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rvana1976 發表於 2013-6-18 11:38:06

原帖由 sharka 於 2013-6-17 18:54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沒錯,就是這款,不過這是第一代的,現在有一輛改成第二代,而且改的很大膽。
第一代的車.....唉.....
學長說的是像兵圖66期報導的這樣嗎?
http://www.yark.com.tw/yark_bike/blog/yark_20130201_03.jpg
不過這和原本的差別似乎只有在四週加裝護網、移除後座座椅(只能站或蹲在後面?)及絞盤不同而已,連個越野胎也不願換...
希望學長說的二代不是這台,而是將現在這個囧様改成「真正的突擊車樣式」

sharka 發表於 2013-6-18 12:34:55

唉,我只能說,國防經費用在人事費用上太大了,所以............
其實若真考究起來,小弟說的二代應該往回縮成1.5代:lol:

nirvana1976 發表於 2013-6-18 13:26:47

原帖由 sharka 於 2013-6-18 12:34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唉,我只能說,國防經費用在人事費用上太大了,所以............
其實若真考究起來,小弟說的二代應該往回縮成1.5代:lol:
所以學長說的就是兵圖那台啊...好失望啊~~
還以為國防部終於被罵醒了說....

邱明宗 發表於 2013-6-18 21:46:21

中正紀念堂前的裝甲車輛

既然要使用特戰突擊車,為何不使用中正式M151吉普車改裝使用,必竟它是軍規測試過的吉普車,可空降、涉水、越野、再加上是四輪傳動、扭力也較大,其性能一定比民用改裝的特戰突擊車來的好。國防部的腦袋瓜是在想什麼?

SIGP226 發表於 2013-6-19 00:58:53

國軍雖然未採用此賓士吉普車,但該廠的G-Wagon 290確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服役。
此車輛的起源是為了讓特戰官兵能夠迅速突襲,美軍在中東戰場也獲得相當效益,像是常見的「沙漠巡邏車」。利用低成本的拼裝車輛作為輔助機動工具,部分車輛甚至只有鋼骨結構而沒有車體。
對於SC-09A的待改進之處,21哨提及的絞盤與輪胎,印象中車首的捲揚器油壓管外露,設計實屬不妥;車胎是用普利司通,詳細的越野、抗爆功能不清楚,不過個人經驗是馬牌較佳。
另外車體下方的機油箱缺乏保護,突擊過程中翻山越嶺,難保不會因路面顛頗而擦撞產生龜裂。

[ 本帖最後由 SIGP226 於 2013-6-19 01:00 編輯 ]

sharka 發表於 2013-6-19 08:00:15

早年海軍陸戰隊還有一批是吉星改的,這一批評價如何不太清楚。
但是小弟以之前開吉星六年多的經驗,用吉星來改OFF ROAD能力絕對比福牌改的還要好,而且零件一堆,後勤保修根本沒問題。
吉星會改的,有能力趴掉一整群高級品牌的越野車...............

jameslanx 發表於 2013-6-22 01:49:11

個人感覺雲豹完全是由平面鋼板切割組合起來的,或許是為了節省模具費用的做法? 這樣的造型側面避彈效果會差一些。

nirvana1976 發表於 2013-6-23 09:45:35

原帖由 jameslanx 於 2013-6-22 01:49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個人感覺雲豹完全是由平面鋼板切割組合起來的,或許是為了節省模具費用的做法? 這樣的造型側面避彈效果會差一些。
不過當代輪型甲車幾乎也都是車側垂直
應該跟不再做不切實際的步兵艙射孔設計有很大關係吧
因為有步兵艙射孔座椅就必需設計在中間,以背對背的排列方式方便艙內人員朝外射擊
這樣車側傾斜對車內空間的影響就不是那麼大,因為人員是坐在中間
現在棄步兵艙射孔設計後,座椅就可恢復成面對面對設計,人員坐在兩旁以發輝最大空間運用
如果這時車側還是傾斜設計,那兩旁的人員乘座空間就會被壓縮到
而復合裝甲技術的應用,不需傾斜也能達到輕兵器及榴彈破片的防護標準(除車頭需到機砲等級)
那就沒必要再做車側傾斜設計來壓縮車內空間,車側垂直儼然成為主流設計

[ 本帖最後由 nirvana1976 於 2013-6-23 10:03 編輯 ]
頁: 1 2 [3]
檢視完整版本: 中正紀念堂前的裝甲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