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okeyLT 發表於 2011-3-4 01:40:32

銀行症候群

今天看到一則消息,先不說是什麼消息,先說它讓我想到銀行的放貸。


******************************

去銀行貸款過的人都知道,貸款的三個利多:有價資產(擔保品),高信用分數(擔保人),以及穩定的工作收入(償付能力)。乍看之下,這很
合理,因為銀行不是慈善事業,它還是要獲利,還是要確保其投資的回收,因此要求這些並不為過。

錯了,邏輯上不能完全說動我。

照這種說法,人有錢,有人脈,又有好的工作,才能向銀行借錢;窮人,沒沒無聞的人,工作僅足溫飽的人,要怎樣向銀行借錢?根本就借不到。於是許多人非要借錢不可,就要找人擔保,借人的土地房屋質押,或是偽造收入證明,反正銀行真的不在乎你的證明怎樣來的,完全的漠視當初訂下這些規矩背後的精神。只要你肯鑽,就能借到錢。老老實實的窮人,就是半毛都借不到。

這就是銀行症候群的病因。這病很嚴重!它往往造成以下的悲劇:

第一,被有錢人愚弄,借了錢不還,因為是大戶,你還拿他們沒辦法,只好由其他客戶買單。
第二,明知窮人無錢無保,他們拿來具保的房地契多半是借來的,等到還不出債,去法拍無辜第三者的資產,造成多少悲劇。
第三,等於變相鼓勵人走門路,造假;但是越會造假的人,越會賴賬不還,這是人格問題。
第四,需錢用的人借不到錢;不需要錢的人可以用更低的代價借到更多錢,非常沒有社會正義。

******************************


回到我今天看到的消息,是說加州洛杉磯郡有六所私人學校被迫關閉,因為他們意圖用作弊方式來提高學生成績(加州政府聯合評鑑),以獲得州政府的補助。

乍看之下,頗讓人覺得應該,考試作弊?該殺!

但是背後看看,這是什麼邏輯。州政府的聯合評鑑,本意是用來篩選學校,成績不佳的予以補助,輔導,讓弱勢環境下的學生能得到公平的機會。曾幾何時,這種考試竟變質成了州政府「審核」辦學績效的標準?如果學生成績不良,竟要以「砍預算」為懲罰手段?這就是「銀行病」吧!

本來就因為經費問題,已經無法提升學生水準的學區,你還要砍它的預算,就像是本來就已經很窮需要錢的人,你要他拿出不動產和擔保品才能借錢。

拿不出擔保品和不動產,只好造假,或是商借親戚朋友的;甚至只好尋求地下錢莊,造成更大的問題。

辦不好學的學校,也只好靠作弊達到標準,混到經費;學生的程度不會就此增加,反而問題會被掩藏,沒人知道這些學生其實根本底子就不夠,但是誰在乎?學校能拿到正常經費就偷笑了,要多花一分錢教育他們,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銀行病」充斥在我們身邊,尤其是軍隊裡面。

「裝檢」不合格,單位要記過。「裝檢」的目的主要應該是查核誰需要補充,誰需要更新,誰需要修護。戰爭來臨,每個單位要發揮最大的戰力。結果呢?裝檢變成檢查績效的工具,變成大拜拜,變成虛偽造假的大本營,這已經討論多次了,但更重要的,就是領導者的無能。

因為無能,所以把這樣重要的檢查,這樣重要的實務工作,變成了大家唯恐門面不漂亮,非要造假不可的祭典。
因為無能,所以該做好的考核沒辦法做,只好犧牲重要的裝檢來當作考核項目,完全喪失裝檢的意義。
因為無能,所以養出了一批不問情由,只顧看門面,只會照章辦事,還沾沾自喜的官僚。
因為無能,所以放縱造假虛偽的人,任由他們得到高分升官發財,殊不知越會虛偽造假,越會反過來出賣整個國家。

除了裝檢,凡是軍中的「大拜拜」式的測驗,都是一樣。只要有標準,就有門路可以繞過標準;只要是規定,就有撇步可以不甩規定。我們天天喊得很響的「務實」,就是要領導者自己親眼去看,親手去做,親自去體會數字的涵義,而不是照本宣科,貪圖方便,把所有幹部都變成造假專家。

「銀行症候群」很可怕。想想,我們自己為人師表和父母,是否也這樣子本末倒置?

我在教書時總是告訴學生,不要擔心考試,考試的目的是要知道你學會多少;考完不會的我會再教,下次再考一樣的,會了為止。這就是教育的過程,絕不會因為想要找學生麻煩而隨意的出考卷!

