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軍事政策] 募兵制建言(二)訓練

[複製連結]
SmokeyLT 發表於 2013-10-18 23:13: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8750|回覆: 7
談到募兵制的訓練,我認為太多人都以為是「從今以後只有當兵的小孩要訓練,不當兵的就可以躺著混」。3 G, s5 j) c" _# s. ?, n
0 J6 i5 [+ V+ F% K! M
如果這樣就是募兵制,那麼國家就等著滅亡吧。
* v+ M6 ~* b) [" `* P* H% \. D: C7 I( w2 b* v+ W
國人必須體認到,政府高層也該意識到,軍方更應該準備好,因為不管是徵兵還是募兵,有一件事情永遠不會變,那就是「全民國防」。國家的動員準備是否完備,在徵兵制之下當然比較有把握,但是在募兵制之下也可以達成一樣的水準,只看政府做不做。
# q* ~) b/ l  B( K. y2 H
* N- K7 h# p8 j2 ]徵兵制底下的訓練,是役男入伍以後,實施入營基本教育,分發部隊銜接教育,以及在工作崗位上的在職訓練。訓練出來的成年男子(以及部份女性)基本上都具備了戰鬥技巧,體能,思想教育,以及某些業務或是軍事專長。
6 B  y! X( J5 P$ a9 C# F+ j1 _# `0 t6 [# X
募兵制要達到一樣的效果,在廣度上是不夠的。要代入現代管理的觀念,才有增加績效的可能。在此謹提供三種觀念,希望有所幫助:全方位品管,分解化可達成目標,和模組化訓練。
5 m' S4 d$ _' }0 s' ~6 }; r6 L
% [/ s+ \# @% X6 c5 z3 m全方位品管
& Z9 P" f- K) \" P全方位品管的意思就是,與其到軍中才開始區分良莠,不如從國民入伍前做起。理論上,如果原料是好的,流程是好的,那麼成品一定不會太離譜。這主要是針對非志願役的一般青年,但是只要風氣一開,運動成為人生必備條件,不怕徵募不到體能好的士兵。
1 ]/ t- U! W, w8 ?7 Y' }' a. O" e( w' J: g
全民部份,所有青年男女,尤其是男性,必須在年紀滿16歲時,就接觸國防訓練。軍方的任務不再是從新訓中心開始,而是提早到高中生的年紀,在心智和體能漸趨成年時完成部份的培養。國防部和各軍種有義務提供資訊,場地,設備等,供青年實施基本的訓練,包括體能和技能項目。以後的役男只服役四週,這四星期必需要實施戰鬥訓練,但是如果連槍都拿不動,跑也跑不了,難道任其擺爛?軍方必須確認,入營役男有訓練的本錢,才實施訓練。如果不夠格,那麼請回,等你夠格了再來報到。軍方負責訓練出有戰鬥力的國民,至於基本體能等,是否應該和教育部一起執行,也是一種思維。推廣五育並重講了幾十年了,也該是付諸實現的時候吧?
