞。此勳章於民國三十年頒行,分一至九等。


●寶鼎勳章
中心圖案為寶鼎,四周為光芒,鼎為我國古代傳國之寶。此勳章於民國十八年頒行,分一至九等。


●采玉大勳章 
中心圖案為玉質國徽,代表國家至上之意。此勳章為我國最高榮譽勳章,於民國二十二年頒行,為大綬、有表,不分等級,專屬國家元首所佩帶,並得特贈友邦元首。


●景星勳章 中心圖案為五角星形,景星即是德星。此勳章於民國三十年頒行,分一至九等。


●忠勇勳章 中心圖案為古戰士出戰圖,四周為光芒。此勳章於民國三十三年頒行,為襟綬,有表,不分等級。



●中山勳章 正章中心圖案為 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副章中心圖案為「三民主義」一書。此勳章於民國三十年頒行,一以紀念 國父,一以酬報殊勳,為大綬、有表,不分等級。


●國光勳章 中心圖案為威武鷹揚,四周為光芒。此勳章於民國二十六年制定,二十七年施行,為大綬、有表,不分等級。


●雲麾勳章 中心圖案為杏黃旗矗立雲霄,四周為光芒。此勳章於民國二十四年頒行,分一至九等。


●中正勳章 正章中心圖案為「中正」二字,副章中心圖案為「中華民國憲法」。此勳章於民國六十九年頒行,為大綬、有表,不分等級。


●青天白日勳章 中心圖案為青天白日國徽,代表國家,四周為光芒。此勳章於民國十八年頒行,為大綬、有表,不分等級。


●忠勤勳章 中心圖案為書和劍,代表允文允武,四周紅色者為火,表示熱情。此勳章於民國三十三年頒行,為襟綬,有表,不分等級。



我國的勳章

評分

參與人數 4貢獻 +20 收起 理由
masaki + 5 感謝您提供難得一見的好照片!!
byronliao + 5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G192 + 5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寧安 + 5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個分!!

檢視全部評分

jojonick 發表於 2007-3-8 12:23:31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問學長:
台灣總督府鳥瞰平面呈「日」字形,是否與日本的"日"字有相關聯?
小弟從前唸中正國中(位於中正紀念堂右側),
其校舍鳥瞰平面則呈「中」字形,亦取其中正之"中"字型。
 樓主| dunhill男孩 發表於 2007-3-8 16:56:3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jojonick 於 2007-3-8 12:23 發表
請問學長:
台灣總督府鳥瞰平面呈「日」字形,是否與日本的"日"字有相關聯?
小弟從前唸中正國中(位於中正紀念堂右側),
其校舍鳥瞰平面則呈「中」字形,亦取其中正之"中"字型。



報告戰情關~
戰情官問的好....
為什麼會「日」字形,是否與日本的"日"字有相關聯?
可能要把當初設計的長野宇平治請出來解說
也許像jojo戰情官說的平面呈「日」字形,與日本的"日"字有相關!
當時日本統治台灣~所以設計成日字形???
種種都有可能~
也許只是一時設計想出來的吧~

不然就要看哪位知識長出來說明嚕
masaki 發表於 2007-3-8 19:07:50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喜歡這篇文章
自己在總統府退役
看這些文章就好像自己以後也是可以變成歷史的一部份
謝謝大大提供
DDS 發表於 2007-3-8 22:11:14 | 顯示全部樓層
從日文網頁整理了一下總統府設計者之一森山松之助的資料

森山松之助(MATSUNOSUKE MORIYAMA, 1869-1949)

東京大學畢業作品:A University Hall(1897年)

資料來源
http://sts.kahaku.go.jp/sts/deta ... 61432&APage=527


森山松之助就職於台灣總督府營繕課期間, 在台灣留下了不少官式建築, 除了台灣總督府外, 台北廳廳舍(日本統治時代台灣分為五州三廳, 台北廳範圍包括今天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這棟建築現為監察院), 台南州廳(台南地方法院)等都是, 不過他在日本最出名的作品卻是”片倉館”溫泉旅館, 其次是新宿皇室御苑(今已開放為公園)的”台灣閣”涼亭, 其他作品多半為民間建築。



長野縣上諏訪溫泉之《片倉館》, 1927年

751坪大的建築, 內有一長4米, 寬7.5米, 深1.1米之浴池, 大概是在台灣待久了, 池底鋪設了可以腳底按摩的鵝卵石, 為日本本土首創。目前該建築已經被指定為有形文化財。

參考網頁
http://ja.wikipedia.org/wiki/%E7%89%87%E5%80%89%E9%A4%A8





新宿御苑之《台灣閣》, 1927年

原名御涼亭, 為了慶祝昭和天皇結婚大典, 當年台灣人民出資獻給昭和的紀念品, 建材的一磚一瓦都是從台灣運過來的, 由森山松之助設計, 於1927年落成。二戰末期東京大空襲, 新宿御苑僅有三棟建築倖免, 而台灣閣是其中之一, 2004年被東京市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


參考網頁
http://tenplusone.inax.co.jp/archive/tokyo2/tokyo2-007.html

[ 本帖最後由 DDS 於 2007-3-8 22:40 編輯 ]
DDS 發表於 2007-6-3 21:2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總統府)後門景觀




總統府競圖之中選者長野卯平之設計透視圖


引用自
懷舊系列-爺爺時代的臺灣

[ 本帖最後由 DDS 於 2007-9-5 19:25 編輯 ]
PrinceWilliam 發表於 2007-6-18 17:12:59 | 顯示全部樓層
在高空中總統府和不知什麼加在起是"大日本"

勳章也有很多呢,................
DDS 發表於 2007-9-5 19: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unhill男孩 於 2007-3-8 10:22 發表
1945年5月31日,美軍空襲總督府,從天而降的炮彈炸毀了正面左側、正門廊及北側的部分建築...



偽裝的台灣總督府
位居台灣政治中樞的台灣總督府,為避免盟軍轟炸,所構築的偽裝措施。
資料來源:《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遠流,2000年。
當年凱達德蘭大道其實還滿窄的


被炸的總督府
雖然有偽裝,但台灣總督府還是逃不過被炸的命運。
資料來源:《台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遠流,2000年。

[ 本帖最後由 DDS 於 2007-9-5 19:40 編輯 ]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6-12 00:45 , Processed in 0.04121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