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okeyLT 發表於 2011-1-18 12:19:40

匹茲堡的冬天

搬來前,人家說這裡雪下得不多,一年下三四場大雪吧,總要等到一月才會下。沒想到今年的匹茲堡下雪比較早,十一月底就下翻天了,現在一月多,愈發的冷起來。

一下雪,就要鏟雪;我這兩個月已經鏟了十幾次雪,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首先,我家車道,昨天重新量過,長20公尺,寬3公尺;後院車庫前廣場是4公尺x6公尺;門口人行道是15公尺長,1公尺寬,還有院子裡的前門步道,大概總共100平方公尺。以鏟雪10公分為準,雪的密度假設是0.5好了,那就是要鏟5噸重的雪,雖然大部份都是推到路邊,但是還是很吃力的。鏟完雪就花了1小時,還要灑上鹽,因為雪鏟不乾淨,車子壓上去就結冰,那是會打滑的。灑鹽,一百平方公尺,要灑大概30磅的鹽,灑完又花了30分鐘。

(設想,這些工作都是在零下15度左右的天氣,穿著厚重的大衣和手套帽子做完的...回家脫掉衣服,裡面像是被水澆過一樣的,都溼透了...:L )

貼幾張圖分享一下!

門口灌木叢
http://img834.imageshack.us/img834/3213/snow01.jpg

後院的露台已是積滿了雪∼
http://img834.imageshack.us/img834/3487/snow02.jpg

屋前的走道必須常常鏟雪,還要灑鹽以免結冰,摔個四腳朝天!
http://img834.imageshack.us/img834/7846/snow03.jpg

舊的那輛車,Oldsmobile Alero 3.4GL 被我們打扮成紅鼻子麋鹿魯道夫。
http://img834.imageshack.us/img834/8162/snow04.jpg

門口前院那棵小松樹,則是相當的清健,也不太積雪。也只有冷的地方才會在前門種松樹,在台灣的平地,大概松樹會熱昏吧!?
http://img834.imageshack.us/img834/3417/snow05.jpg

太冷了,屋簷下都結了冰錐
http://img834.imageshack.us/img834/3336/snow06.jpg

SmokeyLT 發表於 2011-1-18 12:58:32

再貼幾張:

三河口∼匹茲堡是建立在亞利根尼河(Allegheny River)與莫農蓋拉河(Monongahela River)交會之處,匯流成俄亥俄河(Ohio River)所以這裡也稱作三河口。
http://img403.imageshack.us/img403/7267/001trriverandduquensein.jpg

匹特堡大橋(Fort Pitt Bridge)之前匹茲堡是重要的堡壘Fort Pitt,戰略地位重要;這座橋則是主要往北的聯外橋樑。
http://img403.imageshack.us/img403/874/002fortpittbridgeandtun.jpg

漢斯球場(Heinz Field)遠眺:匹茲堡是漢斯番茄醬公司的大本營,這球場是美式足球鋼鐵人隊(Steelers)的主場。
http://img403.imageshack.us/img403/2700/003heinzfield.jpg

「學習聖殿」是匹茲堡大學的精神象徵,也是匹茲堡市的地標,裡面有來自世界幾十個不同民族或國家的傳統教室,有機會再貼。
http://img403.imageshack.us/img403/8062/004uofpittcathedralofle.jpg

亞利根尼河上的橋樑:匹茲堡都會區有三百多座橋樑,號稱「橋樑之都」,多半都是當地特產的鋼鐵所建造的鋼骨橋樑!
http://img403.imageshack.us/img403/4959/005cityofbridges.jpg

小sam 發表於 2011-1-18 14:25:30

好辛苦...光看就覺得累...
我最怕冷...
所以我還是留守台灣好了...

asun 發表於 2011-1-18 14:39:04

原帖由 SmokeyLT 於 2011-1-18 12:19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灑鹽,一百平方公尺,要灑大概30磅的鹽,灑完又花了30分鐘。

請教菸排或各位知情的學長;

這鹽灑下去,並不會自動蒸發,應該是逐漸滲透到地表之下。

100平方呎就得灑30磅鹽,美東一天會多少鹽滲透進土壤和地下水?

這對環境有害嗎?

SmokeyLT 發表於 2011-1-18 15:24:15

原帖由 asun 於 2011/1/18 01:39 AM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請教菸排或各位知情的學長;

這鹽灑下去,並不會自動蒸發,應該是逐漸滲透到地表之下。

100平方呎就得灑30磅鹽,美東一天會多少鹽滲透進土壤和地下水?

這對環境有害嗎?


