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兵少尉 發表於 2008-6-5 22:15:12

回覆 9哨 MP269C570T 的帖子

報告峰哥∼

那看來你們當時的確是蠻幸運的了!

最起碼可以從班長們的口中聽到一些外面部隊的真實面,
總比當年學兵一直問我們∼但我們根本就答不出來的要好上太多!

你們在經過新訓班長的一些解說之後∼總是會大概知道一點眉角,
要比前面梯次準備要下部隊的那些學兵們要好囉!

憲兵少尉 發表於 2008-6-5 22:18:33

回覆 10哨 evan548 的帖子

請問輝哥∼

當時調進中心的一定都是大專預士嗎?

是剛好那批梯次接近的大專預士的時間點剛剛碰巧?∼還是一開始就是只要調大專預士?

我是覺得不論是否為大專預士,
在外歷練過有經驗且優秀的預士都是可以的對象啊!
(輝哥當年一定也是個優秀的預士..........)

evan548 發表於 2008-6-5 22:31:38

回覆 12哨 憲兵少尉 的帖子

報告傑哥:
當時的觀念,頂著大專畢業的義務役士官兵,總是比一般兵來得吃香,
這是不成文的規定,甚至也可說是天經地義的。
也正因如此,當時憲令部決定實施領導士官外調進中心時,
優先考量的也就只有大專預士,一般兵是想都別想的。
所以囉,好李家在,讓小弟在待退時能安心在部隊養老:titter:

噓!偷偷告訴傑哥,小弟服役時只是個默默無名的小士官,因為我不強出頭但也不擺爛,所以是不怎麼優秀也不怎麼包啦!

GVMonkey 發表於 2008-6-5 23:12:43

這樣算一算後來的學兵還真是幸福
有外頭調回的領導士官 可以有實務的教授 也讓中心的學兵好有心理建設..........
不像我們當年
中心班長清一色都是憲校結訓就被分發到中心直接當教育班長...........
部隊的一切 一問三不知...........
不要說甲服.............
連擦鞋都是"Tiger Blue"式的教導我們.............
而中心結訓用的假服還是我放假回來帶回家 找我那忠貞275的大哥教我........
才做出個雛型.............
那甲鞋就不必多說了...........
一樣是沒教...........
下了部隊 只能夠捏著LP 任排副把我們的"丁種鞋"(在它眼裡)用刺刀揉躪...............
再用淚水與汗水慢慢的把它補平推亮 以達到標準不被電.........
而甲服呢..........
早在下部隊的第一天 從莒園大水塔爬到營部早已經不成"衣樣"..........
只好含著眼淚 蹲在學長面前 恭學甲服甲服的燙法.............
站在安官桌上 讓學長幫你量長度一針一線的臨行密密縫.............:L :L
我想中心班長有教到的唯一的就是忍耐...........
因為被他們當豬看當狗操 已經習慣了............
所以下部隊後班/學長對你的再操 再罵也只是錦上添花.............
也都可以忍過被操被電 不會受不了兒自殘或是申訴:L :L

憲兵少尉 發表於 2008-6-5 23:28:15

回覆 14哨 GVMonkey 的帖子

我可以體會學長你當時的心情........

的確!
許多學長在回憶時都曾提到中心所學所教的一切都被嫌到不行!
但在當年在中心的我們也沒辦法啊!(這不是推拖之詞)
以我來講∼
在憲校時劉區隊長有教我們做甲服,
你認為一個中尉軍官所教的甲服與一般部隊所學到的做甲服的差異會多大?
還不是就一些基本的?
我到現在還記得的就是膠圈的高度是在甲鞋鞋孔的七上八下位置,
弄膠圈也只是弄一遍給我們看後就自行想辦法,
既然我學的就只是如此,
我到中心後再向班長所看的也大同小異,
所以學兵們學到的就是這副德性了!

中心的事情真的是很多,
我再以甲服為例∼
沒時間也不可能去細釘到每位學兵做的是不是合乎基本要求,
在該教做甲服的時間後就不太可能會再花時間去細看每位學兵了,
頂多就是在每週踢正步前部隊集合起來做檢查,
但有只是就看的到的做個樣子,
難不成當時還叫學兵們去拆去調整嗎?

我們那時候的最高原則就是不可以讓學兵們有閒下來的時間,
晚自習時間就是拿來擦槍、操戰技!
偶而睡前再跑個5000或做體能,
不像外面部隊中只要資歷夠就可以藏龍或擺老,
就算是再怎麼菜的菜鳥∼下部隊後總會有一點點自己的時間吧!
這跟中心的生活型態是迥然不同的!

以各位在外歷練過的學長(弟)來說,
外面最重要的事就是各項勤務,
至於操體能或是上戰技等就等到去整訓時再說,
所以每天的重心就是上哨或是其他勤務,
總不可能從上午八點一直搞到晚上十點,
對於外表的要求總是會比較注重吧!