7 \  H! |! v: f3 A9 h$ |
' ?1 w3 i* U4 Z0 e$ ^! A9 v( M* s這種做法要朝向務實,可以配合許多的條件,包括沒有四星期訓練的結訓(相當於退伍令)不得報考公職;不得出國;不得參加研究所以上的考試;不得領取國家證照等。服役時間既然已經縮的這麼短,我想這些限制都是合情合理,而且各項基本條件特優的青年,可以優先入營,優先結訓。每年都有訓練的配額(精簡人力),今年趕不上你就等明年,反正已經都募兵制了,國家不必等兩三個人,他們自己要浪費光陰,那就變成個人的問題。陸軍可以關閉大部份的新訓中心,縮減剩下的訓練單位,除了志願役的訓練單位維持充足的編制,其他每年假設有一萬名青年需要訓練,就只設一萬個名額,刷掉不補人,被刷掉就排到最後去。地方政府的役政課也不必再發通知叫役男入伍,你不來報名是你自己的問題,沒有退伍令你就是什麼也幹不了。超過一定年紀還沒通過,就以妨礙兵役起訴。
1 t; G9 {% v" [/ C
; B6 I8 F! h$ l: \! a( T. h% ~7 z這些基本體能,可以訂得很低,但是一定要有標準。比方說徒手跑步,三千公尺也許太多,但是一千五總是要有,規定要在12分鐘跑完,絕不為過。上臂的力氣主要在二頭肌和背肌,那麼就規定必須能夠二頭肌啞鈴能夠舉起20公斤曲肘10次,背肌可以負重10公斤步行800公尺或10分鐘,加上一些簡單的肌力要求,國民可以很容易的自行練習,也不容易作弊,有就是有,沒有就多練練,或者依照體型給予不同標準,也可。定出個五項標準,然後只要達成就可入營接受四週訓練,這樣訓練才有效果。要照以往的新訓觀念,一切從零做起,不但曠日廢時,而且成效有限。5 a3 Q! \/ n# A9 D8 {
. s) c0 ^! y( v6 h0 F  f
人都是怕難畏苦。如果能夠把體能變成簡單的要求,就可以減少這種恐懼,減少抗拒,也讓短短四週訓練更有意義。唯一困難的是「耐力」的部份,非要長期訓練不能培養;但是我認為,以台灣的戰略型態,曠日持久戰爭的可能性很低,最重要的是快速動員,機械化運輸移動,快速發揚火力戰力,至於能不能行軍幾百公里,或是能不能狂跑多少公尺,真的敵人打來,台灣有多大,逃是逃不掉的,台北的軍隊也管不到台中台南的,所以耐力部份就交給志願役去訓練吧!
6 G( `1 n7 a9 v* C" J$ r
& k+ Y/ g! |% p然後如果青年決定志願從軍,就按正常入伍訓練著手,至於訓練要求什麼樣的條件,必須要改掉以往的「測驗目標」觀念。在以下會討論。總之第一個觀念就是,「雖然只有一小部份志願役擔任常備部隊,但是每個青年男女都要具備基本體能,才能達到動員準備的要求」。募兵制要是沒有這種認識,等於是開門揖盜,自取滅亡。
9 H# c8 [8 |9 i
6 v3 V. e* `( _* a1 Q8 e. B' Y分解化可達成目標0 `: q! A5 ?& q- V
Reachable Goals是現代基層管理的重要觀念。不管誰入伍訓練,都會有一種速成而被逼迫的痛苦感覺。很多人都說,撐過去一切都是你的,這是一種「土法上馬大煉鋼」的舊式想法,如果新訓只有兩個月,就算憲兵四個月好了,誰都必須在短時間學一大堆東西,還要要求體能和紀律,這種還沒開始就嚇死人的震撼教育,才是讓整個軍事體系很難募到兵的原因之一。當代的小孩你越嚇他,他逃得越快。不能硬幹的話,最好找出聰明的辦法去達成目標。
5 `; D2 Q# v$ a5 r  {& @4 i/ r
: G4 r8 N; \8 _$ Z. l, l一般討論軍隊訓練不外乎是訓練項目(多以傳統式訓練為主,跑步做伏地挺身什麼的),標準(總是想辦法一測到位),或是時間(一天到底操多少體能才算夠?)。分解化目標,則是要看終極目標的用途為何。高司單位必須馬上丟掉那些三千公尺五百障礙的舊思想,也先放下那些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的「只要基本體能好什麼都會變好」的蠻幹心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士兵的體能要拿來幹嘛,一個專業的士兵需要必備什麼技術,這些技術要用什麼樣的體能來操作」。比方說最基本的機械化步兵部隊,步槍兵,需要的技巧當然很多,列舉兩三項:
