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校正期生 發表於 2007-4-24 01:01:59

回覆 #8 小兵 的帖子

你好,你真的很用心也....
還找出實品的照片!
我真的很配服你!
真有你的!
不過,在轟六前這一顯「大而無當」的飛彈實在有一些笨拙,真的很容昜成為艦防「方陣快砲」的目標!
總之,你很用心,感謝你!

小兵 發表於 2007-4-24 08:46:37

原帖由 憲校正期生 於 2007-4-24 01:01 發表
你好,你真的很用心也....
還找出實品的照片!
我真的很配服你!
真有你的!
不過,在轟六前這一顯「大而無當」的飛彈實在有一些笨拙,真的很容昜成為艦防「方陣快砲」的目標!
總之,你很用心,感謝你!

報告正期兄:

這種照片現在在大陸網上到處都有,很好找。
至于您說“大而無當”的飛彈有些笨拙,容易成為快砲的目標,不敢苟同。
飛彈不是集裝箱卡車,不會有什麼浪費的空間的,大體積只能說明大的威力或航程,作為同樣推進方式的飛彈來說,越大越高科技(美國的戰斧也不小嘛)
至于快砲,還是需要雷達引導,如果面對低空突防的飛彈,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快砲只能是擺設。

其實2‘岸海空對陣,最重要的是天上的衛星和預警機(台灣的E-2C和大陸的“Y8高新機”),打瞎對方的眼睛應該是雙方首先要做的。

[ 本帖最後由 小兵 於 2007-4-24 08:47 編輯 ]

sharka 發表於 2007-4-24 09:00:19

原帖由 小兵 於 2007-4-24 08:46 發表


報告正期兄:

這種照片現在在大陸網上到處都有,很好找。
至于您說“大而無當”的飛彈有些笨拙,容易成為快砲的目標,不敢苟同。
飛彈不是集裝箱卡車,不會有什麼浪費的空間的,大體積只能說明大的威力 ...


小弟來狗尾續貂一下
關於方陣,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它的樣子
PO一張小弟在某地開放時所拍的方陣局部照片
經過審視,未出現該基地的全貌與其他武器裝備、人員配置
因此可以刊出

小兵 發表於 2007-4-24 09:16:15

原帖由 sharka 於 2007-4-24 09:00 發表



小弟來狗尾續貂一下
關於方陣,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它的樣子
PO一張小弟在某地開放時所拍的方陣局部照片
經過審視,未出現該基地的全貌與其他武器裝備、人員配置
因此可以刊出

sharka兄的圖片中上部白色的部分裡面就是射擊雷達了,看得出位置不是很高,搜索、控制範圍不會很大,是艦艇對飛彈自衛的最後一招了,方陣快砲的有效射程1500米,按YJ63飛彈830公裡的時速來算,只有6秒多的時間來攔截,到了用它的時候,估計艦長自己也在祈禱了:titter:而且基得艦只有2門方陣快砲,一旦遭到同側2發YJ63飛彈的攻擊,造成一發漏網,後果將是難以承受的。

[ 本帖最後由 小兵 於 2007-4-24 09:34 編輯 ]

Bcl2 發表於 2007-4-27 21:17:01

原帖由 小兵 於 2007-4-24 09:16 發表
sharka兄的圖片中上部白色的部分裡面就是射擊雷達了,看得出位置不是很高,搜索、控制範圍不會很大,是艦艇對飛彈自衛的最後一招了,方陣快砲的有效射程1500米,按YJ63飛彈830公裡的時速來算,只有6秒多的時間來攔截,到了用它的時候,估計艦長自己也在祈禱了而且基得艦只有2門方陣快砲,一旦遭到同側2發YJ63飛彈的攻擊,造成一發漏網,後果將是難以承受的。

同意您的說法
這也是為何目前的近迫武器系統(CIWS)都強調自動接戰, 與用多管佈局達到數倍於一般機砲的射速
避免人為操控造成的時間差

CIWS這種東西強調的不是數量多(兩座通常是美軍驅逐/巡洋艦的標準配置)
而是裝設的位置是否理想
能否盡可能地涵蓋大範圍

小兵 發表於 2007-4-28 11:05:31

原帖由 Bcl2 於 2007-4-27 21:17 發表


同意您的說法
這也是為何目前的近迫武器系統(CIWS)都強調自動接戰, 與用多管佈局達到數倍於一般機砲的射速
避免人為操控造成的時間差

CIWS這種東西強調的不是數量多(兩座通常是美軍驅逐/巡洋艦的標準配 ...

您說的很對!對付一發飛彈重要的是位置布置的合理,但是對付飽和攻擊時,快砲數量不足就會造成攔截失敗。
個人認為美國常規軍艦的設計思想並沒有設想與蘇聯或俄羅斯等軍事強國對抗,主要是在局部戰爭中對付中等軍事國家(如伊拉克、朝鮮、古巴之流),所以在例如CIWS等方面也沒有考慮到對手會有使用重型飛彈進行飽和攻擊的能力。
相信美軍的潛在對手都分析過CIWS抗飽和攻擊的成功率,假設是75%的話,那麼4枚齊射就能保證1枚命中(大陸最新型的轟6K型飛機可載6枚飛彈),這種重型飛彈,一般的防守方是難以消受的。

[ 本帖最後由 小兵 於 2007-4-28 11:11 編輯 ]
頁: 1 [2]
檢視完整版本: 必爭之地--21