[ 本帖最後由 憲兵少尉 於 2008-6-6 00:07 編輯 ]

marco.teng 發表於 2008-6-6 08:05:20

小弟淺見中心與部隊間的問題以矛與盾形容之可能稍稍聳動了些,矛與盾屬於針鋒相對的性質,我想中心與部隊間除了諸位學長說的理論與實際上的落差問題外,應該不存在矛盾的問題才是!
不過這類理論與實際操作上的落差問題,如同諸位學長說的,不只在中心與部隊間,一般的大學教育與企業間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實踐需要理論作為基礎,而理論需要實踐來加以驗證與完善,兩者應該是關係緊密、缺一不可且唇亡齒寒的;而小弟的觀察是這樣的落差來自於理論更新的步調跟不上實際應用的速度。
而由10哨學長所說明可以看出憲令部也有此企圖心由87年開始由駐外部隊外調士官回中心試圖解決落差問題,然看來效果不彰;只是不知道當時憲令部是否只有外調士官回中心此一舉措而無其他配套措施如:為學兵增開勤務部隊服儀暨勤務實作等課程? 如果僅有基層士官的調動而沒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即便是整個中心軍官由外調內換了一輪,不僅中心的學兵沒教好(不是說士官的素質差而是中心學兵要教育,中心士官的專長在教導,但駐外部隊的士官主在領導)更會拖累駐外部隊的戰力(中心沒教好,相對下部隊銜接教育更要多花以倍計的時間進入狀況),其結果可能落得立意甚佳但是不切實際,不僅事倍功半更可能是徒勞無功;與其如此倒不如送說菜不菜說老不老的中心士官到駐外部隊實習個三五個月或直接在憲校開個相關實務課程來得實際。

sharka 發表於 2008-6-6 09:27:43

原帖由 evan548 於 2008-6-5 22:31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報告傑哥:
當時的觀念,頂著大專畢業的義務役士官兵,總是比一般兵來得吃香,
這是不成文的規定,甚至也可說是天經地義的。
也正因如此,當時憲令部決定實施領導士官外調進中心時,
優先考量的也就只有大專預士 ...

由輝哥的發言引出了另外一個重點。
當年重視大專預士的作法是否成功?亦或者該說是否達到所設定的目的?
小弟從不認為大專預士有什麼很厲害的地方?當然優秀的人一定有,不過只有這士官頭銜的二兵卻也不少。
當然這也要納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誤導,還有「會唸書者能力強」的綜合錯誤觀念所影響。
不過此話題在別的討論串有討論過,小弟在此則不多贅述。
誠如學長們的發言,總和來講,如何真正的落實中心的教育,彌補與部隊之間的落差,才是需要長官好好思量的地方。
講難聽點,做事做整套,多思考多問意見,別老是自己認為怎樣就該是怎樣..........

痴人 發表於 2008-6-6 11:12:16

回覆 哨長 MP269C570T 的帖子

竊以為:
這是新訓中心與部隊,其屬性與定位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管理有所謂「權變」理論,必需因勢力導,不可墨守成規

在新訓中心,一切照表操課,不可擅改,SOP是聖經,不可褻瀆
在部隊,任務及環境多變,帶隊官權變重於應變,應變重於標準,如此才能生存
因此,這不是矛與盾的問題,是兩者任務屬性的問題

阿里山上的千年神木,育苗時期的第一片葉,早已化為腐土,但樹幹依然挺立
我們可以把第一片葉子忘掉嗎?!

憲兵少尉 發表於 2008-6-6 18:18:12

舉例來說,中心所敎的交通指揮手勢,誰下部隊之後,還敢用那種手勢指揮?除了會被民人和友軍笑死之外,更容易讓軍車或是民車駕駛看不懂或是看不清我們在比甚麼?

引用峰哥的這幾句話....

今年0223慧敏開放給外界參觀時,
我想各位學長在進南大門前應該都有看到這位學弟在路口交管。


光看這一動作∼不知學長們能否看出他比的是中心教的?還是跟外面部隊一樣?

小弟汗顏...沒看過外面部隊的交管動作,
加上當年在憲校學及在中心教學兵的那一套也忘的差不多了,
0223那天是看到這學弟指揮好幾輛車進中心的姿勢.....但老實說我沒啥印象.....:L

我承認....中心所教的指揮手勢是為了要讓整體畫面流暢及好看,
至於實不實用或能不能用....我想高級長官應該不會去管到這一塊,
加上各地的路況不能同一而語,
所以因地制宜是有其必要;
但....各部隊自行傳承下來的交指手勢難道就不是從中心所教的所改良而成的嗎?
我覺得還是得以原先所教所學的來做改進啊!

陳啟志 發表於 2008-6-6 19:18:08

報告峰哥~
我個人認為~中心幹部及外面幹部之間,
兩者所要求的方向是不一樣的。
中心幹部要求的是~體能及領導統馭方面,
而外面幹部則是服儀及憲兵勤務方面。
以我而例:在中心確定入選211營後,就急於向連上幹部請教,
但穫得的答案都是模稜兩可,沒有正確遵循的方向,
真叫當時學兵的我,忐忑不安、無所適從呀!
而甲服甲鞋、站哨勤務等..也是下部隊後慢慢才學會的。
基本上我也是很贊成外調士官回中心,
縱使培養一位優秀的士官不容易,【外面部隊更是如此】
但從整體層面來看,效果是優多於弊的,
尤其是對學兵們,更有無形的助益及依歸。
以上是個人淺見~
頁: 1 [2] 3
檢視完整版本: 理論與實務的衝突 - 中心與部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