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hu00285 發表於 2008-1-7 22:15:57

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
这个据说是当时东北野战军(当时是东北抗联)久攻不下新六军的一个激励口号

而实际上,之后在朝鲜战场上耀武扬威的现在在大陆还是王牌军的38、39、50当初前身都与之打过仗
据说非要集10倍之力才可冲击新六军同建制

(我是打心眼里喜欢新六军)

OK007 發表於 2008-1-9 10:03:27

楼主恐怕未料到自己的贴子会收到自己意料之外的效果吧?
说实话,在这个论坛里,看到一个大陆人用这种标题发表的这种贴子,有种怪异的感觉。
个人觉得,在遵守版规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去与别人交流沟通,这才是来到这个论坛的目的。反过来,刻意的哗众取宠,实在是非君子所为

pk6234523 發表於 2008-1-22 21:07:27

古语“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什么内战时国军几百万军队被解放军消灭和改编?而且国军被改编后的部队往往也是很勇猛的,那为什么当国军的时候就被歼灭被改编,而当解放军时就能打胜仗?短短的3年多内战解放军队伍不断扩充,很大一部分都是国军改编的。如果说一开始国军的战斗力就不差那么为什么人数装备都占优的情况下还会打输?而且去朝鲜战场的有很多就是原国军将士,然而他们的表现很出色。但是试想下如果当时上朝鲜的是未改编的国军,那么国军面对当时的15国联军是否有能力把联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在这里不是说共军多勇猛多厉害。国军输的不是装备不是人数更不是实力,而是民心是士气。毛泽东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几百万山东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不好意思 个人对国共战争胜负的一些小见解。哪理解的不正确,各位兄台可以指正

luxboy_6x 發表於 2008-1-28 14:49:01

我似乎理解了爲什麽朝鮮戰爭結束後會有不少的志願軍被俘戰士在板門店談判後,戰俘的交換選擇中選擇到臺灣,是因爲他們注重國軍的名分(但也不知道美國是否從中作祟,因爲大陸這邊的分析是美國從中阻撓,因此有部分誌願軍被俘戰士不能回到故鄉)。不知道他們到了臺灣後的境遇如何?

tiantianaiqing 發表於 2008-5-30 18:47:57

看到你们这样言辞过激的对待大陆我真的很伤心 你们也是华夏子女 炎黄子孙为什么总这样针锋相对呢难道你们就这么希望打仗吗就算真打起来你们认为台湾可以赢吗?台湾有这个实力吗? 我不想这样过激的针对你们。。可你们说话太气人了还有人敢评论一个国家的内政 你们太过分了
我是河南人 我们省的人数都超过一亿了一亿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省份唉~~~~~   现在的中国 随便拉出二.三个省份就能把中国周边的一个亚洲小国家给干掉

sz2008 發表於 2008-9-27 09:53:54

原帖由 tiantianaiqing 於 2008-5-30 18:47 發表 我是河南人 我们省的人数都超过一亿了一亿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省份唉~~~~~   现在的中国 随便拉出二.三个省份就能把中国周边的一个亚洲小国家给干掉 ...
我知道河南有着悠久多歷史,當地人民具有強烈的歷史自豪感,
這個論壇是少數的沒被大陸網監封閉的臺灣帶政治色彩網站。好好溝通和交流,相互增進信任和理解不好嗎,駡戰只會增加仇恨

九怨斷章 發表於 2008-10-26 09:28:32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一直都是千古不變的習俗。但是在中華大陸上,這幾年,卻摻雜了很多很多的政治宣傳因素,兩岸的老百姓,也多少受到了很多不必要的消息封鎖。只是希望,我們何時能像美國那樣,對待當年的南北戰爭,也都能有個客觀的解釋呢,而不是因為某些統治方面的政治的原因,就把當年抗日戰爭的主力功勞給抹殺掉?

九怨斷章 發表於 2008-10-26 09:40:30

呵呵,兄台,千萬不要忘記,我黨我軍的一貫作風就是重點抓宣傳,干點什麽都是要面子,許諾第一,辦事第二。那你爲什麽不想想,發動的大多數,都是老老實實和沒什麽文化的最底層的工人農民呢?因為對可憐的中國農民,許諾很容易,而且也好控制,但是要對那些有見識的有識之士,許諾和控制就沒那么簡單了。所以說爲什麽文革的時候喊出了“越有文化越反動”的口號。再反觀先進當年幫著我黨我軍打天下的工農兄弟們是怎么活的?工人都是下崗買盒飯,打掃衛生揀瓶子;農民都是進城干苦力,還經常給拖欠工錢。

wellcn 發表於 2008-11-21 02:10:52

大凡那時當兵的人,受過教育見過世面,在當時都是人才。可惜啊!美國南北戰爭雙方的死難者,都得到了國家的撫恤,中國現在卻不能這樣。可能再過一百年後會這樣吧。

CHB 發表於 2008-12-8 23:28:56

我以前在后宪论坛也发过这些照片.是一本书上翻拍下的资料.这些原始资料都在长春的某个地方收藏住.
我现在都查不到我那个贴了.
頁: 1 2 [3] 4
檢視完整版本: ◆〓 向遼沈防禦戰中陣亡的國軍將士致敬(皆為歷史照片,多為遺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