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 發表於 2005-5-2 09:38:24

喪槍班

一般人知道國軍有禮砲、禮槍,卻不知另有喪砲、喪槍,其使用時機通常是在靈柩下壙安葬後鳴放,這種喪砲或喪槍,稱之為「葬砲」或「葬槍」;唯執行葬槍,以不超過八人為限,響數則與其生前官階相同,下圖為故前海軍總司令莊銘耀三星上將,安葬國軍五指山示範公墓,由憲兵八人組成喪槍班,發射三響,每響間隔一分鐘,表達哀悼。

冰之饗宴 發表於 2005-5-2 14:09:50

禮炮的由來

轉載於:中華民國陸軍禮炮連退伍軍人聯誼會
鳴放禮砲是我國及國際間常見之禮節,藉以表達對受禮者致最高敬意。每於隆重典禮、紀念節日、重要官員喪禮,以及對合於受禮資格之中外文武官員以軍禮迎送時行之。軍艦訪問外國港灣,亦可鳴放禮砲致敬。依現行之「中華民國軍人禮節」規定﹕凡特定慶典節日、我國總統及外國元首蒞臨、或對友邦國家致敬時,均鳴放禮砲廿一響。
鳴放禮砲之禮節,源起於海軍艦艇,用意在對他國艦艇表示「我現已無攻擊能力」。早在哥倫布時代,艦上主砲在發射一次齊放後,約需半小時才能再行發射齊放,因此鳴放禮砲就純然是表示友誼和信賴的行為。在帆船時代,軍艦排水量較小,艦上彈葯裝載量有限,當時軍艦對外國港灣鳴放禮砲以七響為限,因聖經稱「七」乃是個完全數字(譬如神以七天時間創造世界)。惟港灣要塞由於彈葯儲存較多,乃以軍艦禮砲響數三倍答禮,亦即以鳴放禮砲廿一響答禮。爾後艦艇排水量增大,彈葯存量相對增加,艦艇鳴放禮砲最大響數乃一律訂為廿一響。

空中騎兵 發表於 2005-5-2 19:47:20

請問運送將官的遺體時是否有用純銅的靈柩?

abcdefg1 發表於 2005-5-13 22:39:32

Originally posted by 空中騎兵 at 2005-5-2 07:47 PM:
請問運送將官的遺體時是否有用純銅的靈柩?

現在還有這種喪槍跟喪砲班嗎?
因為現在新聞似乎都沒有看到過.......
不過這張照片真的讓我增長見聞了..

vtecwu 發表於 2005-5-13 22:54:46

88年在陸總的時候
某天198期的士官找了幾位弟兄(忘了有幾位了)
在練習喪槍的動作,
後來問了一下,原來是有某位將軍過世
要我們連上出這個勤務
那時才曉得原來還有這樣的勤務
在中壢隊的時候是不會有這樣的勤務的

[ Last edited by vtecwu on 2005-5-13 at 10:58 PM ]

vtecwu 發表於 2005-5-13 22:56:43

另外問一下
Hua大大知不知道
圖片中的喪槍班是那個單位派出的呢?

[ Last edited by vtecwu on 2005-5-13 at 10:58 PM ]

MP269C570T 發表於 2005-5-14 00:35:03

喪槍應該沒多久就會用到了吧?兩位蔣前總統不是要移靈下葬五指山公墓。

wenjen 發表於 2005-5-14 01:45:52

國葬是用禮炮不是喪槍OK.

MP269C570T 發表於 2005-5-14 01:58:06

國葬是用禮炮沒錯,因為開篇的Hua學長以及五樓的vtecwu學長講到,將官葬禮有用到喪槍,所以小弟才會誤認兩位蔣前總統下葬五指山公墓也會有喪槍,小弟的意思並不是說國葬只有喪槍沒有禮炮喔。

MP269C570T 發表於 2005-5-14 02:06:45

Originally posted by abcdefg1 at 2005-5-13 10:39 PM:


現在還有這種喪槍跟喪砲班嗎?
因為現在新聞似乎都沒有看到過.......
不過這張照片真的讓我增長見聞了..

應該還是有喪槍班吧?
因為照片中的弟兄,右大臂有配用憲兵團體臂章,那是88年左右才配發的,小弟服役時就有用到。所以照片的拍攝時間,應該不是很古早的時代。
而且照片中,第二排的長官還穿軍常服耶,小弟只親眼看過一次,那就是結訓時拍全隊的紀念照,和我們一同拍攝的憲校校長,也是目前的沈司令,當時就穿軍常服,現場也只有他穿。
頁: [1] 2 3 4
檢視完整版本: 喪槍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