SmokeyLT 發表於 2011-3-4 13:59:27

我提出的考試方法,通常是在時間許可下,會考兩∼三次的期中考,和一次期末考。

每次期中考以前,會來個小測驗,題目從期中考卷裡抓一半,另一半則是隨機選題(我教了很久,已經有題庫)。考完過幾天馬上考期中考,考完一週內發還,檢討訂正。下次期中考就包含這次範圍,再下次就包含更多範圍,以前出過的題目予以變化再出一遍。這樣考過幾次後,期末考是允許帶小抄的,我的小抄規定有三:

1.以一張紙為限,正反兩面愛寫多少就寫多少。
2.不可以影印,不可以剪貼,不可以打字,不可以用電腦列印。
3.考試內容100%由期中考出題,一字不改。

結果,就算最差的學生,還是會懂得,拿出三份期中考卷,乖乖的一題一題抄在紙上,全班期末考成績最低分幾乎是九十分起跳。

結果,還是大家都PASS;結果,成績還是做得很漂亮;但是,我的學生真正記得了我講的重點,因為我考了他們四次,又讓他們自己抄一次,再無可能忘記。

我們都會說「考試是手段」,但是我看過真正像我一樣把考試當作教學工具的老師,實在不多呢。

wsw968 發表於 2011-3-4 15:14:51

在下不才,看了長官的文章有點不一樣意見,如有冒犯請原諒:

一:私人銀行不是社福機構,是營利單位。
  要求保障是對於股東利益的維護;給予有絕對償債能力的貸款對象較低的利率,則是爭取利潤的方法之一。

二:對於償貸條件較弱的民眾,政府應提出相對的措施。
  就以台灣而言,政府可以將一定比例的公,勞保基金,國民年金及其他社福基金,按銀行利率(或孕i利民。

三:沒有絕對公平,只有相對合理。
  不要期待沒有特權的環境,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價值。"沒有一個國家"不存在特權這回事,只有相對多寡罷了,當特權無法消弭,至少要讓自己提高到可以自在生活的層次。

四:學校跟銀行,根本不是一回事。
  學校要教育學生,銀行賺客戶鈔票。要是有一天,銀行開始教育客戶,學校只賺學生鈔票,這他媽都成啥世道!

SmokeyLT 發表於 2011-3-4 15:44:33

回覆 3哨 wsw968 的帖子

冒犯是一定不會的,至於銀行,我認為您說的很有道理,只不過銀行要解決這類問題還是無解,再怎樣也不會隨便把錢借給沒有任何信用擔保的人。這就是為何需要第二線的金融週轉機制,甚至地下錢莊,都在社會上發揮了一定的功能。但是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的資金成本就太高了。

但是在公司行號機關學校內,組織領導者是可以避免這種問題的,端看怎樣做,比方說有句話,能者多勞,這是否也是一樣的邏輯錯誤?為何「能者」已經貢獻了他的「能」,還要多付出「勞」?好的領導者一方面會讓「不能者」多做點來歷練訓練他們,另方面必須能夠安撫「能者」讓他們多做點也不埋怨。

至於您寫的第四點,很幽默,不過似乎和我的文字無關。特此告知。謝謝!

軍犬康岳 發表於 2011-3-4 22:29:17

我很欣賞菸牌學長的考試方法,也很贊同這種教育理念,畢竟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該階段他們所需要學習的部分,只是在台灣,我對於高中部分的歷史科教育就真的看不太下去,以我個人觀點來說,高中階段所學的歷史課程早已超過過去國編版那種程度,甚至有很多是我在大學上課時才知道的內容,而今日的眾多出版社早就將這些列入課程內容了,甚至有學生回學校說他們大學上通是歷史課程和高中相比,幾乎一樣,甚至更簡單,而這種我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jason_tien 發表於 2011-3-4 22:35:42

原帖由 SmokeyLT 於 2011-3-4 13:59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我提出的考試方法,通常是在時間許可下,會考兩∼三次的期中考,和一次期末考。

每次期中考以前,會來個小測驗,題目從期中考卷裡抓一半,另一半則是隨機選題(我教了很久,已經有題庫)。考完過幾天馬上考期中考 ...

報告菸槍排指揮官:

在下;也曾經在個人有限的教學的教學經歷中,
使用類似的教學方法,獲得授課學生的普遍歡迎.
並因此教學方式,獲得學生普選為全校最佳教師.:victory:
但是;前提必須是校方能接受此種授課方式.

在台灣....似乎不太容易被接受!:xd:


註:不太容易被校方接受:xd:
頁: [1]
檢視完整版本: 銀行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