2 L0 d. u! _" @: N6 }2 J) O「士兵必須能夠攜帶全副裝備(略,約重十五公斤),在有機械化運輸設備的協助下,步行或快速步行進入戰鬥位置(徒步走30分鐘不休息,或是快跑5分鐘不休息)」這樣的要求,需要怎樣的肌力和腿力?
  S$ }  w( p+ [% B- W% ~
. z& _- W% b7 b「士兵必須能夠在各種天候下,攜行標準裝備,進行長達72小時的作戰任務,無補給或欠缺補給」這樣的要求,又需要什麼樣的肌力和耐力?3 U& G+ s$ I* Q+ i) w# V# }2 O

* _) K2 Y! i) r* B「士兵必須能夠在無機械化運輸設備協助下,攜帶標準裝備,穿越可能的崎嶇地形(坡道,山丘,樓房,河川等),盡快就戰鬥位置」這樣的要求,又要怎樣訓練才能達到?6 I8 C" _/ u. T6 J* c' W
. c4 @/ f* A% m  V4 L* d9 ?2 o
高司單位必須思考的,是要怎樣使用這些未來變成「稀有動物」的常備志願士兵,任務要清楚,然後將任務所需的技能表列,然後將表列的技能分解,除了基本體能外,就是這些分解後的技能,每項都訂定階段式的目標,所謂「戰力」不該只是「這個連隊跑步有多快」,而是清楚的把作戰所需的每項技能,每塊肌肉,充分的分解成可以訓練的一個個小目標。這樣訓練出來的每個技能都會馬上發揮戰力功效。
( \, \# u) q9 |7 V- |6 M" [
7 o- j: E: t: f" A% S(記得在金庸小說「碧血劍」裡面,華山派有種拳法叫做「混元掌」,由外而內,自練拳腳而修練內功,這樣發出來的拳術自然帶有內功。小說者言當然是虛幻的,但是放在士兵訓練上我想應該更有用!)
" F( `6 _- U/ z0 `4 C4 [
1 B1 Z8 L& e4 R: C% r0 z# X+ D所以比方說士兵要攜行15公斤作戰,終極目標是15公斤徒步走30分鐘,那就先了解,二頭肌要多有力氣,大腿和小腿肌力又要多少,不必真的上操場走,先每天排練健身房課程,把每塊肌肉分開來都鍛鍊出那種肌力(健身房還可冷氣開放,很人性化,配合熱門音樂加上教練,不必用教育班長兇巴巴的嚇死人),然後再來實施實地操作,這是我親身體驗,我這麼胖,每天都不想運動,想想那種目標多遙遠;可是自去了健身房,碰到了一個很棒的教練,從小處練起,一塊塊肌肉慢慢練,日起有功,現在才四個多月,我的體能比去年好上十倍不止。我想國軍的專業教官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i1 Y5 m# p, s1 {8 |6 j
7 D7 T! F7 u, Y& v8 E/ u1 b8 x4 K
而且這種標準也可公佈於民,讓有心進入軍隊的年輕人,直接自行訓練(只要他注意身體健康和美感,最低限度體態健美把妹也容易?)6 ~  x$ R0 j+ z$ b; V4 b4 K  m

! n& X* D& M- s1 B3 j0 g6 }) V6 o模組化訓練2 q$ {& V& H7 R' j
所謂模組化,就是不必一個訓練中心非要操完全部必須的訓練,而是讓專精的訓練,分開在不同的設施中訓練,這在新訓中心並不少見,但是缺乏動力,重要和不重要的技能混在一塊,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等基層幹部,誰也沒有權力決定哪個比較重要,最後還是拼命在操練「長官要看」的部份,練出來一些腦袋空空的大頭兵,很多也是混兩年退伍算了。- ~! M, Y& k' g! k0 \) Y
, ^) [4 M; ^6 D: o
要實施募兵制,意謂著士兵服役年限變長,軍事技能專業化,我們要的不再是只會聽一個命令做一個動作的兵,而是要一群有獨立思考能力,能夠應付戰爭需要,協同其他人員和單位作戰的專業軍人。這中間的難處就是人員徵募不夠,單位馬上要人去填滿空缺,訓練一定會草率。那麼土法上馬的煉鋼法又會捲土重來,訓出來的士兵要是和以前徵兵制沒什麼兩樣,甚至更差,那國家不就完蛋了。人數變少素質又變差,還能拿什麼去作戰?