先提醒∼小弟是說一百平方公尺喔!

如果是氯化鈉,主要的危害是地下水會變鹹,草皮可能會死掉,解決方法是:
1.改用氯化鈣或是氯化鎂,熔點更低,而且不會污染水源;
2.用水稀釋,用硫酸鈣(石膏)溶水後中和。

因為大部份的成分,都是水溶性,很容易被沖走,因此除了殺死草皮或是影響地下水的口味外,其實不算是污染。

doubleobuckshot 發表於 2011-1-18 15:27:08

煙排呀,建議您買個引擎帶動的小型掃雪機吧(一邊推著走,雪自動噴向側後方)。既然您定居下來,假設每年要掃雪五次,十年要掃五十次,鐵定划算的啦。報告阿Sun兄,愚弟不了解鹽是否對環境有害;可是對泊油路面好像傷害很大;以前住在中西部時,每年開春天氣暖和之後,一瞬間,所有道路都同時開始修路,到處都在修。

SmokeyLT 發表於 2011-1-18 15:36:40

回覆 6哨 doubleobuckshot 的帖子

有想過,隔壁的隔壁鄰居家就有一台,不過左鄰佛萊德老先生都七十五了,還自己鏟雪,我好像有點不好意思...

柏油路面其實主要不是鹽的問題,而是鏟雪車和雪鏈的物理破壞,尤其是雪鏈,常常把路面搞得都是坑洞。

鹽反而可以保護路面,要是路面有縫隙或是坑洞,雪水滲入,又沒灑鹽的話,一結冰,膨脹起來,洞就變更大,路面破壞更兇。

grizzly_joewu 發表於 2011-1-18 18:02:57

回覆 哨長 SmokeyLT 的帖子

下雪了,想起10多年前在Montana的日子。在那裡,市政府是在主要的街道上灑細砂石。所以,增加了磨擦力,但不會影響環境與車子。想想看,天天把鹽水弄成冰,結在車上,有天車子會腐蝕的,好像就住在海風狂吹的地區一般。
鏟雪還好,記得在學校打工時,還要把走道的冰敲碎後,鏟起來丟掉。其實,走在雪地上是不大會滑倒的,走在結冰的路面才是危險。
每次下雪時,老愛到David在小山上的家,在火爐邊,聽他說起留學生的辛酸…大雪覆蓋了小鎮,學期結束了,成績單也來了。打開一看,不是C就是D,更慘的還有個F(唸大學拿B或C還算正常,唸研究所,拿個C就不得了了)。抬起頭看著窗外淒慘的白色世界,唉,真的就像蘇武牧羊,幾時才能回到台灣?
其實,在那裡的幾年,我算平安與順利畢業的,有幾個朋友連文憑都沒拿到就回台灣家了。想一想,留學不是全為了文憑吧!學習另一民族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體驗四季分明的氣候等等人生的另一種經歷,即令沒得到文憑,平安的回台,也不應被家人與朋友責備的。但,就是有人想不開,所以每到冬天,不是喝酒就是自殘的事件。真希望每個人給自己成長的合適激勵,而非是另人窒息的壓力。

bear6659 發表於 2011-1-18 19:33:36

真好可以在國外生活..可以享受不一樣的人文和氣候..真是羨慕:)

SmokeyLT 發表於 2011-1-19 19:23:27

原帖由 bear6659 於 2011/1/18 06:33 AM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真好可以在國外生活..可以享受不一樣的人文和氣候..真是羨慕:)

報告學長,體驗異國的人文和氣候,的確是不一樣的感受,不過每個國家都有它的優缺點,沒有哪個地方真的是天堂。比方說,每個月下三場雪,每次要鏟五噸的雪,那種感覺絕不是值得羨慕的啊∼:crw:

晚上餓的受不了,家裡沒東西吃,想要出門去吃點東西?開車開20分鐘吧∼都不見得有的吃,哪像台灣有各種攤販和7-11,這裡沒有。:cry:

反正,就拿下雪來講,我第一次看到雪,覺得好美好浪漫,過了十幾天之後,車子也撞爛了,冷得不像話,從此覺得下雪真的是∼能夠不要下最好。這也不是抱怨,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色,比方說匹茲堡房價是天氣暖和的加州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當然啦∼暖的地方誰不愛,要不是這裡這麼冷,哪買得起房子...

總之,能夠出國來玩玩,就足夠體驗國外的人文和氣候;要選擇定居和在國外生活,則沒有那麼了不起,每個人各有想住的地方,就要自己承擔它的好處和苦處!
頁: [1] 2 3
檢視完整版本: 匹茲堡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