% \0 Y! @2 s9 y' h! }) k1 N/ p4 g
! d0 S7 O- A+ K9 _8 V模組化是一個應該深植於精簡化後的軍隊中的觀念,整個組織都該隨這個觀念調整。一個常備旅,應該在組織上調整,哪個營主要是任務營,外帶20%的訓練色彩;哪些營是預備營,就增加訓練色彩減少實際任務,這樣輪調,才會有效率的充分訓練士兵。至於項目,內容相當多,應該要另開一章討論,在此先打住。2 q! [9 w, ?! ]7 `* z% p" ]/ i
) \% M5 A$ L% h# W; }
國軍建軍目標應該是最重要的課題。目標是固守台灣,那麼就要全盤考慮軍隊的用途和需求,不浪費半個人力。單位變小,每個單位都是一個「模組」,不同的任務可以隨時抽調不同的模組搭配,而每個模組依照其特性,可以特化其訓練的重點。這是現代的思維。
& G. ^7 y& o) |' b% E( u4 V1 W) v' w( q0 C' X  q. ^: T- U
小單位的作戰應該是國軍最需要的,大單位的會戰則機會根本不大。可是很多的訓練思想都還停留在五十年前的標準,說是要小單位作戰(所謂小單位,應該以排為單位,三十到五十人為編組),偏偏軍隊的編組總是脫不了連營旅,這種疊床架屋的方式,當然變成訓練不切實際的病源,一個旅長或營長,是要怎樣管理每個士兵的訓練?最後都變成只看一兩項,造成底下幹部只能也只會「做給長官看」。這也是個大問題,可以另開一章。
- {& x. w: I8 c; l0 F
4 K+ f& v4 y. Q, E本來想寫個三五章,但是越寫,就覺得越多可以寫。希望這些不是我個人的胡思亂想,而且我的思慮也不是百分之百週到,只能算是皮毛,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的初衷絕未改變,等待學長們予以補充!/ J( m( l) l8 \- R8 G1 P! X# y6 Q
% T' t! K  e5 i% o2 e3 D& x0 X
[ 本帖最後由 SmokeyLT 於 2014-1-19 00:46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5貢獻 +5 人氣指數 +5 收起 理由
313營中尉人事官 + 1 讚!
ARMADISE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bryanwang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abb431128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sharka + 5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bryanwang 發表於 2013-10-19 15:58: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在決策中應該是較保守與安全的作為,但是臺灣目前忽略國防軍事安全,導致於有了最好的打算、最壞的準備,若是有一天戰事爆發絕對是"必死無疑"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3-10-20 10:51:07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認為國防部可以和體育署合辦活動,特別是體委會併到教育部之下成為體育署。
! n# J6 {5 n) a2 W4 H8 T3 k日前曾和漆彈協會秘書長請益,小弟問體委會併入教育部,等於縮編和喪失獨立性,對運動推廣會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 v! k' Y- H0 Y9 x0 T秘書長表示這樣更好!因為併到教育部,更可以直接面對學校,對於推廣運動和場地調接更方便。& L* I& q' l  f: f
小弟認為國防部是可以善用自己本身的場地、設施,和體育署合辦一些活動或競賽。例如:競走、趣味競賽等非競技項目的比賽,或是專業點的半馬、全馬、鐵人三項等比賽。7 g4 r: }* Z3 y- K
這樣很容易讓全民國防和募兵的觀念,滲透到老百姓中。最好是多搞些社區型的團康性質的競賽,或是每年寒暑假地方民代常辦的溜冰夏令營,游泳夏令營等等。# f# \1 w, M- n4 h- E; u7 [
這些活動花不了什麼經費,也動用不了多少軍方人力。什麼志工、巡守隊等樂於支援,軍方也容易搞好軍民關係,地方人士也容易和軍方建立起夥伴關係。+ L" w0 d9 t3 G9 A% l0 k' i
而不是每次非要搞個又是戰鬥機、又是坦克的,才叫全民國防。勞師動眾之餘,老百姓對國軍的好感也僅只於營區開放這天。改天軍民關係緊張,當地百姓又跳出來罵最大聲,而且還巴不得你趕快牽走。8 y9 }4 y; u  Q; Z
這些團康性質的競賽,或是夏令營等,很容易篩選出喜歡運動,喜歡冒險犯難,具有領導特質的學生。這些就是潛在的募兵種子,未來從軍的機會會比一般人高些。就算不從軍,對於國軍的好感與支持,更願意主動當國軍宣傳的口隊伍。
張致華 發表於 2013-10-21 23:37:10 | 顯示全部樓層
當初搞這個"軍事訓練役"時,曾有國軍高層信誓旦旦的說:體能太差或等等情形者,會用教召補回等等之云/ v; |- p& G1 P" \2 \
當時看了報導,只有一個想法:這位軍人的法律與觀念,怎麼會那麼差呢!9 \! [9 H5 o9 H9 R, @+ f
役男四個月役期期滿,等同符合退伍要求,只要護照拿了就可走出國境
% [! _' k' j5 n& ]點召?教召?只要出國有家人報備,軍方能耐我何呢?
# Y8 m  Y: i6 h( t) i5 V, u. y& j! {1 f4 N) V1 g" f' n
因此我非常贊成煙排的論述:
& S7 o8 T' Q- Y  W1 X這種做法要朝向務實,可以配合許多的條件,包括沒有四星期訓練的結訓(相當於退伍令)不得報考公職;不得出國;不得參加研究所以上的考試;不得領取國家證照等。
* N5 D9 s9 w# ~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真要做戰時靠這些現役軍人,別說7天的有效嚇阻,我看隨時都有可能被威脅) k( N& _! v# ~9 N0 n
如果沒有堅盾的備役,這輸贏想力拚高下,無意是以卵擊石的悲劇,也別讓社青學子認為四個月很好混
" U4 w7 o% s4 z9 B  D尤其是利用寒暑修的學生,抱著分兩梯次的受訓,輕輕鬆鬆就可以拿到"退伍令",一定要紮紮實實的訓練與要求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313營中尉人事官 + 1 讚!

檢視全部評分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3-10-22 22:53: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4哨 張致華 的帖子

悉滴~~+ @5 p* S9 X& C* U$ L
小弟也非常贊同,既然要考公職、拿國家證照,表示你想要替這個國家多做一點事情,或是多享受一些國家級的福利。那就應該要服完兵役,達到最低的標準。
( N6 y3 {/ _1 _* A( D" C( F6 P但在這個理盲濫情的社會,民代和記者是否支持,恐怕是個大問號。5 d9 W- q1 O, z6 d7 _: L: R
到時候又被冠上甚麼歧視啦、公民權利等等的大帽子,又是一池臭水。
張致華 發表於 2013-10-24 01:2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陸軍現在搞"戰備營"全志願役組成的單位,號稱:福利好的優質服役首選0 q# {! u0 [7 S& V/ G  m$ J
但不禁要問:甚麼都可以給最好的,體能與戰技真的會比較好嗎??. l  A) l2 J% K1 @$ x
既然針對志願役提高生活與福利待遇,想必會給現役想簽下去的衝動感
, N$ R7 \$ q+ c: M' D但:我覺得沒經過實際演訓驗證,我不認為這戰備營有很強的戰力- ~1 i( Q. G" x/ o* ~" i

# K1 D" Y1 m8 s5 }3 _1 ?當然!我們不能拿特戰部隊的訓練相比,但至少必須也要有3分之2的水準以上% b, k& @% N& J- P6 v
甚至採用營對抗來驗證戰備營的實力,雙方火力配備與人員裝備相同下" K5 L3 \# p' T! b! `2 e5 x' a
一般徵兵營與戰備營可以互相對抗,戰備營輸了呢!就下基地整訓3個月,全員停休加強訓練) ~( V( A# Y$ E4 T1 Y9 O& r, M# u
既然要給蘿蔔也當然要給棍子,否則只是糟蹋納稅人的稅金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3-10-24 08:14:11 | 顯示全部樓層
學長說的戰備營營對抗,小弟日前曾和現役友人提到此事。4 q5 P$ c/ ]+ f

7 s' v9 v+ a9 A9 o建議可在戰備營到位之後,事實的公布戰備營和一般營留營率、戰力評鑑、軍紀士氣等數據比較給國防部、三軍統帥、媒體、民代了解。有漂亮的成績單,自然可以大聲的推動戰備營這項政策,甚至推廣至全軍,以及友軍仿效。, F' @6 H" n6 E% B& B

# o" h  e4 q4 @6 b2 A" A6 O; j過去精實案廢師改聯兵旅,未來全募兵制更會壓縮國軍員額和指揮層級,說不定以後就是陸令部>旅 (指揮部) >營>連這樣的指揮序列。既曰戰備營,應該在基訓的期末測驗採用營對抗的方式來測驗。過渡時期可採戰備營與一般營的營對抗,或是戰備營與陸戰營的營對抗,待全軍推廣戰備營之後,由戰備營對抗戰備營。+ s. D! J; `& s6 p# v: }8 W1 Y7 y
* U9 o) i8 F* F4 {, p
營對抗也不要和過去一樣,老是藍軍獲勝。該是紅軍贏就是紅軍贏,該是藍軍贏就是藍軍贏。讓成績自然呈現,不需要在遮遮掩掩。打勝的營隊可仿效榮譽虎旗,由司令頒授榮譽旗掛於營旗上,提振部隊的士氣和榮譽感。
( i& h- N7 z1 A) a2 N% J9 y( E" }" [9 ^3 w' o9 |/ c$ U0 T
此外,如果可以的話,演訓應該動員後備部隊之後,由後備軍人伴隨現役部隊和假想敵軍對抗。而非現役打現役的,後備打後備的,甚至現役對抗後備都是可行的方向。不然平常現役和後備沒有聯合作戰的機會,指揮協調都陌生缺乏,真要打仗時你叫這些二十幾歲的年輕排長,或是三十出頭的連長,怎麼和四五十歲的後備老大哥並肩作戰?+ D5 E9 J, z+ c+ k6 C9 f+ m
  ~2 i6 c4 e: H7 e4 t7 Z
台灣人做生意是很厲害的,很會變通的。反觀我們的軍隊體制,將官兵訓練成僵化的思維,如果後備軍人的變通方式,一樣能夠達到作戰目標,或是發揮奇襲效果,和現役的彼此刺激做腦力激盪,有何不可呢?
sharka 發表於 2013-10-24 08:52:25 | 顯示全部樓層
多年前曾經提過後備與現役的對抗,當時某軍系立委大表支持,只不過國防部可不是這麼想。
/ p( E: r& ^  S6 K8 |表面上說的是整個架構錯綜複雜,無法實施之類的冠冕堂皇理由,私底下卻是擔心現役的要是打輸後備,那個面子可是丟大了,因此遲遲找理由推托。
7 S9 R: @- f' ~1 A! s( ]8 v( `( Y一位現役友人擔任過北考部的測考官職務,他跟小弟說,現在對抗倒是已經沒跟以前一樣,兩三下定生死,而是以各單項評比分別計分。他說,有的單位運動能力強,但是另外一單位可能是火炮設置到位,所以單項成績會有高有低,也比較可以避免一邊全勝一邊慘輸的尷尬。另外透過這樣的評分成績表現,可讓演訓單位針對自己的弱項加強訓練。小弟個人覺得這樣的評比也是不錯,只可惜人天生就會競爭,有一個明確的總輸贏,還是會讓人積極努力一點。
7 f% j( h7 C0 u1 J/ d+ H; ?* M不過以往紅藍軍對抗時,藍軍必勝這套戲碼一直以來都為人詬病。小弟下部隊後沒多久,單位的步兵對抗回來,每個人幹聲連連 。結果原來是排定五天的對抗,第二天紅軍就攻破藍軍指揮陣地,這下子根本沒得玩,統裁官也很頭大,討論後要紅軍再退重新來...最後判定是藍軍勝利,這是哪門子的邏輯?退伍後認識一些朋友,有幾個有跟小弟單位交手過,他們說最討厭跟你們打對抗,根本沒啥機會出場就結束了 ,雖然判定是我們贏,事實上誰贏誰輸大家心理很清楚。0 f* v3 O/ k/ N* V6 n- l4 Y1 v
7 w& `' h) h% h$ l
國慶時,後憲重機隊的完美演出,代表的就是後備的實力不容小覷。最近也聽聞陸軍專科學校(士校)老校友鼓號樂隊也開始集結,想要效法後憲重機隊,明年期望可以以老校友、現役學弟妹一起表演的方式,讓社會民眾看到他們團結的一面。
- W' j1 I4 \6 e) ?
4 @, P( I" ]; B" l2 V( o- v& `[ 本帖最後由 sharka 於 2013-10-24 09:04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憲兵少尉 + 1

檢視全部評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6-12 05:03 , Processed in 0.027236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